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九龙镇何棠下村贵一何公祠游记
李灶生
2019年2月20日
在广州体育西地铁站坐地铁3号延长线,到嘉禾望岗转14号线到知识城地,上地铁后坐公交车坐3站到棠下村口站下,这里有345路、343A路、352路、365路、445路、370路公交车。下车后往前走10多米过公路就是棠下村村口,进去几米就是贵一何公祠。
宗祠,是家族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同时是家族重大事情商议及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宗祠保留程度远好于北方,如果您是北方人初来广东,会发现如今北方不太多见的宗祠在这里还很多。广东人宗族观念浓厚,这里一个家族往往还有多个祠堂,家族分支渐多,逐渐壮大,会纷纷建立自己的祠堂。广州也很典型,往往一村里有很多祠堂,多是同姓。如太和镇南村的两间周氏大宗祠,黄埔古村的胡氏祠堂、主山冯公祠、化隆冯公祠、晃亭梁公祠、左垣家塾;岑村黄氏祠堂;小新塘的惠吉简公祠、赞亭简公祠、鹏洲简公祠;龙洞的一洞樊公祠、华阳樊公祠等等。当然最有名的是陈家祠,其装饰精巧,富丽堂皇,为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
何氏于宋代入南雄珠玑巷,经新会、钟落潭、良田,于宋末年间(1175)迁至棠下始建村,因村址在鱼塘下方,故称塘下,后改为“棠下”,因全村绝大多数为何姓,故称“何棠下”,上世纪80年代用此作为行政村村名。有一间纪念建村800多年历史的何氏宗祠,有一个竹山革命老区纪念馆,有一个老年人协会。
贵一何公祠:清朝所建的何氏祠堂,同时也是“敦睦堂”醒狮队的会馆,至今有800多年历史,位于棠下村。
何棠下小学始建于1936年,校址在邻近村委会的贵一何公祠,原是一间私塾。解放后,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故在公祠后面建了些临时课室。1962年,棠下学校成为了当时在九佛地区仅有的两间完全小学中的一间(另一间是枫下小学),由陈源发担任校长。1969年学校开始辅办初中,到了1970年,当时九佛镇教委办根据形势要求在棠下学校试办高中,将该村原在广州市第83中学初中毕业的41名学生转回棠下读高中,并增派了83中学周忠荣等几名老师到学校任课,何润培担任班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