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音乐 /
6:31有态度 有温度来自天下女人
爱胡歌的你,都是有故事女同学,因为胡歌就是个有故事的人。他高深莫测又平易近人,而你,可能也是这样的人。
“我拿在手里的不是一份荣誉,它可能是一个承诺,那就是:我得回来……”
这是胡歌在2017电视剧品质盛典上收获卓越品质之星后的获奖感言,在聚光灯的照耀下,已经看不清他右眼角的些许伤痕。
胡歌选择在事业的巅峰期出走美国,进修导演专业。台上的朋友、粉丝给予了最真挚的祝福与最真诚的支持,这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用大好的年华换未来大好的时光,是令人期待的。
顺境里走的太快
你可以说胡歌曾经只是一名稚嫩的偶像,因为他进入娱乐圈太容易,变成一个偶像好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仙剑奇侠传》里那个英朗的“逍遥哥哥”,完美复刻游戏中人物,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从此胡歌荣升偶像。
偶像的帽子是每一个热烈追求事业上升的演员都不愿戴上的,因为那意味着你的颜值大于演技,能红,靠的是脸蛋,但那是明星,而非演员。
聪明的胡歌太明白自己,因为他想做的是演员,不只是明星。
|02
逆境里挣扎前行
走向实力的这条路有多长谁都不知道,但是这条路上有的是荆棘、障碍,甚至是飞来横祸。
一场车祸改变了胡歌的容貌、性情和职业生涯。
这场车祸来的很突然,有人说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胡歌太过气盛,小有成就就招架不住,因此疯狂爱玩儿的天性使然,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我们不对那个时候的胡歌作任何判断,因为真相如何谁都无从知晓,透过荧幕能看到的,只有一个受伤的大男孩,他对这场人祸的后悔、无助、以及些许的消沉。
四天内两场全身麻醉的手术,脸和脖子加起来缝了100多针,这样的痛苦,普通人承受起来足以吃力,更不要说一个演员,一个当红炸子鸡,一个那会儿的小鲜肉。
灾难使人成长,挫折唤醒灵魂。术后恢复期间,胡歌一连写了十五篇专栏文章,字里行间都是难以掩饰的压抑。
但他爬也爬出了那段黑暗的日子,这一切的后遗症,就是右眼角上那道明显的伤疤。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曾经历苦难,不管是天意弄人还是人为造成,谁的一辈子是顺顺利利的。可不会曝露在聚光灯下的我们,时常习惯用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来迎合挫折给予我们的“审判”。
“逆境中前行”不是哪本成功学上的进击宝典,也不是梦想成功的年轻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那是一种勇气。
若无从制高点跌入谷底的“机遇”,也不会品尝在乱泥淖中匍匐前进的快感。这种快感令人瞬间兴奋,过后却是能杀死人的痛苦。
因此那段时间胡歌有些抑郁了,他甚至想要退出娱乐圈,因为怀疑自己,往往是精神压抑的人最常有的状态。
写完第十五篇专栏文章,他终于放下了笔,选择再次复出。我想,这样的决定他应该是咬牙做下的吧。
就像他曾借用梅长苏的那句话:“我既然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着。”
|03
大好时光必不辜负
2007年6月胡歌复出,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试图掩住脸上的伤疤,毕竟他曾是大众情人。但说实话,戴上了眼镜,你就看不见他如此明显的变化了吗,那只是心理作用。
再次出镜,他决心要借机转型,没有了偶像的包袱,正是施展才华的好时候。
于是他奋起直追,在不同人物、性格之间切换,从不太轻松到逐渐驾驭再到游刃有余,他转型成功。
2016年是胡歌收获掌声、关注度和荣誉的一年,荧幕上他是江左梅郎梅长苏、重情重义的明台,生活中他是摘下眼镜、爱笑、爱自黑、绯闻不断的胡先生。
其实胡歌的变化对于我来说,是他讲话的方式,如果说以前他说起话来是个阳光的大男孩的话,那现在他一定是个深沉内敛又不失幽默的中年男人。
也许这和他早年那段“姐弟恋”有关。记得他拍摄完《婚姻启示录》后,被问到是否介意姐弟恋,他坦承曾经就经历过真实的姐弟恋。
后来有人猜测对方就是《粉红女郎》中哈妹的饰演者薛佳凝,他说那段时间他真的被保护的很好,对方把自己照顾得细致入微,生活上甚至对此有点依赖。
但小男孩总归要长大的,这段恋情终告结束。或许正是对方这种母性的包围,使得年轻的胡歌不懂得付出,一切都显得稚嫩甚至可笑。
爱情是美好的,但它发展的方向却错的离谱。而对于胡歌来说,他却从中学会了成长。 他开始练习写字、品茶,人变得安静、内敛。
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去苛求满足别人对他的期待,因为他只想从此认真地做自己。
就连讲起话来都变得深沉、略带沧桑,变成了那种大叔级别的“老干部”。
|04
有舍才有得
对于胡歌,他曾舍弃过刺眼的偶像光环,舍弃过一张漂亮完美的脸,如今他又舍弃了历尽千辛得来的荣誉。
然而放掉了偶像才得以跨过演员的门槛,增添了碍眼的伤疤却把他拉到了真正属于他的套路中,那么放掉这一点荣誉,安知未来不会有更意想不到的光芒等着他呢。
就像林依晨说的那样:只有他自己可以平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如今在我心里,胡歌是个优秀的演员,未来有他的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