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单竹迳村--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
拍摄:赵军(胖丁)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0年3月1日
西京古道梅花至坪石段:石围村--梅花街(梅花村)--梅花石桥--红七军纪念碑(园)--军营下--三和(梅花古街及闹子),三和墟三叉路口:左往沿X357乡道、风雨亭。右往--坪介头村--西山桥村--石龙仙庙--三叉路口--单竹迳--X357乡道--双桥--X367省道--河丰管埠村。
单竹迳地处低丘云集的梅花-白石溶岩高原盆地西部,西北-东南走向的瑶山(旧称西山)西麓,乐昌坪乳公路西侧,梅花街(镇)北面,自南往北流的辽思水西畔的单竹迳,竹钱山绿,流清气爽,景色醉人。
单竹迳村北面是双桥村,乐广高速在村北约500米处高空穿过,X357乡道在村中穿行。离S249(G240)坪乳公路仅10多米远。北面约1公里多是双桥村,南面离关春中学仅几百米,离旧时的南岭煤矿(关春)约一公里多。到万古金城万福仙风景区也才几公里。距坪石镇(街)约8公里,距梅花镇(街)3-4公里。
单竹迳村古称竿竹径(注:直上直下的山路为“迳
”。或许因地处翠竹密封,鲜泉清脆的迳西畔获名)。据《梅花罗氏族谱》载,明景泰二年(1451年)罗斌第五子罗万六郎及其子孙,由福建上杭县迁居广东英德县象冈都,明天顺八年(1465年)续迁乳源鱼塘大富,兄弟叔侄八人先后分居梅花双桥村,后分迁各地,称罗氏八大房,总祠在双桥,俗称“罗家祠”。八房中,念三郎先居岗里,后迁至竿竹径。
全村总体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祖祠、炮楼呈等腰三角形构成。屹立于村东南隅,由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的门楼,脊线雄勃,气韵超群,威风犹在。
镶于墙北侧乾隆乙卯年(1795年)十一月立,鸢飞书的《百古名》(石碑),载录捐建门楼情况,可谓镇村之宝。北面罗列以祖祠为主体,建于石筑1米高基础上,石灰石切台阶,青砖砌建筑,开东、西门,均石础木撑柱,正面一对马头墙,傲气十足;象鼻形,雕翔凤等图案挑手(二处),极为独特,有木栏杆走廊连接,自成体系:西门(正门)直通祖堂,内残破可怜。
祖堂东侧仍挺立一座全青砖筑三层炮楼;楼北一堆古屋基础,仍释放昔日的光辉;西连一列青砖砌平房,窗棂中央雕麒麟望剑,周围十只翱翔蝙蝠,六朵盛开梅花,构成绝妙的“一麟护剑,十福六富贵”的寓意图,独尊。
单竹迳村村东傍溪流的青砖砌四层方形围楼,是以前作书房用。此时已成危房,无人问津。
很少有村是这样的,就单竹迳村有二条从祖祠朝东南方向延伸的路:西南面一条抬去世老人出的路,东北面一条为娶妻迎亲入路。
因后来受南面南岭煤矿的影响,村整体下沉:祖祠前面倾向东面,成弧形;祖祠与门楼相连的石阶路成银蛇,更有甚者是祖祠西南面的石灰石筑2米高沿的池塘(聚宝盆)早已水枯面倾;挺立池西畔的功名石也纷纷坠地。
单竹迳村个性鲜明,古韵犹存,随处可观其沧桑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