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活动:袜子娃娃
(2010-10-24 12:57:12)
标签:
袜子小脚丫娃娃兔子舞图案杂谈 |
一课三研过程性资料
小班生活活动:袜子娃娃
一、教材分析: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生活活动:袜子娃娃(第一研)
活动目标:
1.讲讲做做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3.使幼儿养成自己事情能够自己做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师与幼儿脚上穿一只袜子(有袜跟的,厚的)。
2.场地上放着每个幼儿的另一只袜子(打乱散在地上)。
3.场地上幼儿的座位贴上小圆点。
活动过程:
一、帮助袜子找朋友
1.进场音乐,学高人走,矮人走,带幼儿进活动室,一起做小脚游戏。
小脚丫,小脚丫,点点头,摇摇头,拍一拍,搓一搓,脚尖碰一碰,脚跟碰一碰。
2.让幼儿发现他们的小脚上都只有一只袜子,进而引出帮袜子找朋友。记住在找以前要先观察,和你自己脚上的袜子比一比,要找到最合适的朋友。
3.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1)“你帮你的袜子找到朋友了吗?那我们来看看袜子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它们两个是好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一双袜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3)“为什么要两只两只做好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人有两只脚,两只叫一双)
(4)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二、学习穿袜子
1.幼儿先自己尝试穿袜子,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
2.请个别穿得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原因,用儿歌总结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着下面放,小脚用力往里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脚跟放到袜跟上,我的小脚真舒服。
3.幼儿再穿一次,进而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幼儿园午睡时袜子脱下来要放好,把它放在一起,睡醒了要自己穿。
4.游戏:碰一碰
三、游戏结束
1.教师总结
2.带幼儿出场。
第一次讨论意见:
1.目标1应做修改,把“讲讲做做玩玩”改为“找找讲讲玩玩”,应该和活动的内容相符。
2.活动的第一环节的“碰一碰”小脚游戏,改为听“碰一碰”录音进入活动室,以省去太多的活动时间。
3.把打乱在地上的袜子进行装饰,布置成“袜子”版块,给孩子以整洁、美观的感。
4.观察袜子特征时,应把重点放在认识和区分袜口、袜跟、袜头,让幼儿在穿袜子时能更好地掌握要领。
5.在幼儿练习穿袜子时,可以放“穿袜子”录音,让幼儿能更加了解穿袜子的方法。
生活活动:袜子娃娃(第二研)
活动目标:
1.找找讲讲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2.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使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3.使幼儿养成自己事情能够自己做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教师与幼儿脚上穿一只袜子(有袜跟的,厚的)。
2.布置好“袜子”版块。
3.“小脚丫”录音,“穿袜子”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小脚丫,小脚丫,点点头,摇摇头,拍一拍,搓一搓,脚尖碰一碰,脚跟碰一碰。
二、尝试活动。自己找袜子配对,积累经验。
1.我们的脚宝宝有两个,可袜子娃娃却只有一个。原来,另一个袜子娃娃藏在老师这里了。请你帮你的袜子娃娃找到它的好朋友,让它们变成一双袜子。
2.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样的。
(1)你找到的是不是一双袜子?为什么?
从颜色错的—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颜色图案相同有大小差异的,逐步评价取得正确认识。
(2)对了,如果颜色、图案都一样,还要比比大小。
三、通过观察和简单的自我介绍,了解袜子的特征。
1.你的袜子娃娃是怎么样的?请你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请你来说说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大小等方面来说一说。)
3.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每个袜子上都有一个大嘴巴,是小脚伸进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袜口”;弯弯的地方,叫“袜跟”;最前面的地方,叫“袜头”。 (幼儿分别学说二遍)
4.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袜子才是一双袜子。我们小朋友每天要拿两只一样的袜子,要穿一双袜子。
请你自己看一看,如果你找错了,重新去找一找。
(幼儿自己纠正)
四、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幼儿先自己尝试穿袜子,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
2.请个别穿得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和幼儿一起寻找原因,用儿歌总结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着下面放,小脚用力往里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脚跟放到袜跟上,我的小脚真舒服。
3.幼儿再穿一次。(放“穿袜子”录音。)
五、简短小结:小朋友以后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在幼儿园午睡时袜子脱下来要放好,把它放在一起,睡醒了要自己穿。
带幼儿出场。
第二次讨论意见:
1.目标应做相应的修改,目标要分为知识、能力、习惯的培养三大点。
2.幼儿进场是一只脚穿袜子改为光脚,一只袜子藏于幼儿的坐垫下,以捉迷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3.把“认识袜子特征”和“袜子配对”这两个环节的教学顺序交换一下,让孩子在认识了袜子特征的基础上再去配对,认识一双的概念,也许效果会更好。
4.在“穿袜子”的环节中,增加“大班幼儿穿袜子”课件,给幼儿以更加清晰地视觉感受。
生活活动:袜子娃娃(第三研)
活动目标:
1.通过找找讲讲玩玩,了解袜子的特征,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换袜子),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双新袜子、塑料坐垫(下放一只袜子),布置好袜子版块。
2.“小脚丫”、“穿袜子”儿歌录音。“大班穿袜子”课件。
3.课前让幼儿认识脚尖、脚跟。
4.音乐《铃儿响叮当》、《兔子舞》。
活动过程:
一、进场音乐,“小脚丫,小脚丫,点点头,摇摇头,拍一拍,搓一搓,脚尖碰一碰,脚跟碰一碰。”幼儿光脚进入活动室。
(评析:伴着轻松的“小脚丫”音乐,幼儿光着脚走进活动室,使幼儿体验了自然、不拘束的活动氛围。
二、通过观察和简单的自我介绍,了解袜子的特征。
1.我们的脚宝宝有个好朋友,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呢,就藏在我们的坐垫下,快把它找出来。
2.你的袜子娃娃是怎么样的?请你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3.请你来说说你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大小等方面来说一说。)
4.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每个袜子上都有一个大嘴巴,是小脚伸进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袜口”;弯弯的地方,叫“袜跟”;最前面的地方,叫“袜头”。(幼儿分别学说二遍)
(评析:以捉迷藏的形式引出小脚的好朋友——袜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让幼儿观察袜子图案、色彩,相互交流,丰富了词汇:袜口、袜跟、袜头。让幼儿动手又动口,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让幼儿有口语表达的机会。在这个环节中,集体谈话活动——认识袜子的特征,使幼儿知道了袜口、袜跟、袜头,使幼儿对袜子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为下一环节打下了基础。)
三、尝试活动。自己找袜子配对,积累经验。
1.我们的脚宝宝有两个,可袜子娃娃却只有一个。原来,另一个袜子娃娃藏在老师这里了。请你帮你的袜子娃娃找到它的好朋友,让它们变成一双袜子。
教师提出要求:记住找以前,一定要先看看你手里的袜子娃娃是怎样的,要找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最合适的朋友。
2.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样的。
(1)你找到的是不是一双袜子?为什么?
从颜色错的—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颜色图案相同有大小差异的,逐步评价取得正确认识。
(2)对了,如果颜色、图案都一样,还要比比大小。
教师示范比大小的方法:两个娃娃口对口、跟对跟、头碰头,放在一起比一比。(解决难点)
3.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袜子才是一双袜子。我们小朋友每天要拿两只一样的袜子,要穿一双袜子。
请你自己看一看,如果你找错了,重新去找一找。
(幼儿自己纠正)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布置了“袜子展”,给幼儿以美的感受。本环节我渗透了袜子的作用,以游戏的口吻引出找袜子。幼儿能根据已学到的知识,找到相对应的袜子,知道了一双的含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智力与辨别智力。)
四、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请小朋友把这只袜子朋友穿上去,让它也和我们的小脚做朋友吧。
(幼儿自己尝试穿袜子,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
2.请个别穿得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原因。
3.观看课件。(示范正确穿袜子的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用力往前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袜跟套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我的小脚真舒服。)
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这样穿袜子的!
4.小朋友自己练习穿袜子,教师指导。
我们一起跟着哥哥、姐姐学穿袜子吧!(边看课件边练习)
5.简短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学会了自己穿袜子!以后,我们要天天洗脚,换袜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做个能干的好孩子。
(评析:本环节也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活动中,我通过“自己尝试穿袜子——集体寻找错误原因然——观看“大班幼儿穿袜子表演”——边看课件边练习”这样的过程,让幼儿逐步地掌握了穿袜子的正确方法。“穿袜歌”则从听觉上起到了帮助幼儿掌握穿袜方法的作用。活动安排有静有动,有集体有个别,使每个幼儿的观察智力、辨别判断智力、模仿智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集体舞蹈:《兔子舞》
来吧,能干的孩子们!让我们的小脚跳起来吧!
活动后教育小记
这是一堂比较成熟的生活教学活动,能从比较合理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方法新颖。通过备课组的三次评议与自我反思,活动中每个细节的处理都趋向完美。结合三次集体研讨,我反对本次活动的感想如下:
教学内容和材料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化。
整节教学活动围绕袜子进行活动,袜子是胸脯从家里带来的,有的是新的,刚买来的;有的是穿过的,对幼儿来说是那么熟悉。因此,在认识袜口、袜跟、袜头时,幼儿就显得得心应手。
体现教学整合。
袜子娃娃是一节小班的活动,其实它结合了语言、常识、美术和生活操作,教师充分挖掘了袜子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袜子,学习有关的知识。
语音同步,有利于幼儿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的、儿童化的语言让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如:比大小儿歌:“两个娃娃口对口、跟对跟、头碰头,放在一起比一比”;穿袜歌:“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用力往前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袜跟套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我的小脚真舒服。”让幼儿又动手又动口。
注重美育的培养。
袜子上有许多鲜艳漂亮的颜色和卡通图案,是幼儿所喜欢。引导幼儿欣赏有利于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动静交替,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在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安排有动有静,有集体有个别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每个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