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粤孔道文物遗存--广东省乐昌市坪石与湖南宜章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0年7月16日
乐昌,地理位置优越,素有"楚粤"孔道之称。自古中原入粤,"由湘衡而得骑田,故武水(武江)最要"。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位于乐昌北部的老坪石,曾是粤盐及其他商品南来北往的集散地,曾出现过"万担盐箩过山岗"的繁荣景象,中原的铁制品及茶酱由粤北乐昌道往南粤各地,是内陆通往珠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之一。
自秦汉以来,乐昌使有通往湖南宜章的古道,沟通着岭南与中原各地,成为连接湘江水示和珠江水系的纽带。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撤关卡,道商市,疏理交通,使岭南岭北间的交通更加频繁,南粤文化与汉楚文化经乐昌中转交流。来自中原的汉族商人以铁器、牛羊、茶酱之类的商品去交换岭南越人的珠玑、犀、果、布等。铁器工具和牛、马源源不断地输入,为岭南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交通贸易的繁荣创造了良好。
东汉时,桂阳郡太守周昕修凿武水,于是"小溪乃平直,大道允通利,抢布贸丝,交易而至。"武水商运的开通,标志着粤北交通环境的改善和番禺内河运输的扩展,使乐昌这条南北间的古道更加畅通、繁荣。
乐昌自有史记载以来,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遗存和古民居建筑,然而在1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新时期建设的不断冲击,推陈出新,更新改造,以致古老的传统文化被年代岁月和现代文明所呑噬,蚕食、日渐湮灭,不少颇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毁损,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近二十几年来,乐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对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存实行抢救性地进行保护、修缮,在弟三次文物普查中,乐昌市博物馆2015年登录和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0多处,己列入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市)级保护单位35处之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