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奥迪女孩母亲现身 辩白换不来同情

标签:
孩子天然真相杂谈 |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3/0718/20130718023522389.jpg辩白换不来同情" />
社会家庭需双方努力(此文章属于天下女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昨天,本网曾就“14岁女孩为16岁男友买奥迪”一事发表评论,追问女孩儿父母疏忽责任。今日,这位女孩儿口中“四年未见”的母亲立马就有了反应,站出来试图维护自己的“清白”。
她推翻了记者之前所报道的女儿的一面之词。称自己与丈夫并未离异,更没有所谓巨额的抚养费,而一家的经济来源只是依仰赖夫妻俩在废品站收购废品的收入。言辞中突出的尽是女儿的谎言和顽劣,还有自己的无奈与委屈。
但是就算我们听到了不同的说法,试图从双方的立场来了解人性的无奈,我们又会还原出一个怎样的真相呢?
如果母亲的说法是真实的,那我们看到的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由于废品收购工作是个体营生,居无定所,小女孩儿在2003年跟随父母来到郑州后,曾先后被送回老家两次,再接回郑州两次。而细算下来,女儿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也就只有不满三年,更多的时间,女孩儿是跟年迈无力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而对女儿的“不听话、逃学、爱上网”等毛病,女孩儿的父母让我们看到的,也是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女儿犯一次错,他们就打一次,有时用棍子、有时用绳子。甚至用绳索将女儿绑在院子里的柱子上,让其反省。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心灵的抚慰,只用棍棒当成教条,这样的方式别说已经涉嫌虐待,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一顿胖揍也不可能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心服口服,只会火上浇油、恶性循环。
http://www.tiannv.com/uploadfile/2013/0718/20130718023530569.jpg辩白换不来同情" />
社会家庭需双方努力(此文章属于天下女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父母不会表达爱,很多人以为自己拼命赚钱、努力讨生活,给孩子创造一个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是最重要的。但其实,就如同每一段感情的培养一样,最好的爱是陪伴。对孩子,更是这样。没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就如同被放养的动物,“野性难驯”或者“玩世不恭”背后,总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在推动。
母亲的辩白换不来同情,因为同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是弱者对更弱者的一声叹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是随着孩子呱呱坠地,便天然具有的责任。而我们也常说,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谁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不要求一个经济条件并不理想的家庭在教育上有多大的自觉性,但是为人父母,理应学会反省,在孩子出事儿时,别先把责任推给孩子。
而这个社会,也需要关爱这样的打工群体,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女能够共享城市的文明。但这一切也有赖于一个成熟的城市社区体制。在这个体制中,每一个打工子女的孩子都能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编制在册,有志愿者和心理辅导者在父母之外提供精神支持和教育支持。只有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我们才不会看到类似离奇新闻的上演,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