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巷李氏大宗祠与杨毡李氏--广东省南雄市游记

标签:
珠玑巷李氏大宗祠广东省南雄市杨毡李氏 |










(上田头李氏族谱:吾始祖系闽中火德公传至昌裔祖以江西籍,由进士任韶州守仕,谢居乐邑城南沙井,自香远公卜居罗渡李家巷,越十八世祖思宽、思信二房分派:一居杨毡,一居田头。)杨毡李氏家族族谱记载这两段写的对吗?有待考证,此文后面有解释。我查阅杨毡李氏家族族谱对照就发现记载错了。

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罗家渡杨毡李氏家族是李火德后裔吗?!
柏存谨案总上各谱所载,生年不同,卒年亦异。查五华印谱及淳笃公抄谱,均载火德公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然二谱又载纲公为火德公上六代之祖。纲公为宋丞相,忠义昭闻,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辛酉1141),五十八岁,宋史可考。
不管李火德出生于以上的那一种。我们杨毡李氏家族都不是李火德后裔,因杨毡李氏第一世始祖昌裔公,字绍文,出生唐开元八年庚申(
公元720年),殁于贞元十年甲戌岁(公元794年)。而如上面(一)所说的是:李火德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966年)。那么,杨毡李氏第一世始祖昌裔公比李火德出生早306年。
出生唐天宝九年庚寅岁(公元750年),殁于长庆三年癸卯岁(公元823年)
出生唐太历元年丙午岁(公元766年),殁于曾昌二年壬戌岁
出生唐贞元二年乙丑岁(唐贞元元年乙丑公元785年,唐贞元二年丙寅公元786年) 殁于太中三年乙已岁
天填 无嗣
出生唐贞元二十年甲申岁(公元804年),殁于咸通六年乙酉岁(公元865年)
必智 字赵善
无嗣
第六世:科选
字举贤,号大初。生三子:乾公、元公、亨公
出生唐长庆二年壬寅岁(公元822年),殁于景福癸丑岁(昭宗景福癸丑岁公元893年)
科联
字克贤,无嗣
2、元公
字贞生,
生一子
出生唐太中十一年癸丑岁(唐宣宗李忱,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丁丑年),殁于天成二年丁亥岁(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927年))
3、亨公
字通生,号如庄 生二子
出生唐咸通元年庚辰岁(唐懿宗李凗 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庚辰年),殁于天福六年辛巳岁(
后晋天福六年公元941年)
2、亨公生二子:长子
泰日 字德辉 卜居南湾
次子 泰月 字德耀
任江西峡江县尹有功升临江府知府 生一子
出生唐中和三年癸卯岁(公元883年),殁于天运二年乙巳岁。
出生唐天福二年丁丑岁(公元902年),殁于宋天禧元年丁巳岁(公元1017年)
出生宋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岁( 公元 981年),殁于至和二年乙未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055年)
出生宋天圣五年丁卯岁(公元1027年),殁于崇宁二年癸未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103年)
2、锦春次子:桂公
字品堂 往广西柳州府。
出生宋天圣八年已巳岁(公元1030年)九月初四日午时。
第十二世:1、兰公之子:道旺 字可兴、号大初
生二子
出生宋禧宁四年辛亥岁(北宋辽、西夏 公元1071年 辛亥
熙宁四年),殁于绍兴十八年戊辰岁(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
2、兰公次子:道碧 字可成
道碧往四川永川县地名牛尾阵
3、兰公三子:道玉 字可清
道玉往四川永川县地名牛尾阵
2、道旺次子:大章 字秀魁、号如庄
生一子
出生宋宣和五年癸卯岁(公元1123年),殁于嘉泰三年癸亥岁( 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
出生宋乾道七年辛卯岁(公元1171年),殁于嘉熙元丁酉岁(公元1237年,理宗嘉熙元年)。
出生宋加定十已年戊寅岁(南宋金 公元1218年 戊寅
嘉定十一年),殁于元世宗十五年甲午岁(元世宗十年(1278年))。
出生宋咸淳五年已巳岁( 南宋金 公元1269年 己巳 咸淳五年), 殁于元至正九年已丑岁,(公元1349年 己丑
至正九年)
2、正坤次子:慎初 字美善
生一子
出生宋咸淳七年辛未岁(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殁于武宗四年辛亥岁
3、正坤三子:绍廉 字美善
往新田县
2、慎初之子:韶谦 字尽熙
生四子
出生殁于失考
韶谦次子:思宽 字得众
迁居上田头基祖
韶谦三子:思信
郎思进此公杨毡基祖 生三子
韶谦四子:思敏 无传
思信次子:秀实 生一子
思信三子:严实 生二子
昌实次子:浩沂
生一子
昌实三子:沂公
随祖入营征西有军功补羽林卫后殁阵以其子,讳山袭职今甘肃之庄浪卫李姓是其裔也。
秀实之子:浩渲 生一子
严实长子:浩深 生一子
严实次子:浩潜 生一子
浩渲之子:宗广 生三子
浩深之子:宗厚 生一子 (无嗣)
浩潜之子:宗泰 失考
宗广次子:本公
生六子
宗广三子:相公
生二子

杨毡李氏族谱字辈排行: 贤良配世德,昌洪盛祚长,文章华美泰,经济振家邦。现已到“泰”字辈40代了。

此世次排行,乃玖字辈祖时之所订者,康熙年间吾宗小梅伯等入川时伯山更易数字今“泽”字亦更“德”字,他日四川梁山大足合州等处之“泽”字辈即今之“德”字辈也,一旧谱排行内宗字行嫌与九世祖广公相同,今易以定字亦尊祖意也。
(1) 林全
生一子)枝觞(往桂东羊岭)
(2)
(林星 生二子) 祥奴(无)、发祥(往临武)
(3)(林松 生二子)枝杞
字聚六(往四川)、枝栩,字华朝(往桂阳)
(4)(林朋
生二子)廷赞(往四川)

杨毡始祖昌裔公,字绍文,唐朝天宝十年辛卯(751年)进士官莅广东南海尹后升韶阳太守。
“尹,官也。”春秋战国楚官多以尹名。行政长官。汉朝始以都城行政长官称尹,后代沿袭,仅依其所在地不同而有别,如“京兆尹”、“河南尹”、“丹阳尹”。唐、五代地方府置改长吏为尹,有凤翔府尹、成都府尹、江陵府尹等。宋、辽、金沿之。元朝州县长官亦称尹。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南北朝时,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汉朝,中央在地方上设置:州(首脑为刺史)——郡(太守)——县(县令)。
明清时期,地方政设置演变为:省(总督或巡抚)——府(知府)——县(县令)。
所以,太守相当于地级市市长或者市委书记。

宗广次子:本公
生六子
宗广三子:相公
生二子
而令人引为遗憾者即三房(宗广三子:相公)因人丁稀少,自前届续修成谱以后,因社会动乱,居无定址,缺少联系,所以在这次续修采访时,经四处查询,均无下落,无所依据,不已将该房世系世录暂时从略,以待后届增补,实感内疚。

李火德,原名炳凤,字闽海,号伯庄
一、生于宋太祖七年,即乾德四年丙寅岁(966年),卒于宋仁宗壬寅岁,享寿九十七,见五华锡坑印谱,淳笃公派抄谱。
二、生于宋孝宗淳煦十七年甲辰岁(1124年),见淳笃公派抄谱。尾批不详载自何处之谱。(时间不符)
三、生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丙寅岁(1206年),至宝庆帝(即理宗)二年丙戌,由宁化石壁迁居上杭,卒于元顺帝至元壬辰岁,享年八十七岁。见江西、上杭谱。
四、生于宋理宗宝庆十八年丙寅岁(1242年),卒年八十七岁,见新丰抄谱。
再者,杨毡李氏第二世:讳钦公,字公仰,生一子:青甫
第三世:青甫
字伯宰
生二子:天陪
天填
第四世:天陪,字昂霄,号仁可。生二子:必仁、必智
第五世:必仁 字冠善,号师保。
生二子:科选、科联
第七世:1、乾公
字坤生,无嗣
第八世:1、元公之子
泰星,字德隆
卜居留村
第九世:泰月之子 开祥
字兆瑞 生二子
第十世:开祥之子 锦春
字绣乾、号仁夏(可) 生二子
第十一世:1、锦春之子:兰公
字畹堂、号师保 生三子
第十三世:1、道旺长子:大文
字永魁
无嗣
第十四世:大章之子:复公
字香远
生一子 此公罗渡基祖
第十五世:复公之子:正坤
字鼎元
生三子
第十六世:1、正坤长子:自初
字本善
生一子 发仔往外
第十七世:1、自初之子:发仔往外。
第十八世:韶谦长子:思恭
无嗣
第十九世:思信长子:昌实
生三子
第二十世:昌实长子:浩溶
有弟浩淳俱失考。
第二十一世:浩沂之子:山公
随父职往甘肃之庄浪卫。
第二十二世:宗广长子:学公
字梅溪 生二子


一、第八世:元的儿子
泰星(生员卜居留村)
二、第十二世:(兰生三子)道旺、道碧(往四川)、道玉(往四川)
三、上埔村(上田头):
1、 第二十六世:(先右
生四子)迁桂林
2、 第二十七世:

太守是什么官?

注:第二十二世:宗广长子:学公
字梅溪 生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