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2021-03-19 20:17:06)
标签: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

广东乐昌

坪石

湖南宜章

白石渡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1年3月18日

   在京广铁路(粤汉铁路)广东省乐昌市坪石火车站至湖南省宜章县白石渡火车站发现6处保存完好的粤汉铁路桥梁、隧道遗址。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白石渡车站,南接湘粤边界的粤北新岩下车站,总长约20余公里,保存有钢筋水泥结构的铁路桥梁3座、隧道遗址3处、护坡遗址多处。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其中风吹口桥长100米、燕塘桥长80米、省界桥长126米。铁路桥梁宽6米,高均为50余米,桥有三孔,横跨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白沙河两岸山崖之上。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铁轨已被铁路部门拆走,仅剩平整的路基,仍可通行小型车辆。每座铁路桥的主拱中央两面侧壁均有水泥阴刻,风吹口桥的为“民国二十五年·风吹口桥·凌鸿勋”。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白石渡段的隧道上有铭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桥梁上有铭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应是建设晚期完工,为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凌鸿勋设计并监修。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宜章段还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粤汉铁路防线时,曾有160多名铁路工人加入红军队伍。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那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突破了第一道、第二道封锁线,进入郴县宜章湘粤交接处,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1934年11月10日周恩来、刘伯承、毛泽东所在的红一军团,占领了白石渡。红军攻占宜章县城后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宜章白石渡通常被作为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地点之一。 白石渡镇,湘南与粤北交界处的小镇,粤汉铁路线上的一站,当年国民党军粤汉铁路防线上的重要支撑点。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1934年11月10日,红三军团红六师以第十六团为先锋,在该镇打垮了民团200多人的拦阻,冲向宜章县城。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继而,红一军团翻越广东境内的大王山后,在周恩来、刘伯承的指挥下,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歼灭湖南省保安部队的两个连,进占该镇,使全军顺利通过粤汉铁路有了保障。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在宜章期间,中央红军还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沿途广泛开展宣传、建政、扩红运动,成功吸收了500多名工农群众参加了红军,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武装,顺利向西挺进。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当时这一带正在修建粤汉铁路,住在白石渡的筑路工人约有三四千人,他们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工头的剥削,工资低、生活苦,经过红军的宣传动员,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有160多名铁路工人和120多名农民加入了红军队伍。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记得在1978年的冬天的某个星期天,我在坪石镇中学(后来改为:乐二中)读高一。一早我就从学校出发,过吊桥、跨过京广铁路,来到坪石火车站候车室大门口等我妈妈,不一会我就看到妈妈来了,因那时坪石路过我家门口的公交车每天只有一趟,再说因没什么钱我们农村的也从不坐公交车的。妈妈从家里走到这里要走一个多小时。等妈妈到后,就买好票进候车室等车,那时火车很少晚点。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我第一次跟妈妈乘火车去郴州,主要是去郴州买猪肉,那时坪石买肉还要肉票,再说我们农村的也不发肉票的。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但郴州买猪头肉和肥肉不用肉票,所以我们就去郴州买猪肉。现再妈妈不在了,但我经常会想到跟妈妈第一次坐火车。那时候坐火车很开心,甚至有这种想法,什么时候我能一次坐上火车几天几夜那才好呀。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后来我去东北旅游时就坐火车去,坐了几天几夜,在车上我还跟战友们讲了我小时候这想法,他们都笑我。到现在他们也时不时的拿来当笑话呢。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至从第一次坐火车不经意间看到山水之间有座桥,桥的上面刻着“省界桥”三个大字。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旧京广铁路(粤汉铁路)上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处的省界桥。此桥给我的印象非常之深刻,湖南与广东,我第一次出省。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老线桥隧遗址:
  沿粤汉老线到了湖南与广东两省交界地带,就要穿越南岭的数座大山,反复跨越在山谷中蜿蜒曲折的白沙河,可以想象当时工程的繁杂和艰辛。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白石渡镇南面的湘粤边界的粤北新岩下车站,总长约20余公里。这一带有白石渡隧道、燕塘隧道、省界隧道等隧道,铁路在6公里范围内,五跨白沙河,现铁路遗址线上还保存有钢筋水泥结构的五大拱桥。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五大拱桥分别为:燕塘桥(长80米)、风吹口桥(长100米)、省界桥(长126米)、碓硙冲桥、新岩下桥。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铁路桥梁3座、遂道遗址3处(遂道长均为数十米)、护坡遗址多处。铁路桥梁宽为6米,高均为50余米,桥为三孔,高大耸立,气势磅礴,伟岸壮观,横跨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白沙河两岸山崖之上,人站桥舷则头晕眼花,令人心悸。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铁轨早些年已被铁路部门拆走,仅剩平整的路基,仍可通行小型车辆和供两地边民行走。在每座铁路桥的主拱中央两面侧壁有水泥阴刻“民国二十五年·风吹口桥·凌鸿勋”等字样(或为:燕塘桥、省界桥等)。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所有桥隧由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凌鸿勋设计并参与建造,均刻有“民国二十五年凌鸿勋”的字样(民国25年即1936年,粤汉铁路即在该年建成通车)。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其中燕塘桥和风吹口桥位于宜章县境内;省界桥与省界隧道相连,为湘粤两省交界;碓硙冲桥和新岩下桥位于乐昌市境内。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现今除新岩下桥为新线与老线会合处而经过改建继续使用以外,其余四座桥均已不再使用并保持原貌,时间已过去80多年,这四座拱桥依然静静矗立在白沙河上的山谷中,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如今的粤汉铁路老线,铁轨、轨枕和路砟均已拆除,只剩下光秃秃的路面(路基),路面两旁杂草丛生。1988年新的衡广复线正式通车,粤汉老线因此不再使用。后来在2006年,发生在广东省乐昌市境内的7·15洪水终于完全冲垮了粤汉老线,使其彻底成为历史。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凌鸿勋,1894-1981,广东番禺人,北洋政府时期任交通部南阳大学校长,中国著名土木工程专家。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因河流婉延、回曲,在山岭间形成多道S湾,故桥梁相连,间距不很远。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桥的两端为拔地而起的丹霞地貌陡峭,两岸奇树异藤遍布,白沙河水深沉碧绿,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穿梭在山水之间的列车如游画中,是一处绝妙的旅游胜地。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但长江以北的京汉铁路与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中间隔断了长江天险,南北不能相接,铁路交通受阻。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5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动工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从此,江北的京汉铁路与江南的粤汉铁路连成一体,并正式更名为“京广铁路”。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的修建,为推进南北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本世纪初,京广复线和武广高速铁路通车以后,原粤汉单线铁路便停止营运,后逐渐废弃,结束了它运行近70年的历史使命。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桥梁遗址的完好保存,为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作了真实的历史见证。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省界隧道上方有水泥阴刻“民国二十四年·省界隧道·凌鸿勋”等字样。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宜章县白石渡镇,风吹口铁路桥上两侧刻有水泥字。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宜章县白石渡镇,风吹口铁路桥上两侧刻有水泥字。

粤汉铁路桥梁和隧道遗址--广东乐昌坪石至湖南宜章白石渡

  粤汉铁路白石渡火车站旧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