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2021-12-28 10:17:30)
标签:

珠玑巷

李氏大宗祠

广东省

南雄市

杨毡李氏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11月19日  

  南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珠玑巷是古代中原南迁氏族北来南进的聚居之地和发祥子地。一条悠悠古巷,情系众多后裔。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高大雄伟,宽敞明亮。集石雕、木雕、瓷雕、陶雕、彩绘等工艺与一体的装饰,自有特色,展示出博大精深的李氏历史文化和珠玑巷地域文化相辉交映的内涵。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聚龙湖,面积为三亩九分八厘。聚龙湖四周用麻石砌起护墙。聚龙湖四周用雕刻有人物故事、鱼龙花草、飞禽走兽等浮雕吉祥图案的石栏板、石栏杆装饰。聚龙湖四周用鹅卵石铺成沿湖小道。聚龙湖正前方种植着两株大榕树。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聚龙桥架设在聚龙湖中央。造型美观,桥长三十八米,宽二米八公分,两组双龙戏珠浮雕图案装饰于桥身。“聚龙桥“三个红色大字镶嵌在龙珠上方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宗祠内部宽敞明亮,前厅设有一面“根系华夏”屏风,上面有李氏族谱及简介。
   宗祠大门门楣上,雕刻着香港李东海博士题的“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门框雕刻着对联,左联为“耳公垂万福”,右联为“陇水润千枝”。李氏大宗祠匾和红木大门、红石雕刻的对联为东莞市政协原副主席李卢谦宗长敬奉。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前厅安装着高大的屏风。屏风上端的红匾正面刻有“根系华夏”,背面刻有“叶茂全球”的金字。
屏风中门两边的对联:参天李木发千枝枝枝茂盛,遍地族贤传万代代代荣昌。重大的庆典活动,打开屏风中门迎接嘉宾。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是古代中原李氏南迁之所、桑梓之乡、祖居聚处、发祥圣地。于此建祠旨在祀奉开姓始祖利贞公及其位下列祖列宗,传承李氏文化,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缅怀先贤,激励后人,联络宗谊,爱国爱乡,振兴中华,造福社会。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建于珠玑巷荷树山,坐向亥巳兼壬丙,由海内外李氏宗亲捐资700万元兴建而成。宗祠从兴工到竣工经历四年时间,于二00六年十一月竣工。宗祠建筑面积二千二百平方米,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仿古代岭南建筑风格,雄伟壮观。
    宗祠内还供有唐太宗李世民坐像,坐像前有一个“宗和族睦”香炉,香火旺盛。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祠宇高大雄伟。屋脊上集石雕、瓷塑、陶塑、彩画等工艺于一体的装饰,展示出博大精深的李氏历史文化和珠玑巷的地域文化。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双龙戏珠”、“群仙贺寿”,人物故事形象逼真。祷告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国泰民安。祠堂屋顶,锅耳型状的风火墙,金光灿灿的琉璃瓦,显得十分气派。
  武魁星燦,古代李姓先贤。上下五千年纬地经天匡社稷,纵横八万里安邦冶国定江山。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功德厅,展出内容丰富的珠玑巷李氏南迁人文史观。宗祠内共有三十二间功德厅,布展以缅怀先祖,启迪后人,记载历史为主题,记载珠玑巷李氏南迁的史实,展示珠玑巷李氏南迁后裔的发展。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功德园,位于宗祠右侧,空间设计独特。植树、栽花、种草、生机勃勃。《功德榜》文字箔金,记载着宗祠筹建的历程。其内容有:前言、祠记、筹建委员会成员职衔和一万五千多名捐资建祠宗亲的芳名和捐款金额,功德万古流芳。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李氏大宗祠位于珠玑巷荷树山,由海内外李氏宗亲筹资所建。宗祠面积很大,高大雄伟,非常气派。其建筑风格为仿古式,屋脊处采用了木雕、陶雕、彩绘、石雕等多种工艺融合在一起的装饰方法,富丽堂皇、非常别致。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宗祠景观有:前厅、群贤厅、祭祖厅(祖堂)、功德厅、功德园、聚龙湖、聚龙桥七个部分。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吾李从江西到广东有1300多年历史了,我是杨毡李氏: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杨毡。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杨毡李氏:
 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杨毡李氏家族族谱记载:杨毡续修李氏族谱世系跋言。吾李之初为陇西氏,源出皋陶,逮其后著于周显于汉,而盛于唐。杨毡李氏家族:吾祖火德公,祥发闽越派衍灵长枝分江右及粤东者不一其地,星罗棋布,晰而又晰世远年湮,无从联络惟。
(上田头李氏族谱:吾始祖系闽中火德公传至昌裔祖以江西籍,由进士任韶州守仕,谢居乐邑城南沙井,自香远公卜居罗渡李家巷,越十八世祖思宽、思信二房分派:一居杨毡,一居田头。)杨毡李氏家族族谱记载这两段写的对吗?有待考证,此文后面有解释。我查阅杨毡李氏家族族谱对照就发现记载错了。
   杨毡李氏家族始祖昌裔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地名石塘,以唐进士出身,官南海尹升韶阳太守仕谢,卜居乐昌城南之沙井越。十四世祖复公迁居罗渡李家巷即今汛地之侧,至十七世祖谦公生四子:思恭、思宽、思信、思敏。
   因杨毡李氏第一世始祖昌裔公,字绍文,出生唐开元八年庚申( 公元720年),殁于贞元十年甲戌岁(公元794年)。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杨毡李氏家族是李火德后裔吗?!

李火德,原名炳凤,字闽海,号伯庄
一、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966年),卒于宋仁宗壬寅岁,享寿九十七,见五华锡坑印谱,淳笃公派抄谱。

二、生于宋孝宗淳煦十七年甲辰岁(1124年),见淳笃公派抄谱。尾批不详载自何处之谱。(时间不符)

三、生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岁(1206年),至宝庆帝(即理宗)二年丙戌,由宁化石壁迁居上杭,卒于元顺帝至元壬辰岁,享年八十七岁。见江西、上杭谱。

四、生于宋理宗宝庆十八年丙寅岁(1242年),卒年八十七岁,见新丰抄谱。
  柏存谨案总上各谱所载,生年不同,卒年亦异。查五华印谱及淳笃公抄谱,均载火德公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然二谱又载纲公为火德公上六代之祖。纲公为宋丞相,忠义昭闻,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辛酉1141),五十八岁,宋史可考。

   不管李火德出生于以上的那一种。我们杨毡李氏家族都不是李火德后裔,因杨毡李氏第一世始祖昌裔公,字绍文,出生唐开元八年庚申( 公元720年),殁于贞元十年甲戌岁(公元794年)。而如上面(一)所说的是:李火德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966年)。那么,杨毡李氏第一世始祖昌裔公比李火德出生早306年。

再者,杨毡李氏第二世:讳钦公,字公仰,生一子:青甫

    出生唐天宝九年庚寅岁(公元750年),殁于长庆三年癸卯岁(公元823年)
    
第三世:青甫  字伯宰

     出生唐太历元年丙午岁(公元766年),殁于曾昌二年壬戌岁
       
生二子:天陪  天填

第四世:天陪,字昂霄,号仁可。生二子:必仁、必智
       
      出生唐贞元二年乙丑岁(唐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唐贞元二年丙寅公元786年) 殁于太中三年乙已岁

       天填  无嗣

第五世:必仁 字冠善,号师保。 生二子:科选、科联
       
       出生唐贞元二十年甲申岁(公元804年),殁于咸通六年乙酉岁(公元865年)

       必智 字赵善 无嗣

     第六世:科选 字举贤,号大初。生三子:乾公、元公、亨公

      出生唐长庆二年壬寅岁(公元822年),殁于景福癸丑岁(昭宗景福癸丑岁公元893年)

       科联 字克贤,无嗣

第七世:1、乾公 字坤生,无嗣 
       
       2、元公 字贞生,       生一子

      出生唐太中十一年癸丑岁(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丁丑年),殁于天成二年丁亥岁(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927年))

       3、亨公 字通生,号如庄   生二子

        出生唐咸通元年庚辰岁(唐懿宗李凗 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庚辰年),殁于天福六年辛巳岁( 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

第八世:1、元公之子 泰星,字德隆        卜居留村
       2、亨公生二子:长子 泰日 字德辉   卜居南湾
                 次子 泰月 字德耀 任江西峡江县尹有功升临江府知府  生一子
      出生唐中和三年癸卯岁(公元883年),殁于天运二年乙巳岁。
       
第九世:泰月之子  开祥 字兆瑞 生二子
        
      出生唐天福二年丁丑岁(公元902年),殁于宋天禧元年丁巳岁(公元1017年)

第十世:开祥之子  锦春 字绣乾、号仁夏(可)  生二子

       出生宋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岁( 公元 981年),殁于至和二年乙未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055年)

第十一世:1、锦春之子:兰公 字畹堂、号师保  生三子
       
        出生宋天圣五年丁卯岁(公元1027年),殁于崇宁二年癸未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103年)

          2、锦春次子:桂公  字品堂  往广西柳州府。

         出生宋天圣八年已巳岁(公元1030年)九月初四日午时。


    第十二世:1、兰公之子:道旺 字可兴、号大初  生二子

        出生宋禧宁四年辛亥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071年 辛亥 熙宁四年),殁于绍兴十八年戊辰岁(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

         2、兰公次子:道碧 字可成   道碧往四川永川县地名牛尾阵
         3、兰公三子:道玉 字可清   道玉往四川永川县地名牛尾阵

第十三世:1、道旺长子:大文 字永魁         无嗣
        2、道旺次子:大章  字秀魁、号如庄  生一子

        出生宋宣和五年癸卯岁(公元1123年),殁于嘉泰三年癸亥岁( 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

第十四世:大章之子:复公 字香远         生一子 此公罗渡基祖

        出生宋乾道七年辛卯岁(公元1171年),殁于嘉熙元丁酉岁(公元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

第十五世:复公之子:正坤 字鼎元         生三子

        出生宋加定十已年戊寅岁(南宋金 公元1218年 戊寅 嘉定十一年),殁于元世宗十五年甲午岁(元世宗十年(1278年))。

第十六世:1、正坤长子:自初  字本善       生一子  发仔往外

        出生宋咸淳五年已巳岁( 南宋金 公元1269年 己巳 咸淳五年), 殁于元至正九年已丑岁,(公元1349年 己丑 至正九年)

        2、正坤次子:慎初   字美善       生一子

        出生宋咸淳七年辛未岁(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殁于武宗四年辛亥岁

        3、正坤三子:绍廉   字美善       往新田县

第十七世:1、自初之子:发仔往外。

        2、慎初之子:韶谦   字尽熙           生四子

        出生殁于失考
  
第十八世:韶谦长子:思恭    无嗣 
        韶谦次子:思宽    字得众  迁居上田头基祖  
        韶谦三子:思信   郎思进此公杨毡基祖  生三子
        韶谦四子:思敏    无传

第十九世:思信长子:昌实  生三子
        思信次子:秀实   生一子
        思信三子:严实   生二子

第二十世:昌实长子:浩溶 有弟浩淳俱失考。
        昌实次子:浩沂 生一子  
       昌实三子:沂公  随祖入营征西有军功补羽林卫后殁阵以其子,讳山袭职今甘肃之庄浪卫李姓是其裔也。

        秀实之子:浩渲  生一子

        严实长子:浩深  生一子
        严实次子:浩潜  生一子
        
第二十一世:浩沂之子:山公 随父职往甘肃之庄浪卫。

          浩渲之子:宗广  生三子
          浩深之子:宗厚  生一子 (无嗣)
          浩潜之子:宗泰  失考

第二十二世:宗广长子:学公 字梅溪  生二子
          宗广次子:本公         生六子
          宗广三子:相公         生二子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杨毡李氏族谱字辈排行:贤良配世德,昌洪盛祚长,文章华美泰,经济振家邦。现已到“泰”字辈40代了。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此世次排行,乃玖字辈祖时之所订者,康熙年间吾宗小梅伯等入川时伯山更易数字今“泽”字亦更“德”字,他日四川梁山大足合州等处之“泽”字辈即今之“德”字辈也,一旧谱排行内宗字行嫌与九世祖广公相同,今易以定字亦尊祖意也。
一、第八世:元的儿子 泰星(生员卜居留村)
二、第十二世:(兰生三子)道旺、道碧(往四川)、道玉(往四川)
三、上埔村(上田头):
1、 第二十六世:(先右  生四子)迁桂林
2、 第二十七世:
 (1)  林全 生一子)枝觞(往桂东羊岭)
  (2) (林星  生二子) 祥奴(无)、发祥(往临武)
 (3)(林松 生二子)枝杞 字聚六(往四川)、枝栩,字华朝(往桂阳)
 (4)(林朋 生二子)廷赞(往四川)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杨毡始祖昌裔公,字绍文,唐朝天宝十年辛卯(751年)进士官莅广东南海尹后升韶阳太守。

 “尹,官也。”春秋战国楚官多以尹名。行政长官。汉朝始以都城行政长官称尹,后代沿袭,仅依其所在地不同而有别,如“京兆尹”、“河南尹”、“丹阳尹”。唐、五代地方府置改长吏为尹,有凤翔府尹、成都府尹、江陵府尹等。宋、辽、金沿之。元朝州县长官亦称尹。

太守是什么官?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汉朝,中央在地方上设置:州(首脑为刺史)——郡(太守)——县(县令)。
 明清时期,地方政设置演变为:省(总督或巡抚)——府(知府)——县(县令)。
 所以,太守相当于地级市市长或者市委书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注:第二十二世:宗广长子:学公 字梅溪  生二子
        宗广次子:本公       生六子
        宗广三子:相公       生二子
 而令人引为遗憾者即三房(宗广三子:相公)因人丁稀少,自前届续修成谱以后,因社会动乱,居无定址,缺少联系,所以在这次续修采访时,经四处查询,均无下落,无所依据,不已将该房世系世录暂时从略,以待后届增补,实感内疚。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李氏祖居。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李氏祖居。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杨毡续修李氏族谱序之一广东省韶关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2月8日

 夫修谱者尊祖敬宗,伦睦族族之善举也,人之有祖宗,如树之有根,水之有源焉。
 树无根则不生,水无源则断流,人无祖宗则不要知自身之所出,根源之所自古之人,所以对本姓氏历代祖宗之根源、居址、道德、文章、功名、仕宦、族人历代滋生繁衍派别枝分以及男妇之生殁年月日时葬厝之地址,山向婚嫁自何人何地,均以族谱之形式依伦常之,次序分别编排祥明,记载按世系世录制成谱牒,从一世而至千百世,均继匕承匕有条不紊,使后代子孙阅斯谱也,知某为始祖,发源于某地某为,几世祖,从何时迁居斯土,生殁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葬于某地向某祖曾居何官,某祖是何功名,某为亲某为疏某嫁何地,某娶何人,均可接图索骥,一目了然,因其如是尊祖敬宗之心,油然而生,敦伦睦族之念勃然兴起,所以各姓氏均有续修族谱之举也。
 吾族宗族自民国二十年辛岁,经族叔祖盛英房伯祚熊二公掌稿,按前各届所修之陈谱,逐一参证增补删改,从新排编成谱以后迄今已六十有六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及解放后各个时期的岁月中,族内烟户不少迁徒人丁亦多有生殁,而各户人丁之生殁,年月葬厝之地点,山向亦因限于当时之形势和社会环境多有未曾记载,即有记载亦多不祥明,直到目前年长者多已去世,年轻者不明究竟,在此情况下如无原始记录(年庚簿)以备参考,年湮岂能求其祥乎,故此,吾族之宗谱急须续修更感必要。
 丙子仲夏一日余与族中父老盛学、万安、甲太数人谈及我族修族谱一事,彼等见吾已老迈,尚能出力助,乃一至表示赞同,余蒙全族父老之信任和支持,虽学识肤浅,亦当竭尽棉薄,岂敢以年老体弱而推卸其责乎。
 于是不日即召集各村组负责人(各生产小组长)及有关人员列席开会,商讨续修族谱有关事宜,当一致认为修族谱是一件繁琐而又需大量经济之事,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须有专人负责专款备用,当即决定经济由全族男妇女(未出阁者)丁分别筹集,推选盛学、万安、甲太三人负责,总务管理财政兼采访事宜余与族叔长林负责,编纂兼采访再选四人专责腃录,共襄其事。
 余承命之后即将旧谱翻阅,再三认为旧谱所制定之型式及一切族规凡例均已尽善,而对本族之根源居址之迁徒均已祥明记载,毋庸赘术。所以,这次续修只将前届续修成谱,以后人丁之生殁年月日时葬厝之地点,山向以及婚嫁之人和地祥为采访,分别记载。接着前谱的世系世录删补更正依次排编外,并将全族在前谱成谱以后,生殁之高寿,男女及未曾记载之功名、世宦、道德、文章以及在这次续修乐于捐助之芳名,逐已分别列入谱中,以彰今(令)人之贤德,而启后代之敬仰。
 承全族父老兄弟的大力支持及族内在政府各部门参加工作人员的指导赞助,当事诸君的辛勤合作,湖泰、建生两位族弟不辞辛苦地协助,膳录续修工作已于一九九年桂月X日告竣.而令人引为遗憾者即三房因人丁稀少,自前届续修成谱以后,因社会动乱,居无定址,缺少联系,所以在这次续修采访时,经四处查询,均无下落,无所依据,不已将该房世系世录暂时从略,以待后届增补,实感内疚。
 此次续修余谬承总编,实为滥竽充数,错漏之责毋庸推卸,在此续修工作告竣之时,略述此次续修始末刊诸其首,非敢与先贤之鸿文并列,聊当对后起之秀抛砖引玉而已,也敬祈全族父老兄弟鉴而谅之是为序。
                     三十五世裔孙长贵树华氏敬撰
                      一九九七年丁丑岁桂月谷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