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金仙寨--湖南省郴州市骑田岭
拍摄:赵军(胖丁)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0年3月10日
金仙寨是珠江和湘江分水岭,临武、桂阳、北湖都在这里接壤,地处临武桂阳北湖三县区交界之地。
一座高达300余米的天然巨佛仰天闭目而眠,故“仰天湖”与“仰天佛”相映成趣。郴州仰天湖景区内的仰天湖是第四纪冰川死火山口淡水湖泊,周围连绵数十里,草场野花,牛羊骏马撒牧其间,构成壮观的南国牧场风光。
为山区地貌,以中山、中低山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山峰林立、溪谷纵横,最高点为二尖峰(1654米),也是北湖区最高峰,其他还有平头寨(1518.3米)、天湖岭(1453.6米)、荷叶地(1354.9米)等。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单体佛像仰天湖巨佛及湖南省内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床的安源石林。西南面的仰天湖风景区为南方罕见的高山草原,面积达14平方公里,海拔1430米。因地处高海拔山区,高山气候特征明显。乡境年平均气温15.2,比城区低2.6,其中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5.2,比城区低4.1。境内溪流纵横、梯田环绕、森林茂密,还拥有高山草原、峡谷等地理形态,有下关石桥、肖正鳌墓、进士碑、名节亭和道观、寺庙等古迹,众多的自然、人文景点,形成众星环湖、移步换景的旅游格局。概括为“一核三极多点”:“一核”为仰天湖高山草原湖泊;“三极”为羊鸟寨(仰天巨佛观景点)、金仙寨(仰天巨佛)、平头寨(安源石林);“多点”为白虎石杜鹃园、打鸟坳杜鹃花海、宽洞大峡谷、梯田瀑布湿地风光等。土特产有禾花鱼、干牛巴、土腊肉、冷水米、苦笋、冬笋、阙根粑等。
金仙寨原名高峰山。海拔1250米,属骑田岭山脉。此山位于临武县金江镇林森村境内,距县城45公里,东南临金江镇林森村委,西接桂阳县荷叶镇,北抵北湖区鲁塘镇、大塘乡。山高而奇,时而“青碧冠云”,时而“园秀霞举”。上有一巨石仰天而卧,秃头袈裟,枕山巅,望南天,露慈容,活脱脱如一尊仰天巨佛。此景临武、桂阳、北湖三县均将其作为县域标志性景观图,但无论如何,最佳观景点只在临武方向。
金仙寨对临武人来说,是一座神山。冬天,若山腰积雪顶无雪,必有大雪;夏天,若山顶云飞雾散,“园秀霞举”,不出三天必有雨。当地老百姓久验无误,故而得出一句民谚:“金仙脱了帽,不等三天雨就到”。临武境内至今流传着两个与金仙有关的民间故事,同时,临武东南方向各村自古有举办游神的风俗习惯。
反元首领之和尚金山:元代,民族压迫十分厉害,民族反抗也特别强烈。元朝统治者为防止人民造反,严禁民间收藏兵器,连菜刀都是每10户人兼一把,若有人造反,一人造反株连九族。尽管统治手段严酷,造反的却越来越多,到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反元势力遍布全国,民间也流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每当春天来临,仰天湖方圆数十公里映山红遍布山岗,灿若云霞、浸漫在茫茫雾霭之中。
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飘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奇特的仰天湖云海大观。被浓雾笼罩的山峰层层叠叠、隐隐约约在山峦中游曳,令山之奇湖之秀在这里完美地展现。
山势雄壮,石峰突兀,崖壁嶙峋,入口峭壁处,有一栈道相通。这里山峦雄奇、石壁峻峭、溪流清澈、栈道蜿蜒、森林繁茂,构成了宽洞峡谷绮丽的自然风光。每到冬季,山顶就有积雪,晶莹剔透,尽显南国风光的壮美秀色。
在各派反元势力中,以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最大。朱元璋为了扩大反元势力,暗中派出不少高手到各地串连,其中派到南方的是武艺高强的金山和尚。金山经湘粤古道由湖南下广东,途经临武桂阳交界地段时,远望高峰山奇伟秀丽,甚为惊讶,就移步高峰山实地踏看,见该山鹤立于南岭之崇山峻岭,四面悬崖峭壁,只有东西各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崎岖小道,觉得这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于是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作为组织反元势力的大本营。
金山驻足高峰山后,以传教手段发展反元组织。他发动教徒积粮草,造营房,筑寨墙,设寨门(今临武桂阳北湖方向均有保存完好的寨门)。同时,金山积极组织教徒大行劫富济贫义举,深得穷苦百姓的拥护,不到半年时间,教徒就发展到了数千人。经过严格训练,教徒们个个武艺高强,并有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本领。官府闻之惶惶不可终日,紧急上书朝廷,请求发兵征讨,但此时,朝廷已自顾不暇,不久,元即走向衰亡,其统治时间仅仅80余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下诏召回各路义军首领论功行赏。金山出身佛门,四大皆空,举义旗是为救民于水火,不是为个人升官发财,未赴进行受封,而是在高峰山筑寨建宙宇,诚心念佛,修心养性,活到90余岁的某年六月初六日才“圆寂”,而金山死后,其躯体竟然不腐,久而久之与高峰山体相融成仰天巨佛形象。
朱元璋获悉后,甚为钦佩,亲题挽词“金山为民风范永存”以赠。金山的徒弟将挽词刻在一处高峻石壁上,字迹至今还依稀可见。后人为纪念金山,把高峰山更名为金仙寨。
关于金仙的两种传说和一种风俗:
金仙寨因金仙而得名,方圆数十里自古流传着两个与金仙有关的民间故事,同时,金仙寨东南方向各村至今有举办游神的风俗习惯。
传说之一:罗氏仙娘之孝子金仙。
据说,古代一位罗氏阿婆带着两个儿子为避战乱来到这里开荒种地,并为当地百姓施药治病,获得当地百姓普遍颂扬。玉皇大帝感其为民的赤子之心,挥来一片祥云,让阿婆的两个儿子和附近一位有缘的农家子弟坐在上面升腾成仙,名为金仙四圣,金仙寨便因此得名。
传说之二:反元首领之和尚金山。
相传,元末朱元璋义军中派出的金山和尚在高峰山安营扎寨,作为湖南南部反元势力的大本营,以传教手段发展反元组织,立下汗马功劳。明朝建立后,金山未受封,而是在高峰山筑寨建宙宇,诚心念佛,活到90余岁的某年六月初六日才“圆寂”。传说而金山死后,其躯体竟然不腐,久而久之与高峰山体相融成仰天巨佛形象。朱元璋获悉后,甚为钦佩,亲题挽词“金山为民风范永存”以赠。金山的徒弟将挽词刻在一处高峻石壁上,字迹至今还依稀可见。后人为纪念金山,把高峰山更名为金仙寨。
金仙寨原名高峰山,山高而奇,时而"青碧冠云",时而"园秀霞举"。上有一巨石仰天而卧,秃头袈裟,枕山巅,望南天,露慈容,活如一尊仰天巨佛。冬天,若山腰积雪顶无雪,必有大雪;夏天,若山顶云飞雾散,"园秀霞举",不出三天必有雨。当地老百姓久验无误,故而得出一句民谚:"金仙寨脱了帽,不等三天雨就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