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老人与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012-12-10 23:11:08)
标签:
老人与海英雄主义小说杂谈 |
分类: 文学初探 |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的作品,小说以极简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也为海明威赢得了巨大声誉,并为其破除了“江郎才尽”的谣言。总体来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简单,因而这部小说的取胜不在情节方面,它之所以赢得好评,笔者以为主要是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品塑造了具有坚强意志的主人公形象,传达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精神内涵;二是海明威塑造主人公形象和传达英雄主义精神的过程十分细致而且成功。第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小说立意方面的优势,第二个方面的优势则来源于海明威精湛的叙事艺术。海明威的叙事艺术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其“冰山原则”更是自成一家风格,但本文并不对此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细致地阅读文本,我们发现,《老人与海》之所以能通过简短叙事成功地表达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还在于它里面大量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主要就《老人与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进行一些探讨。
在《老人与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十分全面的,它不仅体现在事物形象的对比,还体现在人物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对比,而这些对比的存在对于诠释主题、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事物形象的对比
在《老人与海》中出现了十分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或者相似,或者又有相反的特点,甚至我们还能发现有些形象能够组合成一定的系统。下面我们就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老人”与“海”
在《老人与海》中最明显的对比便是“老人”与“海”,这二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小说的名字中便标示出来了。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是沧桑古老,充满男子汉气概的“硬汉”:
老人消瘦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所造成的良性皮肤病。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勒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海明威在描写老人的外貌时抓住了老人的主要特征,脖颈、腮帮、褐斑,又对他的双手上的伤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因而寥寥数语就把一个历经沧桑的老渔夫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也是海明威“冰山”技巧的表现。通过这些简短的描写,老人形体上的“消瘦憔悴”历尽风雨的特征被描绘出来了,而同时老人坚强的意志和男子汉气概也同时得到了体现,这主要是通过“伤疤”来体现的。不曾战斗过的人是不会有被绳索勒得很深的伤疤的,也不会有深深的皱纹和被太阳晒出来的皮肤病,这些痕迹正表明了老人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战士”。
海常常也被当做的凶猛危险的,也常常被认为是温柔优美的。但是在《老人与海》中,海更多的呈现温柔的一面:
他每想到海洋,老是称她为la
海洋的女性形象和老人的男子汉气概形成了一组对比。实际上,海洋并不多么温柔,海洋让老人84天捕不到鱼,海洋让柔弱和纤巧的鸟儿觅不到食,海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可怕的鲨鱼瓜分了老人的收获,但老人认为这只是女性偶尔的任性而为。老人把具有巨大威力的海洋视为女性,这是从自身男子汉气概出发的,是对老人男子汉气概的衬托,使得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更加高大。而认为“她给人或者不愿给人莫大的恩惠,如果她干出了任性或缺德的事儿来,那是因为她由不得自己”,也体现老人尊重海洋,不怨天不尤人,敢于直面困难的英雄主义乐观精神。
(二)大马林鱼、灰鲭鲨与群鲨
在《老人与海》中老人战斗的主要对象是鱼,但鱼和鱼之间又有着许多的比较。具体来说,《老人与海》中的鱼可以有两种分类的方法:一种分法是按照鱼与老人的关系来分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马林鱼,老人征服了他,他是老人的战利品;另一类是鲨鱼,他们是掠夺者,毁掉了老人的成果。第二种分法是按照鱼的品格来划分,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勇敢的战斗者,大马林鱼和灰鲭鲨;一类是无耻的吃腐肉者,群鲨。将鱼按照品格来进行划分,这是海明威有意做的事。
对大马林鱼和灰鲭鲨的描写,海明威充满了敬意:
它真出色,真奇特,而且谁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呢,他想。我从没钓到过这样强大的鱼,也没见过行动这样奇特的鱼。也许它太机灵,不愿跳出水来。……它咬起饵来像条雄鱼,拉起钓索来也像雄鱼,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不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打算,还是跟我一样,不顾死活?
“鱼啊,”他说,“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我得把你弄死”
你要把我害死啦,鱼啊,老人想。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那是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快,周身的一切都很美,除了他的上下颚。……这种鱼生就拿海里所有的鱼当食料,他们游得那么快,那么壮健,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
这是条毫无畏惧而坚决为所欲为的鱼。
对大马林鱼和灰鲭鲨充满了赞美,这是因为他们在精神特质上和老人的英雄主义一样高贵,所以虽然无论大马林鱼还是灰鲭鲨都是老人的敌人,是要征服的对象,但老人却把他们当做是朋友,兄弟,可亲可敬。而其他的鲨鱼,“它们是恶毒的鲨鱼,气味难闻,既杀害其他的鱼,也吃腐烂的死鱼,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咬船上的桨或者舵”,这些鲨鱼全然没有大马林鱼和灰鲭鲨的高贵气质,他们有的是无赖品格,是寄生虫和掠食者。老人对这些鲨鱼也只有鄙视和厌恶,只有征服他们,杀死他们的念头,而全无敬意。
鱼与鱼之间的比较实际上是两种精神品质的比较,其中之一还是以大马林鱼、灰鲭鲨为代表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则是以其他鲨鱼为代表的寄生和掠食的本性,前者是受到海明威崇敬的,后者是海明威唾弃的。这种精神品质的对比不仅存在于鱼与鱼之间,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老渔夫圣地亚哥敢于前往深海去寻找更大的鱼,而一般的渔夫却“不会愿意驶到很远的地方”;老人的眼睛“像海水一般蓝”,而男孩的船主人却“差不多瞎了”。对待老人捕到的大马林鱼的残骸,渔夫们以及店主会感到惊讶赞叹“多大的鱼啊”“它从鼻子到尾巴有十八英尺长”,而一无所知的游客却把鱼骨错当成是鲨鱼的。“她把大马林鱼的残骸错当为鲨鱼,混淆了是非,把破坏者当做杰作本身,竟反而尊崇破坏者”吴劳认为,这暗喻着“有些不知好歹的人,却附和着批评家的意见,用言语来糟蹋杰作”,是海明威对文学评论界妄作评论者的讽刺。正如高贵的灰鲭鲨和食腐肉的群鲨之关系,渔夫、店主与无知的游客实际上是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和平庸之辈的对比。
二、人物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对比
老渔夫圣地亚哥的身上显现着明显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坚定的意志激励着许多人,但圣地亚哥又不曾是一个单面的类型化的人物,他在精神意志上是“硬汉”,但是他在内心情感上却是一个“脆弱”的普通人。圣地亚哥的英雄主义精神完美地体现在其和大马林鱼的搏斗以及捍卫大马林鱼的过程中,这是海明威着力描绘的方面,易为掌握;而圣地亚哥“脆弱”的内心情感,虽屡屡提到,却不曾“喧宾夺主”,只有对作品中许多的细节描绘仔细感受才能有深切的体会,因此,我们下面着重来分析圣地亚哥“脆弱”的内心情感。
(一)外貌描写、亡妻遗照等与孤独感的营造
在对圣地亚哥的外貌描写中,海明威用了这样的句子:
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勒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样古老。
这段描写一方面很好地写出了圣地亚哥的苍老和他不平凡的捕鱼经历,另一方面更深深地体现了老人的孤独感。老人本是渔夫,海明威却将他捕鱼的手说成是“无鱼可打”并且还用上了“沙漠”这样的比喻。沙漠已经是决然不会有鱼打了,此外,沙漠还是一片广漠无边,杳无人迹的所在。海明威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老人,营造了一中深深的孤寂甚至凄凉的氛围。
圣地亚哥无疑是孤独的。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没有家庭,没有亲人,和他最亲近的只有男孩马诺林。老人曾经自言自语,“我希望没人为此大大地担心。当然啦,只有那男孩会担心。但我相信他一定会有信心。好多老渔夫也会担心的。还有不少别的人,他想。我住在一个好镇子里啊”。这段话中存在一个矛盾,就是老人首先认为只有男孩会担心自己,然后又不断设想更多的人。且不论这其中的矛盾,问题是,即使是男孩,即使是老渔夫,即使是所有小镇上的人都来关心老人,但却没有一个是他的家人。也许,老人和男孩之间存在精神上的父子关系,但这恐怕并不能弥补血缘亲情上的缺失。
谈到家人,圣地亚哥并非决然不曾有过,他曾有一位妻子,但不幸亡故。
在用这纤维结实的被展平的棕叶叠盖而成的褐色墙壁上,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另一幅科夫莱圣母图。这是他妻子的遗物。墙上一度挂着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使他觉得太孤单,它如今在屋角上他那件干净衬衫下面。
有人认为,在《老人与海》中女性的地位被忽视,因为在《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几乎都是男性。但实际上此处出现的女性形象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的,圣地亚哥确实将亡妻的照片取下,这使得小说中唯一存在的女性形象也被“掩盖”,但实际上,取走照片并非掩盖了女性的存在,相反,是彰显了女性力量的影响力。圣地亚哥之所以取下亡妻照片乃是因为“看了使他觉得太孤单”,这难道不是对女性力量的彰显吗?而且,取走之后,也并非不知所踪,而是被放在“屋角上他那件干净衬衫下面”,“干净衬衫”这个细节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体现了老人对亡妻的尊重。《老人与海》对女性的地位并无贬低,相反却是抱着一种尊崇的态度,除了此处圣地亚哥对待亡妻的态度是一佐证,前文提及的圣地亚哥对待海洋(la
妻子亡故了,圣地亚哥并未忘怀妻子。在现实中,圣地亚哥又再没有其他的亲人,他情感上的孤单自然会是很强烈的。
(二)男孩、狮子、床等与渔夫衰老的悲剧命运
老人圣地亚哥情感上的脆弱一方面是由孤独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身体的衰老,力量的不足带来的。孤独感前面已经作了交代,主要是选取了外貌描写以及妻子遗照两个细节,实际上这种孤独感还存在于老人在海上的不断回忆与自言自语,例如老人不断地念叨“要是男孩在就好了”就是孤独感最真切的表现。然而,男孩的作用还不仅于此,他的存在还和老人形成对比,男孩是新生的,老人对男孩的依赖,表现了老人的衰老。
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虽然是卓越的英雄主义精神的代表,但再卓越的精神也无法遮掩形体的衰老,他“非常老迈了”,“老人的头非常苍老,眼睛闭上了,脸上就一点生气也没有”。在男孩和老人的关系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男孩在照顾老人,他为老人提供食物、衣服以及钓鱼的饵料。在情感上,男孩更成了老人的依赖,老人出海未归,他心理觉得“只有那男孩会担心”。而除了生活与情感上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在力量上,老人也需要男孩。老人在和大马林鱼僵持时,就会想到“但愿男孩在就好了。可以帮帮我,让他见识见识这种光景”“如果那男孩在这儿,他会用水打湿这些钓索卷儿,他想。是啊。如果男孩在这儿。如果男孩在这儿”。老人这样急切地对男孩的怀念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而大多数的情况都是老人在与大鱼搏斗陷入困境的时候,也就是老人最需要的帮助的时候。因此,男孩不仅仅是老人英雄主义精神的继承人,他还是对老人有重要帮助的助手。而助手的存在,正表明老人力量的不足,和身体的衰老,也正因此,老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谁也不该上了年纪独个儿待着”,这样的感叹和英雄主义是明显不符的。
除了男孩的存在表现出了老人的衰老,在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事物起到同样的作用,尤其是在老人的回忆中不断出现的狮子。狮子是力量的代表,老人不断梦到或者想到狮子体现的是老人对力量的渴望,而这渴望背后则表现的是老人自身力量的不足。人总是在缺少什么的时候,额外希望得到什么。男孩和狮子实际上都是老人对过去的回忆的产物,他们是年轻的力量和生命力的代表,而这些老人无可奈何地已经失去了。
男孩、狮子与老人的对比实际上是同类物的对比,这种对比衬托了老人的衰老,体现了老人力量的不足。在这种同类物之外,还有一种事物更加明显地表现了老人的衰老,那就是——床。一个战斗的人是不应该去怀念床的,但老人在与鱼搏斗的时候,却“梦见在村子里躺在自己的床上”,这说明老人极度的劳累。在大马林鱼终于被鲨鱼吃掉的时候,老人以床为自己的朋友,“床将是一样了不起的东西”。对床的依赖,也是和英雄主义的精神不协调的,但床却成了老人最终的归宿,这其中,带有一些宿命论的悲剧感觉。(这或许也和写作有关,从其经理来看,海明威是在乎文艺界的评论,是否海明威也在担心这篇小说的命运?是否他也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江郎才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老人圣地亚哥的内心情感和英雄主义的精神之间存在着一种对比。这种对比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深刻,避免了人物形象类型化。
三、小结
本文通过事物形象的对比和人物内在精神与情感的对比两个方面对《老人与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作了简单探讨。通过事物形象的对比,海明威塑造了英雄主义的群像,使得英雄主义的精神凸显出来;通过脆弱情感与坚强的精神的比较,小说又丰富了圣地亚哥的内心的世界,营造了悲剧性的氛围,使得小说故事更加真实感人。对比手法的运用,或者是海明威有意的安排,至少大马林鱼、灰鲭鲨和群鲨的对比是有十分明显的意图的,而从小说创作的规律来说,《老人与海》要获得成功,也必然会出现这样矛盾着的事物。因为,那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生活本来就是矛盾的。
参考文献:
兰芬芳、胡泓:《<</span>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之解密》,外语教育,2008年4月。
卢伟苹:《超越与反超越——论<</font>老人与海>中蕴含的悲剧精神》,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2月。
李小洁:《解读<</font>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吕程:《论男孩和狮子在<</font>老人与海>中的作用》,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