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2022-03-29 13:38:40)
标签: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故事

坪石镇

广东乐昌

皈塘革命老区

京口坳丘村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11月6日

 作者:广东省乐昌市博物馆馆长欧伦彬

   1985年10月12日,原宜乐县委书记、湘南特委书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谷子元再次重访乐昌市坪石镇京口村委会坳丘村,与昔日为革命一同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李太生、李水生、邱辉珍等亲切见面。战友重逢,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两眼早已是热泪盈眶。大家围坐在一起,忆往昔艰苦的革命岁月,战友情深似大海,叹并肩作战的战友,大多丧命于战场和敌人的屠刀之下而倍感痛惜。他们聊至深夜,依然不肯上床歇息,直至晨曦微露方肯罢休。尤其是李太生显得格外兴奋。他原是湘粤边赤色游击队队员。1943年冬在苏浙军区茅山地区白马桥的战斗中增援负重伤,造成左下肢功能障碍,不得已回家务农。后娶妻生了几个女儿。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庆幸自己大难不死,看到了建立新中国,人民已当家做主。
彭细太,湖南宜章人,是李太生入赘女婿。当天有幸聆听了谷子元和战友们的谈话。他依稀记得,当时谷子元说:“皈塘地区的十六七个山洞里,还有红军游击队员当年使用过的枪支弹药和生活用具。不少的枪支弹药是当年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临走时赠送给地方组织的。”可是,50多年过去,山洞已很少有人涉足,大都莽草遍布,荆棘丛生,已无路可寻,十分荒芜。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图为当年彭细太(后排右一)等与谷子元(后排左二)合影留念  彭细太 提供

  1997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彭细太夫妇到坳丘附近山上名叫老爷滩的地方放蜜蜂箱,以吸引野蜂前来筑窝产蜜。老爷滩右侧长年流水不断,在前方形成了一个水塘,周围长满杂草,常有蟒蛇出没。很久以前,曾经有一个小孩到此玩耍,结果不幸被蟒蛇吞吃。从此以后,村里很少有人敢单独前往。彭细太在山岩上方平坦处放好蜜蜂箱后小憩,瞥见左侧有一岩洞,忽然想起十多年前谷子元说岩洞有枪支弹药和物品一事,便拿起砍刀清理洞口杂草,躬身走进洞里。洞有十来米长,由于长年雨水冲刷,里面集满了泥沙,显得格外矮小。尤为害怕的是,洞里是否有蟒蛇蛰伏,更显得阴森恐怖。
彭细太借着光线,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摸索着边走边看。忽然,他眼睛定住了。原来,在洞里上方的一个角落里,赫然发现一个小木箱!
他欣喜异常,清理了周围的泥土后,搬出了木箱。木箱未上锁,只是用铁扣子扣着。打开一看,里面有子弹和一块小墨盘!
彭细太赶紧拿回家里,清点了一下数量。有58颗子弹,3个弹夹。这些弹药在当时可是违禁品啊!他心里显得很紧张,生怕因此惹祸上身,但是又不知该如何处理,夫妻俩只好先把它珍藏起来。二十多年来,他俩守口如瓶,从未对他人提起过这事。
2019年7月23日,笔者在当地热心人士李翱翔的引领下,前往革命老区坳丘调研,认识了彭细太。他如数家珍地讲述当年谷子元重访坳丘时的情景,并带领我们到湘粤边工委活动旧址老爷滩查看。在路上,彭细太详细说起当年如何在洞穴发现子弹。
“子弹现在哪里?”我听到这一珍贵线索,马上敏感地意识到其重要性,便脱口问道。
有几分担忧的彭细太看了看我,摊了摊手,似真似假地说:“早就不晓得被小孩子玩丢哪里去了!”
“哎呀!你怎么这么粗心呢?”我深感遗憾地说,“这些东西是珍贵的文物,足以写进历史!”
彭细太仔细地端详着我认真的样子,顿了顿,说:“当时哪个晓得它有价值嘞,没人和我说起过”。
“你这人也是,保护文物的意识不够。当初怎么不捐赠给博物馆呢?”我带着生气、责怪的口吻对他说,“以后凡是发现有革命文物,要及时向我们报告,我们会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你的。”
“我是一个农民,几十年了,谁会来找我?”显然,彭细太有一肚子怨气,说,“今天要不是你来了,我还懒得说呢!”
我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真不是滋味。看完并拍完照片后,闷闷不乐地往回走。打算就此回去。
“欧馆长,先到我家喝杯茶才咯。”彭细太看我满腹心思,情绪低落的样子,连忙招呼着。
“不喝了不喝了。”我一个劲地说,“你可把我弄得没这心情了!”
“大老远来了,也不差这点时间咯。”彭细太挽留道,“我家就在路旁,不误事的。”
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是一栋新建的楼房,就在前方不远的山腰上。盛情难却之下,我只好答应了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图为笔者与彭细太(中)交谈   贺晋 

   在家里,彭细太拿出自产的花生、自种的山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闲聊之中,我旧话重提,希望他以后要珍爱文物,不要一错再错。
彭细太见我如此真诚,实在,高兴地笑着说:“我再去找一下,看看还有没有。”说完起身就进了房间。
不一会,彭细太两手端着一个小木箱出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嘴巴“嘻嘻嘻”地笑着。
“你找到了?!”我眼前一亮,惊喜地脱口说道。
“你看看吧。”彭细太乐呵呵地放下箱子,示意我打开。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图为捐献子弹和墨盘的彭细太夫妇  欧伦彬 摄

我情不自禁地用拳头“擂”了他一下胳膊肘,说,“你还真有一套啊!”大家听了,都被逗乐了,纷纷拍掌叫好。

  原来,精明的彭细太在考验我等是不是真正想为国家、为人民做事的干部呢!
  经仔细清点,有子弹58颗,弹夹3个,精致墨盘1块。
在一片愉悦的气氛中,彭细太说,他要留两颗子弹作纪念,其余的捐赠给博物馆。李翱翔说拿三颗放皈塘村史馆。我同意了。彭细太说,国家收藏了,他的心就踏实了,也放心了。
五十八颗子弹背后的故事--广东乐昌坪石镇皈塘革命老区京口坳丘村

图为墨盘      欧伦彬 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