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烈士陵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标签:
西海烈士陵园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
西海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和抗战烈士坟墓建于1951年,纪念碑为四棱形柱体,水泥洗石米构筑,基座高300厘米,宽506厘米,碑身高约1000厘米,四边凹嵌云石刻字题词。
由原珠江纵队司令、广东省的副省长林锵云、原珠江纵队二支队队长郑少康、原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副指挥谢立全和中共顺德县委员会、顺德县人民委员会等敬题。
1939年2月~1940年6月,先后成立顺德抗日游击队和中山抗日游击中队(后扩编为大队)。其间,中共广东省委派共产党员到民众抗日武装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工作,于1941年7月,将其改造成一支中共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共产党员吴勤任司令员。这些部队均是1945年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前身。
1940年11月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进驻顺德西海,积极经营,巩固防务,使西海成为中共领导的珠江三角洲抗日部队的重要基地。由于敌强我弱,敌人频频来袭,广游二支队在西海有进有退,斗争十分艰苦。
根据革命老战士回忆,当时游击队补给困难,指战员风餐露宿,经常以草根杂粮为食,上至司令员下至普通战士,许多人患上痢疾夜盲等疾病。
1941年,敌人从7月中旬开始大举进攻西海,伪军第二十师四十旅调集2000多人进驻西海外围的三善、紫坭、龙湾、碧江、韦涌等地,对西海形成包围的态势。
10月5日(中秋节),伪军以1个营的兵力,对西海进行试探性进攻。事前,广游二支队已获得情报。但当时西海一些上层人士对伪军抱有幻想,不主张打;群众也有很大顾虑,担心打不赢反遭伪军烧杀报复。
中共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和广游二支队司令部为照顾群众情绪,只好将部队暂时撤到蔗林里隐蔽,派人通知群众疏散。伪军窜进西海后,逐家逐户搜索掳掠,无所不为。
伪军撤走后,群众回到家里,无不义愤填膺,后悔不该不打,乃纷纷向广游二支队表示,如果敌人再来进犯,一定要坚决还击。
过不多久,广游二支队司令部获得伪军将大规模进攻西海的情报。林锵云、谢立全、刘向东迅即召开小队长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对敌人进攻西海的部署,作了初步判断,认为可能分三路向西海发动进攻。
会议决定将保卫西海的战斗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当伪军发起进攻时,以伏击战、袭击战等迟滞和消耗敌人,挫其锐气;第二步,当伪军消耗到一定程度后,即集中兵力歼其一路,伤其元气;第三步,在歼灭伪军一路之后,即对其实施全面反击,将其击溃。
当时广游二支队驻西海及其附近的部队有独立第一中队、警卫小队和第二大队何保中队,加上中心县委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能直接参战的兵力约250人左右。会议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
第七十九团和第八十团一部,由伪四十旅主任参谋朱全带领,乘4艘小火轮拖带的20艘木船,由市桥出发;原在碧江待命的补充一团,亦同时出发,开赴碧江接近桃村岗的一线。李朗鸡跑到广州乞请日军派飞机助战,前线总指挥交由朱全代理。
上午6时左右,伪军果然沿着广游二支队司令部军事会议所判断的路线分三路向西海发起进攻。南路之伪军,在第七十九团副团长祁宝林带领下,由西海涌口大江边的和隆围登陆。
在糖厂附近由冯剑青带领的广游二支队前哨小分队对进犯敌军猛烈射击一阵,杀伤部分敌人后撤进蔗林。伪军攻占了糖厂,继而又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南炮楼侧右之广游二支队司令部驻地发起进攻,受到陈胜带领的广游二支队军政训练班一支7人小分队和部分民兵的阻击;9时许,伪军一度突破南炮楼涌尾阵地。广游二支队冯剑青、黄江平两个小分队立即进行反击,将突入阵地的几十名伪军大部歼灭,俘10余名,封闭了突破口。伪军暂时退缩至南炮楼对面的堤围。
东南路之伪军护沙总队在河滘登陆,避开村庄,沿着路尾围北面堤围直上,企图占领横岸岗后向西海攻击前进,但途中被梁国僚带领事先埋伏在番稔基的1个小分队严重杀伤。当伪军进至石尾岗时,霍文带领预先埋伏在那里的1个小队,突然以猛烈的火力向伪军射击,毙伤多人,余敌逃窜。
东北路从碧江、泮浦方向来犯之伪军第八十团和补充一团,在猛烈火力掩护下,向广游二支队防守桃村岗的部队进攻,被郭彪和陈绍文带领的队伍顽强阻击,不能前进。
伪军自恃兵多势众,武器优良,满以为不用费多大气力就可以把守卫西海的抗日部队消灭,没料到西海军民群情激愤,齐心协力,早就作好了抗击的准备。西海地区蔗林、蕉林、稻田、鱼塘星罗棋布,加之时值10月,蔗林蕉林长得高大茂密,到处是天然的"青纱帐",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伪军闯进西海地区的边缘后,在复杂的地形地物中运动十分困难,大白天在"青纱帐"面前都成了"瞎子",辨不清方向,只能靠炮兵指示目标。伪军的进攻队伍在明处,游击队的阻击分队在暗处。伪军的进攻队伍越是集中,就越易被疏散隐蔽起来的游击队狙击。广游二支队的指战员和民兵分散成若干小分队,时而埋伏在堤围、鱼塘、稻田处,时而又钻进蔗林、蕉林里,到处是喊杀声、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把伪军打得昏头转向。
战斗开始不久,伪军总指挥朱全因见各路受阻,日机又迟迟不来助战,乃匆忙赶往广州,再度乞请日军派飞机助战。朱临走前,指定第七十九团副团长祁宝林为前线代理总指挥。
11时,伪军增援部队2个营到达桃村岗、石尾岗。伪军得到增援后,兵力和武器加强了。广游二支队阻击部队在延缓伪军进攻后,边打边撤回到西海。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广游二支队司令部分析战斗的发展情况,认为经过五六个小时的激战,伪军已遭到重大伤亡,并已十分疲惫,举行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谢立全决定集中预备队配以近10挺轻重机枪及迫击炮,首先对南炮楼方向之伪第七十九团实施包围聚歼。他率领独立第一中队一部向糖厂一线伪军左后方迂回,夺回糖厂,断伪军退路,将其压缩在糖厂与南炮楼之间的堤围和蔗林里。与此同时,林锵云、刘向东率领独立第一中队1个小分队和部分民兵向南炮楼对面之伪军出击。
中午12时,反击部队在两侧蔗林内以密集火力向敌射击。蔗林深处杀声震天,伪军顿时慌乱,纷纷涌向堤围,有的跳到河里逃命,有的跑进蔗林乱窜。民兵和支前的妇女也纷纷拿着扁担赶来搜索蔗林。一些伪军吓得赶紧举枪投降。伪军前线代理总指挥、第七十九团副团长祁宝林发觉自己被包围后,带了少数人突围,但被打伤,逃至林头河急流涌口边时毙命。第七十九团大部非死即伤或落水被溺毙。与此同时,路尾围方向之伪军,亦在冯扬武率领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和民兵的反击下,再次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窜,退回紫泥。
歼灭伪军第七十九团的战斗刚结束,广游二支队司令部接到报告:从碧江、泮浦方向来犯的伪军第八十团和补充一团,占领桃村岗和横岸岗后,已进至西海涌东北面,情况紧急。谢立全立即率领部队和近10挺机枪前往反击。部队先将两座行人便桥拆掉,阻止伪军过涌,并在房顶上架起轻机枪扫射敌人;接着,向涌东北之伪军发起攻击,将第八十团和补充一团击溃。战斗于下午4时左右全部结束。
西海大捷是抗日游击队依靠群众,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指挥员林锵云、谢立全、刘向东和全体指战员的英勇事迹,至今在广东地区广为流传
,鼓舞一代又一代国人奋发图强,为建设伟大祖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努力!
在沦陷区上的船上,人们一脸茫然。(来源:佛山市博物馆)
日军士兵在搬运从佛山掠夺的茶叶等物资。(来源:广东省档案馆)
日军在西江三水永安附近进行扫荡。(来源:佛山市档案馆)
面对日军的侵略,佛山群众和军队英勇组织抗日斗争。抗战期间,佛山涌现出一批抗日英雄,他们挺身而出,保家卫国,至死不渝。
抗战时期的广三铁路小塘车站。1938年11月初,抗日义勇队袭击在此袭击日军,破坏交通,阻止日军西进。(来源:佛山市博物馆)
抗日游击队在甘蔗地中行进。(来源:佛山市博物馆)
1941年,广游二支队在西海击退来敌,是珠江三角洲敌后抗战以来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誉为“西海大捷”。
西海大捷战场旧址。(来源:佛山市博物馆)
西海横岸石尾岗——广游二支队歼灭顽敌的重要战场
1943年,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指挥部把进驻南海理教(现南庄理教)、河滘的游击队组成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
1945年,珠江纵队正式成立。珠江纵队的主力武装及各地的游击小队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敌后战争,取得不断胜利。
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成立时印发“恭贺新禧,并祝抗战胜利”的贺年卡片。(来源: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