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言文总复习十七
(2014-06-15 21:59:31)
标签:
文言文 |
分类: 初三复习 |
2014中考文言文总复习
训 练 十七
(一)
1.
2.回看射雕处,
3. 僵卧孤村不自哀,
4.
5. 骨已尽矣,
6. 悍吏之来吾乡,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 词中“识尽”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上片先写年轻时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B. 上片后写年轻时好装斯文,无知故作深沉。
C. 下片先写而今历经艰辛忧患,已知愁苦。
D. 下片后写而今懂得欣赏美景,珍惜人生。
(三)
9.上文选自课文《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认为,国家社稷大事应当人人有权过问。
B.曹刿认为,作战的首要条件是有充足的衣食。
C.曹刿认为,作战的重要条件是要能取信于民。
D.曹刿认为,只要有忠心耿耿的下属就能打仗。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王粲敏慧
王粲①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②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间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⑤,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⑥;然复精意覃思⑦,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②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属(zhǔ)文:写文章。⑥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⑦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献帝西迁,粲徙长安
(2)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14.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而“一坐尽惊”的原因。(2分)
15.选文中写了王粲具有
答案:
7. 尝够,深深懂得
8. D
9. 曹刿论战
10.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来裁决。
11.C
12.(1)迁移
13.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14.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
15.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