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2019-03-18 18:25:43)
标签:

广州

三元里村

游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李灶生 
                     2019年2月20日
  2月20日我在从化游后,就坐地铁到三元里地铁站,在三元里地铁站出来就沿着三元里大道走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三元里地铁站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才几百米,几分钟就到了。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碑建于1950年10月,坐落在三元里村西门楼的山岗上,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在1840年三元里抗击英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捐躯的烈士而决定兴建的。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公园占地面积11256平方米,不局庄严肃穆,中心耸立着高8.5米的英雄纪念碑,上面刻着两行醒目的大字“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为了加强管理,市政府于1983年核定公园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当单位,于2003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在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出来,就到对面的三元里村,从三元里村大门楼进去。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村大门楼进去。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村大门楼进去的群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群英大街,左转进就是三元里古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古街的修鞋的老人。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在群英大街进去几米左转进三元里村的南门口。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南约”门楼是三元里村保留了一些有年头的历史元素。村子南北两头各有一座门楼,分别为北约门楼与南约门楼。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南约门楼也是重修与民国十四年(1925),门楼内墙角有神龛,供奉的福德老爷。福德老爷由古代社神发展而来,又叫伯公、土地公公、土地公。这个小神龛就是土地庙。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古街里的生意人。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在广州这个大都市里,有一个比较有名的小巷子,那就是:三元里古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南北长大约两公里,宽大约4米,窄的小巷子宽也就在1米多,估计俩胖子迎面相遇得互相侧身才能通过。如此这般的小巷子,真的是在其他大都市里难以见到的。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南约门楼牌。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东岭李公祠:大门的对联是:东嶺先祖育英傑,公祠福地荫后人。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殿名“惠仁堂”。东岭李公祠兴建于明朝,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祠堂作为一种礼制建筑,起源于西汉时期,是祭祀先祖、摆设筵席、联络宗亲的重要场所。由于地位独特,祠堂往往在宗族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一代代族人的家园记忆紧密相连。历史上,由于建造祠堂须遵循严格的等级限制,故诸多祠堂在建筑格局、瓦脊图案、壁画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呈现出异彩纷呈之姿。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结合相关资料,梳理了白云祠堂的历史渊源、建筑布局、建筑特色等,方便读者感受白云祠堂之美。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大门的对联是:飞鵞灵秀,倚马文章。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氏大宗祠架构,原来是三路四进,那是显示李氏大宗祠的辉煌。头门内天井,阔4.5米,深6.8米。第二进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8.5米共13架。第三进深8.9米,共15架。种种架构,无不诉说着李氏大宗祠的氏族香火鼎盛,人丁兴旺。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但昔日种种,似水无痕。如今,李氏大宗祠的左衬祠被拆建成三层的房子,右衬祠被拆去辟为小操场。第三进和四进所有立柱、两架及3条主檩均已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从依然为青砖墙的石脚,才能依稀看到岁月的痕迹。李氏大宗祠的子孙中,老人们都喜欢过来打麻将。他们的所在上方,悬挂着“敦伦堂”木匾,落款“李文田”。右边的木匾,也刻有“探花李文田”字样。但不好意思的是,这个牌匾是“假货”,它是子孙们根据当年记忆制作的“怀念品”。真迹据说曾经有过,但不知何年何月已经不知所终。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敦伦堂木匾落款李文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祠堂是缅怀先人、庇佑子孙的所在,李氏大宗祠也不例外。在民国时期在这里兴办过新式学堂,名字是广州市第90小学。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解放后,这个名字又改为三元里小学。李氏大宗祠的前方,原来是偌大的广场,以及威武的旗杆甲,后来为了给村民一个文化活动的所在,就建成了可以看样板戏的小礼堂。而今,礼堂已经变成了“三元里实验幼儿园”。让村人们自豪的是,这也是市内率先成立的民办幼儿园。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青砖瓦房、祠堂、榕树,曾经是构成李氏大宗祠身边风景的主要元素。随着城市的发展,青砖瓦房、榕树都逐渐消失了,被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所替代。但从附近保留下来的门楼、大小祠堂、牌坊,还能依稀看到三元里往日的模样和风韵。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神龛牌位最抢眼。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如今李氏大宗祠的旁边,小吃店、裁缝店、水果店、杂货店、电话超市,小店铺云集,空气中还夹杂着湖南剁椒鱼头、四川麻辣烫、福建小吃、东北饺子的味道,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口音都汇聚到了这里。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这些外来的过江猛龙和我的子孙们正在建立一个被誉为“中国皮都”的三元里皮具商圈,这个商圈聚集了34个皮具专业市场,拥有商铺过万家,年交易额达到400多亿元。四百年的荣光与威名,今日依然在李氏大宗祠的族谱下代代相传,不曾间断。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碧山李公祠”是三元里村始祖李长卿膝下族人的分房祠。为两进四合院建筑,正殿名“敦叙堂”。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碧山李公祠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碧山李公祠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碧山李公祠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村腾苑,腾苑对联:腾福先祠凝紫气,苑萃聖地育新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北约门楼的石坊门框上方有“民国十四年仲春重新”字样,背面拱形石门上方嵌“迎龙”石刻。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门柱上刻对联:“迎合两仪生四象,龙蟠一局绕三元”。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北约门楼“迎龙”。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北约门楼里面的观音、土地神、泰山石敢当。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约门楼的石坊门框上方有“民国十四年仲春重新”字样,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据说,三元里李氏的先祖是唐朝大将李晟,到了南宋末年,李晟的12代传人李长卿为避战乱,带族人迁至现在的三元里村,因此被认为是三元里村的始祖。之后身为南宋水军教头的李长卿在新会崖门与元军的激战中战死,是为抗元英雄,曾在明朝被追封为“忠义公”,李氏族人感念祖先的英勇,直到现在村里还保存有始祖墓。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李氏的先祖是唐朝大将李晟,到了南宋末年,李晟的12代传人李长卿为避战乱,带族人迁至现在的三元里村,因此被认为是三元里村的始祖。小巷子的北边,正对着的就是“三元里村”。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关于三元里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为三元里村在距离市中心三公里远的地方。不过据说在古代,三元里距离越秀山市中心的距离不是三公里,而是两公里。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另一说是与应元路的三元宫有关,当年村民请北帝神为村民解决饥荒问题,所以见了古庙供奉北帝神,又将村子改名为三元里。世代居住在三元里的李氏族人认为,祖先南迁到现在三元里村的地界时,觉得这里是一块福地,希望村里后人在“天、地、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三元”境界中能福寿绵长,因而将村子命名为“三元”,三元里村在宋代还叫三元市,到明代以后才有了三元里的名号。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北约的门口,就是一间现代建筑——三元里小学,现在,村民的孩子可以不要出村就能享受到良好的现代教育。除了小学,村子东侧机场路的对面,就是广东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村中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中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小学的前面,紧挨着广园路,就是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起事地点三元古庙,如今,她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日对外接受游人免费参观。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古庙的前面,原来是一口池塘,后来修了广园路,再后来,广园路的上空又建起了广州北环高速公路。每天,广园路和北环高速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隆隆驶过,车上的许多过客或许并不一定知道,他的旁边,有这么一个史迹,在这里曾经上演过轰轰烈烈的反侵略斗争故事。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原为三元古庙,在广州市北郊三元里村内,是清初所建供奉北帝的庙宇。鸦片战争期间,英侵略军于1841年5月下旬侵入虎门,进犯广州,调遣船舰在广州西北郊增埗登陆,盘踞四方炮台为司令部。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英军在迫使清将奕山签约赔款之后,还恣肆蹂躏三元里等村庄。三元里菜农韦绍光等怒击入村淫掠的英军,村人随即群集三元里誓师反抗侵略,并向萧岗等乡求援。萧岗举人何玉成飞柬通传各乡,发动社学参加抗英。5月30日,英军被一百零三乡农民阻击于牛栏冈,在暴雨中溃逃,死伤甚众。次日,乡人进而包围了四方炮台,从化、花县、增城的农民也纷纷驰至。英侵略军被迫撤出炮台,下舰而去。三元古庙后已荒废,近于五十年代修缮复原,设为抗英纪念馆。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在三元里村口的马岗上。它是1950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的。碑文刻:"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周围有护墙,广植树木,供人瞻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古庙后已荒废,近于五十年代修缮复原,设为抗英纪念馆。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在三元里村口的马岗上。它是1950年10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建立的。碑文刻:"一八四一年广东人民在三元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周围有护墙,广植树木,供人瞻仰。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古庙始建于清初,供奉北帝的庙宇,原是一座两进一庑廊供奉北帝的道教神庙。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道教神庙。建筑面积446平方米,3间砖木结构建筑。古庙隐蔽而狭小,青砖绿瓦为基本,墙内有两株大榕树,中央是个香火鼎,两边各有两尊锈迹斑斑的铁炮,那是鸦片战争时用的见证物。其中最大的一尊有5000斤,是道光二十三年佛山制造的,在鸦片战争时曾安置于沙面西宁炮台,而最小的也有2000斤。庙里静谧,庙外喧嚣,强烈反差,古庙沧桑,无声地记录着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可歌可泣的壮丽史实。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平英团抵御英军,他们在三元古庙前誓师抗英,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解放后,国务院1961年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广州市人民政府对三元古庙几经修缮,较好地保持了古庙原貌。现在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但真正属于三元里李氏子孙的光荣,谁也不会忘记。来到三元里,不能不谈到那场惊天动地的“三元里抗英”。但无论是在历史记载,还是李氏大宗祠,都没有关于李姓英雄的记载。历史书上记载的,是妻子被侮辱后,奋起反抗的菜农韦绍光。但三元里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姓李。村人明言,三元里抗英,肯定是一场李姓族人浴血奋战的历史。为什么没有记载,因为人人都是英雄。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村中有大事,必然是到李氏大宗祠商议,然后才到古庙誓师。天公作美,在那场雨中的血战之中,李氏子孙伤亡不大,加上当时清廷懦弱,这一历史就没有在宗祠中明显体现。但危急关头坚持原则,为国难挺身而出的那股决断和勇气,今天依然存在每一个三元里人的心中。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元宵: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鸦片战争中"三元里誓师抗英"事件而闻名于世的广州三元里村,其元宵节并不是正月十五,而是正月十八,且要持续3天。据悉,这一在国内独一无二的传统村俗已持续了近300年。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元宵节再现抗英"三星令旗",正月十八一大早,三元古庙前,会有醒狮队敲锣打鼓进行了精彩的祈神表演,拜祭北帝,迎取"灵气",然后分东西两路绕村开展舞狮欢庆活动。舞狮结束后,各类戏曲表演和宴席便会接连不断地持续。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元里元宵节里,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星旗---即在1841年,由三元里村民聚众在村头三元古庙内取出的抗英运动令旗会被高举,绕村飘扬,引导着狮子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元宵日期与"水神北帝"有关,为什么三元里的元宵节会是在正月十八呢?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与"北帝"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北帝是掌管北方方位的水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到乡民崇拜。而三元里的元宵节正是为供奉北帝神设立的。节日里,村民要扛着北帝神在乡中巡游,这已成了几百年来的"保留节目"。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三元里抗英大街公交车站牌。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