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标签:
广州三元里村游记 |





三元里村大门楼进去。

三元里村大门楼进去的群英大街。

群英大街,左转进就是三元里古街。



“三元南约”门楼是三元里村保留了一些有年头的历史元素。村子南北两头各有一座门楼,分别为北约门楼与南约门楼。


古街里的生意人。



三元南约门楼牌。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很有特色的理发店--爱造型。

东岭李公祠:大门的对联是:东嶺先祖育英傑,公祠福地荫后人。

殿名“惠仁堂”。东岭李公祠兴建于明朝,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

祠堂作为一种礼制建筑,起源于西汉时期,是祭祀先祖、摆设筵席、联络宗亲的重要场所。由于地位独特,祠堂往往在宗族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一代代族人的家园记忆紧密相连。历史上,由于建造祠堂须遵循严格的等级限制,故诸多祠堂在建筑格局、瓦脊图案、壁画内容等方面不尽相同,呈现出异彩纷呈之姿。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结合相关资料,梳理了白云祠堂的历史渊源、建筑布局、建筑特色等,方便读者感受白云祠堂之美。

三元里李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大门的对联是:飞鵞灵秀,倚马文章。

李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氏大宗祠架构,原来是三路四进,那是显示李氏大宗祠的辉煌。头门内天井,阔4.5米,深6.8米。第二进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8.5米共13架。第三进深8.9米,共15架。种种架构,无不诉说着李氏大宗祠的氏族香火鼎盛,人丁兴旺。

但昔日种种,似水无痕。如今,李氏大宗祠的左衬祠被拆建成三层的房子,右衬祠被拆去辟为小操场。第三进和四进所有立柱、两架及3条主檩均已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只从依然为青砖墙的石脚,才能依稀看到岁月的痕迹。李氏大宗祠的子孙中,老人们都喜欢过来打麻将。他们的所在上方,悬挂着“敦伦堂”木匾,落款“李文田”。右边的木匾,也刻有“探花李文田”字样。但不好意思的是,这个牌匾是“假货”,它是子孙们根据当年记忆制作的“怀念品”。真迹据说曾经有过,但不知何年何月已经不知所终。

敦伦堂木匾落款李文田。
















神龛牌位最抢眼。





碧山李公祠

碧山李公祠



门柱上刻对联:“迎合两仪生四象,龙蟠一局绕三元”。

北约门楼“迎龙”。

北约门楼里面的观音、土地神、泰山石敢当。

约门楼的石坊门框上方有“民国十四年仲春重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