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 在当时就有传说."俗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
其说在宋时已盛, 《宋史·包拯传》云: 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 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范烟桥《茶烟歇》) .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
《三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
自然是人们理想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

元杂曲中,包拯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主持正义又无所不能的包拯,体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是百姓对黑暗现实不满的一种心理幻想。
阎罗王,亦称"阎王爷"。印度神话中将冥界之王称之为"阎摩罗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佛教吸收印度信仰中的阎罗王而传入中国。中国本土道教则将阎罗王收编归为道教神系其中一位十殿阎王。十殿阎王的称号和各自的职权、处分罪鬼的办法如下:
第一殿,秦广王蒋,二月初一诞辰,司人世天寿生死,统管幽冥凶吉。善人寿终,接引超生。功过两半者,交送第十殿发放,仍投人间,男转为女,女转为男。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谢世之心好歹,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
第二殿,楚江王厉,三月初一诞辰,司掌话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塞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应到何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三。殿,加刑发狱
。
第三殿,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九阳世许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另发应至多少重小狱受苦,受满转解第四殿,加刑发狱。
第四殿,五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戮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狡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发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

第五殿,阎罗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情,应发何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何重小狱。受苦日满,转解第八狱,收狱查台
。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诞辰,司掌大热恼大地狱,又名热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谢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懊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苦楚,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钢柱炼其手足相抱,煽火燃烧,烫烬心府,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作六道。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辨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男女寿天,富贵贫贱,逐名具体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胎卵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
忘台下,灌饮汤,使忘前生之事。

前世是文曲
死后被封为阎王。第五殿,阎罗王天子包,正月初八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地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包青天是十殿閰罗里的其中一殿
他在阴间也是铁面无私的閰罗,审理阴间的案子
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王中的五殿森罗王。在台湾,有些神坛庙宇传说包拯死后被封为神明,号称“马国公”、“马府千岁”,故现在称的“马国公”就是包公本人。
包青天”
又称“阎罗天子” 或曰“阎罗王”,俗称“包公”。
出于包公为官清正,阴阳两间都能管,就是白天治阳世,夜间治阴间,故有“活阎罗”
之称。无怪善男信女们把青天大老爷,当作十殿阎罗的第五殿“阎罗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