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2021-04-05 20:28:45)
标签:

天后宫

广州市

南沙区

大岗镇

游记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4月3日

   我2021年4月3日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6点多上了地铁,7点20几分在4号地铁蕉门站下,下地铁后就在4号地铁蕉门站下面的公交站坐南沙32路公交车,车费3元(每20分钟一班,我在大岗镇回来时坐69路到黄阁地铁站,这车比较快,车费4元),没有塞车,刚好坐一个钟,到大岗派出所站下车,往前走100多米,在十字路口左转走100多米就到了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北门,真遗憾,来到门口遇到封山,严禁群众进入。只好去别处游。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严禁进入后,我沿着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边的振兴路往大岗公园方向走,走了约10十分钟,就到了客家村牌坊,就往客家村牌坊队面的庙前路走100多米就到了天后宫,大岗公园就在天后宫旁边。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大门前面左右右2个石狮子,与观音堂一起早门口左右又有2个大石狮。天后宫前面左右有八个大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大门横樑上是:“天后宫”。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两边的对联是:护国荫徳贯社稷,庇民恩泽满乾坤。落款:丙寅年仲夏。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千秋恩泽盈天地,万古神力浩云霄。落款:丙寅仲夏,天后重建志庆。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一片诚心舒众望,十分善果赐人间。落款:丙寅仲夏,天后重建志庆。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大门顶是两幅山水画。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大门顶是两幅山水画。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进门前厅的右墻上有一块简介牌,上面记载:大岗镇原属中山县,稽考清道光七年(1827年)《香山县志》的载述,大岗已有编述于香山黄金的旗都(圃都)的潭洲乡城内。又查清乾隆年间(1736年)的记述,东江藉的石匠,己开始先后聚居于大岗一带,其实大岗的形成,就早在约三百多年前,即明末清初(1628一1644年)的时候已逐步开拓,规模日广。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东江藉石匠的聚居于大岗后,因经济生活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石匠收入,逐步走向于农业生产。部分的又从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于从事小型工商业。因此,由于经济收入的变化,這又说明人口集中的走向,跟随就必然发生了变化的迁徒。就是最初从大岗尾走向于客家村。再走向于十三行(即今之庙前街)一带,最后一直走向于海傍。(即成聚社、永丰村、泰安社等)。根据考查:约在三百多年前,大岗是由沿山的撑篙坑、深水埧、银坑一直向北半弧形的至砲台岗(即公园山)脚向东南至白菏湾,莲蓬湾等山麓,都是地濒大海,直望伶当时水上渔民(拖船),终年深海作业,由于水上生活,是世世代代都虔诚祭祀天后娘娘(历史相传称天后为水神)。根据上述三个原因,十三行的商业(当时以酒、米、神品、香烛日用雑货)的繁荣。附近一带,地处濱临大海。最后渔民的虔祭与当地的贸易交往,则天后宫庙的适应经济时,在这个地方的卜建,是可以断定的。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现在天后宫庙究竟始建于何时?因无记载,实无确实稽考。现虽然有碑一面,但只不过是重修的记述而已。根据上述的推论,那原庙可能就是始建于明末万历(1573一?)年间,初重修于二百多年前民丰物隼的清乾隆时代。(是否,尚待考查)。
  天后宫庙为大岗一乡的主庙,在清末民初,数十年来,终年香火旺盛,每三年建蘸,更是家家香烛,户户虔拜。可惜近数十年来,失去管理,遂使破旧残缺,不成体样。值一九八七年春,港胞苏女回乡倡议,将庙修缮,乡人听之,极表赞同。乃将实况会报上级,遂由大岗镇(侨联)协助组织(大岗镇重修天后宫值理)着实负责办理。其经济来源:计由港胞签来款叁万余元,镇居民签来款叁万余元,暂向其他借入壹万余元。又计天后宫修缮佔用约六万余元,右隣新建房(拟作纯阳观)现佔用壹万余元(以上都是人民币计,至一九八七年12月底)。全由海内外善男信女,捐助重修,关于其中详细数目,另表徵信,刻碑留念,以垂后人。
  夫乡民之有主庙,猶如氏族之有宗祠,于今主庙修成,则精神有所维范,而行为自当枮点,豈诱导于迷信,实匤辅道徳制约之不迷。况有助于海内外乡情气息之相通哉。深蒙各方善男信女,共勷善举,福有攸归,谢谢!从此共沾神光,安享太平。
                               重修天后宫值理主事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    丙寅年十二月十五日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大岗天后宫建于清初,供奉的是中国东南沿海渔民及水上居民的守护神。本庙历来香火鼎盛,并有三年一大祭之盛诞,曾历数次修葺,现增建有观音堂,后倚荔山,前临闹市,旁与新修葺的大岗公园联为一体,是旅游祈福的好地方。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大厅参拜天后娘娘,天后娘娘就是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最重要的传统民间信仰。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只。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相传是福建莆田林姓人家的女儿,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传说她从小就持斋吃素,侍奉神灵。她羽化升天后,经常在海上救难,保护人民船只平安,于是受皇帝敕封为"天后""圣母"。早在宋元时代,"天后娘娘"便随福建商人落籍海南。据史书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那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小叶田淳《海南岛史》)。《琼州府志》中对天后庙做明确记载的就有12个,几乎遍布海南沿海的乡镇。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只。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见湄峰山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随着元明清之间航泫交通的日益发达,也随着华人足迹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日本、东南亚、加拿大、美国乃至法国巴黎等。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主厅的左侧厅是金花殿。参拜金花娘娘、十二奶娘等神。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甘、鄂、浙等地汉族民间信奉的生育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屈大均《广东新语》表示,金花是一个广东的女性巫师,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时溺毙,尸体数日不腐败,还有异香,接下来湖中浮现一块木头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当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视为神明,因为求子较为灵验,被尊为送子娘娘。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金花殿,专门供奉金花娘娘,两侧有十二奶娘(又称“十二婆祖”、“十二延女”)附祀,分别是:栽 花夫人杜氏、送花夫人蒋氏、保胎夫人陈氏、濑花夫人林氏、养育夫人邓氏、 保痘夫人胡氏、梳洗夫人张氏、教食夫人刘氏、教饮夫人梁氏、教行夫人黄 氏、腰抱夫人万氏、大笑姑婆祝氏(古时,“花”者,指胎儿、婴儿也,“白 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据说在金花庙里求子非常灵验,求子者在每一位奶娘前插一炷香,直到手里的香插完,如果最后一炷香轮到的那位奶娘手里抱着孩子,就预兆得子,便用红绳系住,这个孩子就会托身为自己的孩 子;如果这位奶娘手里是空的,就无需再求,等来年继续拜金花求子。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汉族民间奉祀金花娘娘最隆重的日子是农历四月十七日“金花诞”。旧时诞日, 四乡信徒,必到庙中祭拜。从清晨开始,各乡狮子队接踵而来,争先恐后涌 入庙中,善男信女,轮流跪拜。要求生男育女者,祈求生育平安者,最为虔 诚。庙堂中挂个大灯笼,四周悬挂者红白两色彩带或花朵,供求子者采摘。 求男摘白花,求女摘红花。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人们一边参拜,一边祈祷,口中念叨:“祈子金花, 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群众在金花庙前开坛打醮,演戏酬神,还 有八音歌台、画舫船歌。庙前陈列盆景、书画、古董等,更有来自四面八方 的养鸟爱好者带着漂亮的笼子、出色的鸟雀到此斗唱,还有灯饰展示,名曰 “唱灯花”。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妇女组织“金花会”,集资庆祝,到期备办祭品,请戏班,唱八 音,非常热闹。

太岁堂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太岁神两边的对联是:太岁体恤世间事,百姓感谢上苍赐。
在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其实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民间称太岁为太岁神,是诸神之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间一年的祸福,统摄众神。太岁神计有六十位,每一位太岁都有自己的姓名,顺序值年,周而复始。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传说如果是犯太岁的人,则会全年运程反复不定,健康较差,容易破财招惹官非事事不如意,阻碍重重。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所谓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在命理学上,借指六十花甲轮值,掌管每一年的运气。每60年一循环,在当值年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甲子太岁,即在1984年甲子年当值,甲子即为太岁,其它五行干支不可侵犯,否则有灾。古书云:“岁摄兵权,主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等等之论点。

犯太岁,就是你的生肖,和当年生肖产生相值、相刑、相冲、相害、相破的关系时,就称为犯太岁。犯太岁的年份,往往会给命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太岁堂右边是“包公堂”,参拜包公,包公神像边的上联是:龙图学士包大人,太岁堂左边是“和合堂”,参拜和合二圣,和合二圣神像边的下联是:公正廉明分阴阳。
   “包公堂”,参拜包公--包拯,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和合堂”,参拜和合二圣,和合二圣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至清代雍正时,复以唐代师僧“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相传两人亲如兄弟,共爱一女。临婚寒山得悉,即离家为僧,拾得亦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一化为二,然而僧状,犹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婚礼之日必挂悬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于厅堂,以图吉利。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和合二仙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人有万回者,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逐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朝发夕返,故名“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观音堂:观音堂大门两边的对联: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座上慧风生。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天后宫--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