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2019-02-01 22:34:09)
标签:

广州从化

东风村

殷家庄

城郊街

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李灶生
                 2019年1月27日
  2019年1月8日我去了从化的钱岗村、颜村、红石村、沙溪水库、上下清幽村,走了钱岗古驿道。今天( 2019年1月27日)我走了从化的钟楼古村、木棉村的龟嘴明清古渡头、木棉村的孝行流芳牌坊、木棉古村、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邓氏宗祠(从化市神岗镇邓村)、殷家庄古村落、城郊街东风村上香家、城郊镇麻村。
  早上5点多就起床,洗刷后拿好相机就出门,6点5分到了车陂南地铁站,6点12分地铁开,6点40分到珠江新城站,珠江新城站转3号地铁,在体育西转3号线北延段,7点10分在嘉禾望岗转14号线,7点40分到神岗站。在神岗站下地铁后就在这坐公交车站坐从化5号(这里就这一趟车)坐2站,在神岗下车,下车后往前走100米,过公路(地铁下面的105国道),在105国道与X285路口吃早餐,早餐后坐摩托车,车费10元,10分钟就到了从化钟楼古村。
  钟楼古村游后,有打电话给刚送我来钟楼古村的摩托车师傅,叫他来接我,不到10分钟他来到了。本来是叫他送我到木棉古村的,车费7元。在车上我就要他送我到龟嘴明清古渡头,因我不知龟嘴明清古渡头子那里?他说到龟嘴明清古渡头比较远,要10元,我说好。龟嘴明清古渡头是在西岭村村前的水渠右转进去,沿着水渠直走,不一会就要到了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
  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出来,本来我想再问“孝行流芳”牌坊再那里,没想到还没问就看到了,“孝行流芳”牌坊是在龟嘴明清古渡头墟市出来100多米的左边水渠的山边,在“孝行流芳”牌坊前建了一条水泥桥,走过拍完后,记分钟就来到了木棉古村。
  木棉古村之后来到了木棉村的西岭村。在西岭村拍完后,我叫摩托车师傅送我到神岗地铁站,从木棉村到西岭村、再到神岗地铁站车费10元,在车上说问我去不去另一个古村看看,我说远不?他说有点远。但我还是决顶去看看,于是他说加多15元,我说行。木棉古村--西岭村--邓村(等我拍完再走)--14号地铁赤草站共25元。
  在14号地铁赤草站坐地铁到太平站下车,地铁下来后坐5元摩托车到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地铁下来可以沿着公路走,大概走10分钟可以到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
  因北回归线标志塔(北回归线公园)游后,看时间还早,于是走路到太平地铁站坐地铁到东风站,在东风地铁站上来后,问地铁站口的摩托车出租的师傅殷家庄在那里?他说你沿着公路南走100多米就到了。非常感谢这位摩托车出租的师傅。我走了几分钟就来到了殷家庄西庄(因不知道殷家庄分南和西庄,所以东庄没去)。
  从化古驿道上的古村落——殷家庄西庄。殷家庄古村落位于从化区城郊街东风村,此处民风淳朴,生活祥和,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从化区著名的古村落之一。
  明初殷氏建村,古村分为西庄和南庄,三同拥水,背后依林,东面是流溪河,北面是风水林,建筑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
  据说,明初时期殷氏从东莞迁来从化建村,并以族姓殷冠村名。整个殷家庄古村落的形状布局如同蝴蝶,村落竹林掩映,溪水环绕,古朴典雅,呈现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的整体格局
  殷家庄古村落原分为西兴里、南兴里、南建里、全兴里、东庄里、祠堂里六部分,后西兴里及南兴里改称为西庄和南庄,全兴里改称为土贝,东庄里改称为头围,祠堂里改称为文献里并且被张姓迁入居住,并新辟了新西庄,故今日殷氏仍有六个居住地。
  西庄的布局及规格相当考究,村首是五进祠堂光岩公祠,祠堂右侧是9路形式统一的民居,每列4户,共36户。殷家庄最值得一看的有四件宝:振华书舍、光岩公祠、排楼和殷氏宗祠。
  西庄是殷家庄古村落所有“庄”或“围”之中最宽敞的,其布局及规格也相当考究和严谨。西庄在民居朝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以一条平行于民居面宽方向的横巷为主巷,以六条纵巷为支巷来连接各个民居的主入口,布局整齐划一。横着看,长长一排青砖屋大门一律朝西,屋前一口大鱼塘隔开村里村外;建14号地铁已经把村前的大鱼塘全部填平了。
  古屋竖着看,屋与屋头尾交接,之间是巷里,里巷有通向鱼塘的排水沟,雨水从瓦面滑落,沿着沟流走。西庄的村首是五进祠堂光岩公祠,因该祠堂有五层锅耳,村民又将其称为五叠祠堂,祠堂的大殿后面还设了文昌阁。光岩公祠的右侧是9路形式统一的民居,每列4户,共36户,在民居之后是一列两层的回水屋,与光岩公祠第五进相接,连环相接,给人固若金汤的感觉。沿着流溪河一则的河岸旁有一棵古榕树,盘根错节,似乎在诉说着多年以来殷家庄的老故事。在西面两池塘间的走道上有一棵古柏树,苍劲挺拔,承担着镇守西庄的伟大使命。
  在光岩公祠门前放着一块石狗模样的黄蜡石,被当作神来拜。西庄最后一排房子,是一大座连着,下面开门分成一间间。西庄前的塘堤上有一株古树,看网上资料说是古柏。
  当头一座是光岩公祠。与“文昌阁”成一条直线,从外面看像是五进,但祠堂只有三进,后面的两进要在旁边的小门进去,不过锁了门。
  寻根究底,殷氏祖公文彦公是宋末进士,时任惠州通判,因为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权贵,晚年隐居于罗浮山。其膝下有三个儿子,第三子仁禄公是一个做洋线铃铛小生意的货郎,元朝年间,先到东莞白石岗一带,后来到从化(旧时番禺北区沙垣圩)安顿下来,建立殷家庄,后世繁衍生息,渐渐开枝散叶,根据祖宗训诫,殷氏按“克敬录先德,承君后裔昌,世泽源流远,开枝发叶长”二十字排辈。
  据了解,解放前殷氏族人主要以织竹业为生,平均每家一年能消耗上万棵竹子,整个从化地区30%的竹制品产自殷家庄,如今殷家庄北部依然有大片竹林。殷家庄的老人仍留着一手编竹的好活,拿刀子将竹篾削细后,将表面刨光滑,然后熟练地将竹篾编织成箩筐,待箩筐成型后,老人便留下筐口的工序,将箩筐一个个倒扣晾晒,晾晒完毕后加上筐口的工序,一个竹编的箩筐就大功告成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殷氏后人逐渐舍弃了以织竹为生的生活,开始了四海谋生,外出闯荡的打拼。殷氏后人中有为官者,也有经商之人,各行业都有涉足。在逢年过节、婚嫁生子之时,外出闯荡的族人有时也会回到殷家庄大摆宴席,与族人分享其快乐与幸福,也有族人回到自家的祖屋门前贴上一副喜庆的红对联,以求殷氏祖宗的保佑。
  殷氏来历:源自润水系出罗山,派修香溪支分白石,意思是殷氏祖籍江苏润水,而从化殷家庄第一个祖公则出自罗浮山。
   民风淳朴生活祥和,殷家庄古村落位于从化市城郊街东风村,此处民风淳朴,生活祥和,是广州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从化市著名的古村落之一。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广州从化城郊街东风村殷家庄西庄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