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事--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

(2019-10-05 16:45:23)
标签: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

广东省

乐昌市

两江镇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事--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19年10月
   两江镇位于广东省乐昌市西北部,东与九峰镇相邻,南与大源镇交界,西与庆云镇接壤,北与白石镇和湖南盈洞乡相接,镇政府距市区45公里,是乐昌的四大林区之一。全镇面积133平方公里,总人口13207人,下辖7个村委会,101个自然村。
   镇以驻地名。因处九峰河、三廊水汇合处得名。清末成圩。民国前属九峰管辖。1949年属乐昌县四区,1955年属九峰区。1957年设两江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0年属九峰公社。1978年析置两江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乡,1993年建镇。1996年,面积133.3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上斜、普乐、长塘、曹家洞、岐乐、茶坪、凰落7个行政村。(确是两条江)
   省道S248线、Y691线横贯全镇,上可接湖南,下可通国道107线、京珠高速公路,直达珠三角,
   东西凌驾于乐昌市两江镇普乐两江口月湾河上(据清同治《乐昌县志·桥》载:“月湾桥,在普乐洞。”)约建于清嘉庆年(约1796年)的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
  石桥造工精致,桥体全部用人工凿成的石砖干砌而成,没有用上一点灰浆。那一米多长一尺余厚凿得四方端正棱角分明的石砖,每块少说也有五六百斤重。见过这座石桥的人无不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性。自然会联想到赵洲桥和万里长城。
  月湾古桥属单孔石拱桥,长25米,宽6米,高10米,建筑材料为石板,结构跟赵州桥一样。桥为半月型石拱桥,现属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据述,在1934年,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路经九峰、两江,有一头随军大象(一万多斤)过桥前,用大象嗅出了月湾桥牢固,才敢走过此桥,路过另一座两江“小江桥”时,大象用鼻嗅测后,不敢通过,宁可从河面游水而过。
  月湾古桥桥体型庞大,形象魁梧,整体完好。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
  在两江镇,有大江河和小江河流过,两河汇聚成江,两江也因此得名,且因为有两条河流流过,又延伸出了更多的小溪小流,让两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不胜美哉!当然,两江的美不仅仅美在自然,更胜在多出了一份人文之美。
  听说,这里也有一段与朱德有关的故事。据当地文献记载,1934年,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长征时,路过此地,当时部队休整时,朱德贴身警卫员小谷子听到附近悦耳泉声,循声见到清澈泉水,便接来给朱总司令饮用;朱德饮用泉水后连声赞叹“好水,好甘甜的泉水!”部队休整出发前,小谷子遂借来炊事班锅铲,在石壁上凿出“听泉”及“小谷子”字样,以留纪念。
  一段佳话已成过往,但其留下的历史韵味却让人流连,古道是用麻石铺就,因为历经岁月洗礼,已经被打磨得非常光滑,行走在古道上,两边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幽静清雅,空气中更是洋溢着花草树木的清香,非常惬意。
  两江的美,自然写不尽,需要大家去细细品味。如今,两江这座小镇已经在缓缓地向世人掀开自己的面纱。来两江吧,用心去感受这山水休闲胜地的独特魅力!
  两江属南岭山脉生态腹地,境内的狮子山为乐昌南北分水岭,山间有著名的粤湘古道及重要隘口蔚岭关。贯穿其境内的省道248线如一根银线,向南把广东美丽桃源九峰镇、中国马蹄之乡北乡镇,往北把八百年户昌山古村庆云镇及粤北门户坪石镇联缀成珠,而两江恰如这根珠链上的一块绿宝石,风光旖旎,温润醉人。
  一九九八年三月四日上午,两江口古石拱桥,先是裂开一条约两公分的缝,然后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整座石桥塌入江中,顿时,溅起数米高的浪花。这座建于清朝乾隆初年的古石拱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消息传开,人们蜂拥而至,先睹为快,有数千人围观。人们在叹息在捉摸,一座好端端的古桥为何会突然倒塌?因为年久失修暴雨洪水所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关于月湾古桥的传说:那时候江水可不像现在这么小,平时达几十个流量,遇山洪暴发可达一二百个流量。江水像一条黄龙,咆啸着翻滚着冲人武江。几百年前,两江口还是一片沙滩,居住着少量瑶民,后来陆续来了汉人(大多数是梅县客家人,现在这里都家客家话),把瑶民赶走自己在这里安家乐业,衍繁后代。
   经过长期努力,在沿河两岸砌起河堤,建起房屋,慢慢有了商店和手艺人,并逐渐成为商品集散地。大江、小江呈Y型在这里汇合,然后向北流去,“两江口”因此得名。
   距今三百多年前,两江口出了个罗冠士。他看到一河相隔往来不便,没有桥,人们只能淌水过河,一不小心就会被河水冲走淹死。由于水大,历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和牲畜葬身江中。
  罗冠士决心造一座桥。他原以为修桥铺路做好事定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他万万没有想到会受到辱骂和极力反对。原来有人说两江口这地方是船形,中间有一片大树山便是桅杆和帆,船头船尾各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那便是艄公。船就停泊在两江口汇合处。
  如果造一座桥与对面山体相连,就等于用一条大缆绳把船拴住了。船动不了了,这地方就不会发达了,说得神乎其神。他没有想到干一番事业会那么难,办一件善事会有那么多曲折。罗冠士冲破世俗,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请来工匠动工造桥。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把桥建好了。桥修好了,却无钱支付建桥费。原来各族、各界人士答应捐款,现在赖起账来。平白无故又冒出一介新说法:此桥建在罗家祠堂下方,是罗家把水口的桥,桥款应由罗家自己支付。
  罗冠士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低价卖了过岗排、庙前和湖洋垅自家的三个田寮合200多亩,并变卖了全部家当,独自付清了桥款。罗冠士虽然倾家荡产了,但他为家乡建设做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解决了人们长期过河之苦,他心里是甜的,人们也永远把他铭记在心里,他在后人的心中树起了一块丰碑。
  我想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对社会贡献有多大。人生在世,能为家乡、为群众、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情,该是多么光荣啊,也不枉活一世。
  星移斗转,沧桑岁月。石桥经过了260多年的风霜雪雨,每时每刻都在与江水较量,接受洪水的冲刷挑战。从桥顶的石缝里长出的曼陀已达数丈,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思绪越过时空从那久远的年代回到了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两江古桥倒塌以后,当地党政领导亲临现场察看。当发现桥石把江水拦住使上游水位上升了两米,危及两岸村民住宅时,大江村小江村的罗银超、罗林炎两位村长,立即组织两个村的几十个精壮劳力,人人手持钢钎,跳下湍急而冰冷的河里,义务疏通河道,使沿河两岸几十户人家脱离了危险。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成立重建江口桥的筹备小组,现在是一座更雄伟更坚固更漂亮的公路桥。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事--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事--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

两江月湾古石拱桥的故事--广东省乐昌市两江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