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上有一种“惩罚”只针对妈妈

(2017-03-15 09:56:06)
标签:

杂谈

​​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Grbtk0WpB6As5CUIQ9jQfrQRpDibvCtppvznPKoviaJM0Fn86WQc1B9ncbZPRWIRIwYxcicJ9dWxJHemjzu8R3STA/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https://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68x68M000003Wo8jn2xZexC.jpg

父亲写的散文诗李健 歌手 第8期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Grbtk0WpB6BJ0YEwWdI98z8ia9bZlObicrO7jofMm3ShWTSHb5auXwIDOzJl4DgysP6ribOp55LX9LQl1eAhNvTR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今天早上闺蜜发来微信,说自己的儿子平时其他人哄睡都挺好的,唯独自己哄睡时就各种幺蛾子。


一开始还挺甜蜜,儿子搂着说,妈妈我爱你,我担心你去上班。你侬我侬之后就是历时一个多小时不肯睡觉,一会喝水、一会跑出去拉屎、一边踢腿一边数数。


就在她以为儿子快要睡着了,突然说,床太大了,他害怕。终于把我闺蜜的耐心全部消耗完了,爆发了。


这样的情景其实很常见啊,还会有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都挺好的,老师反应很独立,但是一回家,特别是妈妈回来后,就变得各种粘人。


有个妈妈曾经给我留言说,平时外婆带,外婆上厕所,和她说一声,她就乖乖自己玩;


她一回家,同样上厕所,她是一定要跟着进来,有时还要坐在她大腿上的,完全一刻不能离开。 


为什么其他人带都挺好,去幼儿园也很好,回家后妈妈带就不好了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rbtk0WpB6BJ0YEwWdI98z8ia9bZlObicrCG7oXM0W1NzBAvJ11NJfPKj1zWzLFy81mGL6mIeyrzBFdmlFDggd2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因为孩子在“惩罚”我们的离开。


妈妈产假结束回去上班,或者孩子刚刚开始入园生活,一开始不少孩子都会有不适应,哭着闹着不想让妈妈离开。


慢慢地,孩子开始适应了,不再哭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想念我们了。


在他们心底深处,他们还是很想念很想念我们的。 


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无法很好地表达思念,他们就会用这些“不乖”的行动来表现。


比如,有的孩子早就不需要夜奶了,又出现夜奶需求了;


妈妈去接幼儿园放学的路上,总会出现孩子蛮不讲理,非要这个那个,一不满足就大哭大闹;


亦或者就像这两个例子中的妈妈一样,变的特别特别粘人,不讲道理的粘人。 


这些真的不是他们不乖,而是他们很想念我们,他们也想知道我们也是这样想念他们的。


但很多时候他们感受不到,于是他们就只能用这些行为来试探。  

当孩子极度“妨碍”到我们时,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希望他快点睡觉”。 


于是,孩子的情绪没有被看到,他表达了自己的想念,却没有得到父母的反馈。


没被看到的孩子只能进一步用各种“作”来强化自己的情绪表达,来试探父母到底有多爱他、多想念他。


其实大家可以自行回忆一下自己或者队友当年恋爱时的情况,闹小脾气时很多都是和这有共通处的。 


这时,我们该做的是,先回馈孩子的这份情绪,“嗯,你是舍不得妈妈去上班所以不想睡觉是吗?


妈妈也好舍不得啊,但妈妈要去上班,宝宝也要去上学,因为我们都长大了。


长大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时刻在一起,但我们心里会时刻想念对方”。 


小D特别喜欢各种小动物,我买的很多睡衣上面都会带着动物图案。


有一段时间,她也这样。


那时我说完上面这些话后,还会额外说一段,“你看你衣服上的是小兔子,今晚兔子会陪着你睡觉。”


然后,我会亲一下自己的手,把一个吻放在兔子上面,告诉她,“如果半夜小D醒了,想妈妈了,可以从兔子那里拿出妈妈的吻,而兔子第二天也会告诉妈妈,小D有多想念妈妈。


那时妈妈也会告诉小D,妈妈好想你啊”。


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不用照搬,但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路。 


我们这一代从小缺失了情感教育,即使学过再多育儿知识,也会出现道理都懂,现场就忘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时刻提醒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时间,不要马上跳入“我要矫正他这个行为”的思维惯性中。


先解决情绪,情绪解决了,那些所谓的“坏行为”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rbtk0WpB6BJ0YEwWdI98z8ia9bZlObicrlRE5mLvufY7ffYhqXibSS5hsspta6tQMl08gYomQFygy0zb5G0SVEW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很巧,我之前还收到一位妈妈给我的留言,说自己一直坚持“规则与爱并行“的教育理念。


但最近一直出现一个情况,让她很沮丧。


平时老公带娃并不多,但只要是老公带娃时,孩子出奇的乖,根本没有什么调皮的情况。


为此,老公就质疑她的教育理念,觉得她太溺爱孩子了。


没必要整那么多虚的,不乖就该骂一通。


这让她很疑惑。 


为什么花心思教育越多的一方,孩子反而更经常发脾气?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划清一个概念,这里谈的是真正花心思科学育儿的父母,或者就是我上面加粗的“规则与爱并行”,而不是溺爱。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淘气不听话”,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孩子的第一次独立宣言,你懂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rbtk0WpB6BJ0YEwWdI98z8ia9bZlObicrQKqnIyjHiaXAtm0bTs4L5dyLPwCdz5FfUeJsLQLHkP6o7GbBKuFnC0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很多时候,我们眼中的“淘气”其实就是孩子在走向独立之前的过程。


他们通过挑战权威来了解底线在哪里,通过破坏来明白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不可以做到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挑战和破坏,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正因为如此,他们选择在觉得相对安全的环境进行。


而这往往就是对他更加无条件接纳、更加包容、陪伴他时间最久的那个人。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喜欢你,或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育儿方式,这恰恰说明孩子和你在一起有更加充足的安全感。


只有当孩子感到足够被爱被接纳被信任,他才愿意把他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Grbtk0WpB6BJ0YEwWdI98z8ia9bZlObicrMMXIKwSP1fr2IdVA3schI1CVp4LCnXibia2w8cS6nLJ7M0bwfQzUhnx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心理学上有一类叫“讨好型人格”,他们通过取悦他人来赢得关注和爱。


对于孩子来说,他未必就是形成了这样的人格,但是当他感受不到父母另一方足够的爱和关注时,他就有可能想变乖变懂事来赢得这份爱,这是基本的生存法则,而孩子是很快就会学会的。


千万不要误解了我的意思,以为孩子就不需要设置规则。


相反,爱与规则并存是不矛盾的,但这一切一定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是的,我们都第一次当父母,但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想想我们的童年,我们曾经希望被怎么对待,打一顿骂一顿真的是我们想的吗? 


现在大环境有个很大的误区,总把孩子听不听话当成了带娃是否成功。


所谓“听话”,父母说不,孩子就不做;和孩子自发知道什么是对的,因此选择不做,这两者是有千差万别的。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唤醒,唤醒孩子内心想要变更好的驱动力,这不是一句“听话”可以概括的。 


我们在养育孩子,其实孩子更在帮助我们。


让我们学会心理断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有内察,不那么容易被激怒;也让我们学会同理心,设身处地去理解。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的确不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所以才有趣。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