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音乐 /
3:22有态度 有温度来自天下女人
周末约朋友喝下午茶,发现他消瘦了不少,眉眼之间尽显憔悴。
不禁打趣道:呦,最近被你家宝贝虐得不行啊?
朋友苦笑着摇摇头:哎,上有老,下有小,这日子不是一般的艰辛啊。
朋友帅气多金,在别人着急婚嫁的年龄,他乐于享受单身的悠闲和自在。
晃晃悠悠,等到结婚生娃时,已经四十多岁了。
同龄人的小孩早就开始打酱油,他的小孩却才刚上幼儿园,还处于24小时身边不能离人的阶段。
每次和小孩玩,都惊叹孩子的精力如此旺盛,明显感觉自己体力不足,哄一次孩子,他累瘫一次。
前段时间,老父亲突然尿毒症,老丈人又犯了脑血栓,生活一下子全乱了,他和妻子轮边照顾老人,焦头烂额,根本没有精力顾上孩子。
不能不顾两边老人,又不能缺席孩子成长,他想变出三头六臂,却发现浑身无力,只想找个地方,可以暂时放下这些,好好休息。
成年人的世界,遇见问题,解决问题,逃避是不可能的,上有老,小有小,扛不住的时候,只能告诉自己:硬抗!
只有真正经历过上有老下有小,才能懂得,它不仅是一种充满压力的生存状态,更是三四十岁中年人的痛点和泪点。
作为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我也曾在孩子一岁的时候,遭遇过同样的狗血。
那段时间,原本在我家帮忙带娃的双亲,同时生病。
因为不放心把孩子扔给保姆,两个老人只能轮流去医院,剩下一个在家带孩子。
每天起大早,急冲冲赶到医院,排队挂号缴费检查做治疗。
看完病,送老人回家,再火急火燎去单位上班。下班号角一响,以百米冲刺速度回家带娃做饭。
最崩溃的时候,抱着闹觉的娃,声泪俱下,向一岁的小孩一遍遍渴求理解:妈妈好累,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你乖乖睡觉好不好,让妈妈歇会?
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扛过来的,也许是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心里的疲惫。
也许是死心了,明白这原本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样子。
自我选择,自我负责,与其抱怨喟叹,不如擦干眼泪,把眼前的事解决。
|03
三四十岁,本该是事业发展最好的年纪,也基本到了“中层支柱”的层级,对事业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希望在身体还未老去之前,能够专注前行。
上有老,下有小,却常常让我们分心,感到无力和挫败。身体机能的退化,情绪的焦躁不安,一遍遍提醒我们:人到中年万事休。
《向往的生活》中,黄磊问刘宪华: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工作么?
刘宪华说:是为了多多她们吗,为了给她们更好的生活?
黄磊低下头,有点难过地说:我这么努力的工作,是希望可以多做些什么事,来消除我对死亡的恐惧。
心中不禁一惊,四十岁,难道就到了要学会直面死亡的年龄了?
摒弃“上有老下有小”的束缚,面对不断冒出的实力雄厚的90后,三四十岁的人开始害怕自己被时代抛弃,担心事业上难有新突破,害怕时光会被蹉跎,漫不经心就走向死亡。
社会寄予这群人的希冀太高,不再容许我们轻易犯错,事业的陡坡一旦爬不上去,就面临着走下坡。
四十岁,真的没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和魄力,无论体力、智力和精力,都很难光着脚再来一次。
因为知道,一旦我们赤身裸体,家人便将无处安藏。
上有老,下有小,能够不折腾,挺得住,安稳度过,已经尚属不易,何况还要突破,何其艰难?
|04
都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也许最艰辛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充实最幸福的日子。
80年代有部老电影《人到中年》,那个在医院工作了18年的陆医生,做的一手好手术,为病人跑前跑后,却因编制问题,始终没调级也没评上副教授。
她几乎完全不顾家里,女儿常年放在托儿所,饭永远都是丈夫在做,很少有机会去看望父母。
直至最后心肌梗塞倒在手术台边,弥留之际,才发现白发已经爬上了爱人的双鬓,而两个孩子,在病房外无助的一声声叫着“我要妈妈”。
最直接的依赖,最让人难以拒绝,可是,她却再没有任何力量,给孩子一个拥抱。
上有老,下有小,也许让我们疲于奔命,让我们疲惫不堪,但也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乐趣。
姜武在接受搜狐采访时,谈起过他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
每次回到家,当女儿撒娇说:爸爸我给你揉揉肩,他便觉得,剧本、票房什么的都不再重要了;
每周末去父母家,虽然很少带东西,但是看着老人健健康康地和自己话家常,便觉得自己还是他们的孩子。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学会更加懂得父母,懂得他们的唠叨和操心,懂得一路的心酸和磕绊。
因为我们曾经为人子女,才更加理解孩子,知道她在哪个年龄段想被呵护,哪个阶段需要自由。
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有一天终究会逝去,因为父母会老,孩子会长大,我们会退出江湖。
从此一切归于宁静,生活不再喧嚣,可我们,会不会也从此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趁着拥有,多多珍惜;趁着来得及,多多享受。累,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