成功DNA:分享
(2010-12-03 10:18:08)
标签:
黄健翔分享传播发财公开课it |
分类: 传播营销 |
分享其实不单只有快乐,还有学识经验。但我们总是把学识经验当成武林秘籍,不愿与他人分享。即便是那些愿意分享的,也是藏着掖着,不是打个“水印”就是“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愿分享有很多种原因,例如现在的人们缺少信任,还有对分享价值的偏见等等,当然前者不在此次讨论之中,我们今天谈一谈分享的价值。
传播
分享与传播历来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分享的终极目标就是传播到每一个耳中,但是许多人的行为却限制了传播。
“今年年初,黄健翔在个人微博上转发一条微博,从而被艺术家张发财直指其剽窃,之后慕容雪村、宁财神等纷纷加入,引发网络骂战。”
令我费解的时,张发财说黄健翔剽窃,其实就是要争一个“首发”,典型的处女情结。事实上他们忽略了分享的最大价值——传播,如果我有一个特别好的经验,但是自己的受众很小,说出去也少有人听到,这时要是有一个听众很庞大的一个人,转发了我的话,让更多的人听到,即使没有写上“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也会十分的高兴。
当然我并不是说,要忽视版权等因素,问题是你要想清楚,你的分享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知识经验,还是让他们了解你这个人……
反馈
会分享的人比闭门造车的人成长的更快,因为分享是以物换物,你分享了一个,别人就会给你一个反馈,而这反馈可能比你分享的经验更有价值,从而引发你的进一步思考。
你不拿出来分享,别人怎么可能给你反馈呢?
而我们的教育恰恰不让我们分享
上学的时候,年底老师都会押题,动不动就说“别把题告诉别的班的同学”,说的好像是武林秘籍一样,首先这些老师也不是武林高手,最多是经验之谈。更要命的是我们教育的孩子,也总是说“别告诉别人,告诉别人你就容易落后”,以小观大的看,你就明白中国人做事讲谋略而不讲思想。
如果不想被人超过,最好的办法是“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而不是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现在在网上随便就能找到许多世界名校的公开课,但是我没有看到过国内的公开课,我想国内的老师还处于把自己的教案当成武林秘籍的逻辑……
分享的价值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传播与反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让分享的内容传播的更有广度,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反馈,即做到了传播又能以此提升自我,何乐而不为呢?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只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分享以后,我们都有两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