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清新太和古洞游记
李灶生
2019年1月20日
2019年1月19日我们在清远飞来岛度假村举办2019广州市自主择业战友迎春年会后,下午离开清远飞来岛来到清远清城区,夜宿锦江之星酒店。第二天(20日)早餐后出发,于上午8点50分来到了太和古洞大门口。等齐战友们拍合影后,就集体买票进入景区。太和古洞景区售票处买门票是15元/人。
太和古洞风景旅游区位于清新县城北郊的花尖山,旧107国道旁,距县城仅2公里,离市区约5公里,南距广州市70公里。前临北江,后靠莲峰,山脉绵亘数十里,气势巍峨,景象万千。其间险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飞瀑悬空。崖刻棋布,曲涧争流。屏峰叠嶂,万顷碧翠染就人间阆苑,千里锦霞织出世上蓬莱。是休闲渡假的世外桃源。也是清远市五条旅游热线——清新自然生态旅游热线中的主要景点之一。亦是“2002年度清远市十佳旅游风景区”之一
。
站在太和古洞大门口,新建的大牌坊颇显规模而吸引视野。与大道两旁青翠挺拔的树木,远处湛蓝、巍峨的山形成默契,柔和共处。未曾入门,先睹一景。大门两边嵌挂邱鉴波撰、黄元溥书的一副楹联:揽岭海风云,禺峡层峦、烟霞摛锦;容古今人物,太和叠翠,日月长添。大门背面亦有一联:坊门峙太和,前襟凤郭,后枕莲峰,山藏四季千般景;石径通仙洞,下戏潜龙,上参宝殿,园迓九州各业宾。
女战友们合影
牌坊上“太和古洞”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丰姿圆润,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近看,果然是清末榜眼、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朱汝珍之字。民国九年(1920年),太和古洞发生一场山火,将山下所有殿宇悉数烧毁。次年,清城的绅商士庶集资重建,陆续复原。竣工时,清末光绪甲辰恩科考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朱汝珍(清远人)赠送了长联:“劫火昔曾经,谁知玉宇琼楼,依旧神仙居福地;洞中堪小隐,记得清溪红树,此间风物似桃源。”且亲笔题书“太和古洞”四字,刻于洞门牌坊上。今新牌坊的题字是朱汝珍真迹的拓印。
我也来一张
女战友们合影
太和古洞导游图
进入牌坊内笔直的大道。
进入大门往前走约100米,是天然山水游泳场,沿游泳场右边的山路可以继续上山
我没有沿下面的大路上山,而是沿小道上去。 过天然山水泳池后,就右转上山沿古道走,到了“太和古洞”山门。山门前面大石头上刻着“忠恕”二字。
“太和古洞”山门两边的对联是:劫火昔曾经谁知玉宇瓊楼依旧神仙居福地,洞中堪小隐记得清溪红树此间风物似桃源。
清远小黄山——太和古洞,山上景色秀丽,层峦拥抱,带水回环,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怪石嶙峋,泉水潺潺,让你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美景。
景区内险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飞瀑悬崖;石刻棋布,曲涧争流。沿山路而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山溪,穿流在青山赤壁之间,形成数十处大小瀑布及水潭,山水相依,相映成趣,构成诱人的山水景观;溪流晶莹碧透,清凉爽快,是可直接饮用的天然山泉水。
太和坑两岸山崖峻峭,石峰壁立,经历漫长岁月,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形成无数形态各异的奇石景观,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构成风景独特的奇石景观资源。100多年来,风景优美的太和古洞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题字刻石,留下无数珍贵墨宝,使景区充满诗情画意,魅力倍增,具有高度的艺术、考古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
清代咸丰四年春,一位侨居清远城爱好堪舆学(俗称看风水)的顺德人,名叫黎守一(又名黎般若),夜梦道教吕纯阳祖师降示,县城北郊大和坑蕉园乃钟灵福地,清届静修之所,可建仙宇道观,教化世人.
于是,黎守一据梦寻境,果真寻得“世外桃源”。坊间传说,黎守一自小随父亲从顺德大良镇来到清远做绸缎生意,侨居城东,因爱好堪舆学,逐成奇人。黎守一自小就喜欢舆学,但有机会就问舆求道。十来岁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二十出头就读懂了《周易》,比划阴阳八卦,二十来岁就为人“睇风水”,且不收分毫。凤城里巷,皆说“般若脸如翠玉,声如银音,道童转世也”。
黎守一梦见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次日,邀集几位同道好友前往北郊踏青勘察。一行人披荆拔茅、穿簇越壑,好不容易来到大和坑蕉园。但见峻峰起伏,群峦叠翠,两脉清泉,左右回环,茂林修竹,紫气东来。黎守一等人不禁大喜,说道:祖师灵矣!蕉园乾坤是也。
随后几番勘测,开盘问舆,确定了这是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清界静修之福地。于是,欲集资在此兴建仙馆道观,响应的同道者从原来的黎守一、周泰清、冯觉芬、李安逸、黄息帆、陈柏芬、何鹏飞、冯玄中、冯修龄、何溢龄等十人增至二十八人。他们禀请知县后获批准集资兴建,至同年冬,道观告竣。这就是早期的“桃源仙馆”。
仙馆落成之际,清远的商绅士贾前往祝贺,甚是热闹。姓程的知县为表兴建仙馆之功勋,题笔书写“大和洞”三字,其名取自地名大和坑,其意则谓“和兴吉祥”。
黎守一见之,默想一阵后说道:“大者太也!”于是,拿起程知县刚放下的毛笔,在“大”字下轻轻一点。这一“点”,便点出了道教的精髓,点出了洞天福地的玄机,更点出了一个百年传奇的“太和古洞”。后人为纪念黎守一等二十八位集资兴建仙馆的创山功德,将他们尊称为“开山二十八友”。
沿古道进行前进,在古道边有集贤亭,亭柱悬联:集中意志荣桑梓;贤者襟怀乐此亭。
天公作美,风和日丽,我们开始踏上了爬山之旅,原本以为太和古洞是一个山洞或者庙宇之类的,但是它实际上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山。
爬山虽然辛苦,但是沿途都充满了我们的笑声,我一口气就想爬到山顶了,呵呵。别看它只是一座山,它可是充满了文人的气息,有仙气笼罩着的,据说以前有很多神仙在这里修炼成仙的呢。
过集贤亭几十米,就来都了于上山大道汇合了。
小溪对面大石上刻着“妙景”二字。
小溪对面大石上刻着“清新世界”四字。
沿溪而行,山色渐浓。山溪流水淙淙,嶙峋山石,沿溪形成无数碧潭,深浅不一,大小各异,潭底石砾随清流漾动,清澈怡人。
太和古洞这条山溪在古时称为“大和坑”。大和坑两边峭壁林立,奇峰如削,飞瀑漫洒,曲水回环,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引出了无数游人的题字,吟咏诗文和铭于心胸的奇特记忆。
第二天,刘师长想起日军被打得一败涂地的情景,非常高兴,挥笔写下了“挥戈杀敌处”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以纪念抗日将士英勇杀敌的功绩。
传说,国军撤走后,“望仙石”附近经常闹“鬼”,而且越传越神奇,令人谈“鬼”色变。据富贵人家王公子透露,某日中午,他和几个大户人家的公子到太和洞游玩。回家时在“望仙石”旁遇见一位相貌端庄的妙龄道姑挑着木炭迎面走来,道姑步履矫健,丰满的胸脯逗得王公子垂涎三尺,趁着擦身而过的一刹那,王公子伸出“碌山之爪”朝道姑的胸脯抓去。只听见“啊”的一声,王公子左手握住右手,痛苦地弯着腰,掉进路旁的山溪里。
道姑羞得满脸通红,骂了一声无耻,便头也不回地朝太和洞内走去。众人七手八脚地拉起王公子追问缘故,王公子惊魂未定,口颤颤地说:“道姑的胸脯摸不得,一摸就被雷劈”。
有些好色之徒有点不相信,伺机在路上占道姑的便宜,结果都落得个王公子般的下场。因此,在太和洞流传了一句口头禅:“太和洞道姑——摸不得”。
有个道士偏不信邪,想偷窥道姑到底有何奥秘,选择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悄悄地潜到道姑的居所旁边,趁着道姑洗澡时从门隙偷窥。就在道姑转身之时,道士见到了道姑那双雪白而富有弹性的乳房。突然,一道灵光从道姑乳房闪过,道士突然觉得下身被人狠狠地掐了一下,他大吃一惊,强忍剧痛,狼狈而逃。
老道长听完道士的述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师徒两人静悄悄地来到道姑居所窗前,侧耳聆听。突然,屋里传出喁喁私语和娇滴滴的呻吟声。
老道长火冒三丈,怒发冲冠。立即传命太和洞所有道士道姑把居所团团围住,然后进屋捉拿奸夫。奇怪的是,任凭他们挖地三尺搜过数遍,连奸夫的踪影也见不到。惟见年轻女道姑头发凌乱,衣衫不整走下床来,气得老道长下令女道长连夜审问道姑。
女道长厉声喝问:“清风,明明听见你在居所里和人说话,但却搜不到,难道你中邪了么?你从实招来!”
名叫清风的年轻女道姑羞答答地说:“我也觉得奇怪,每天晚上都做梦,梦见一位年青的国军战士和我一道上山采摘野果,下溪游泳,晚上同睡一床,然后------”
“呸!呸!清风,你真中邪了。”女道长连呸几声,打断清风的话头。然后转过头来对老道长说:“道长,准备法器替清风驱邪吧。”于是,众道士将清风五花大绑,押到“望仙石”前,点起篝火,由老道士手摇铃铛,作法驱鬼。
老道士左手摇铃,右手挥剑,一轮“上窜下跳、群魔乱舞”,口中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何方鬼魔速现形!”念完,剑指清风,口喷“魔水”。
突然,一声惊雷,大雨滂沱,篝火尽熄。吓得众道士抱头鼠窜。老道士猛然觉得下身被人狠掐一下,一阵剧痛霎时传遍全身,吓得他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扔掉手中木剑和铃铛,转身便跑。清风身上的绳索也自行断裂,大雨过后,清风独自一人回去。从此,又多了一句口头禅:太和洞的道士——铃铛都丢鸠埋(铃铛也掉了)。
第二天,清风向女道长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在国军与日军激战的那天早上,清风从另一个山头挑炭回太和洞,突然遇到两个日本兵,吓得她丢掉木炭,转身便逃。
两个日本兵看见“花姑娘”,立即双眼发光,穷追不舍。清风到底跑不过日本兵,很快被跑在前面的日本兵双手抱住,就势一滚,便倒在草丛里。只见日本兵右手用力一撕,清风的上衣霎时被裂开两半,露出两只雪白的乳房,日本兵迫不及待地施淫威,眼看清风就要被日本兵凌辱。在这紧急关头,埋伏在路旁的潜伏哨——广西籍国军侦察班长赵勇一个箭步跃起,右手锋利的匕首朝压住道姑的日本兵脖子狠命一划,左手的匣子枪朝站在旁边观看的日本兵胸膛就是一枪。中枪的日本兵身体晃了一下,也同时扣动了扳机,赵勇不幸腹部中弹。
(中华亭对面山上石壁上刻着“清心”二字,是2002年陈用志写的。)
清风不顾一切地抱住赵勇:“你千万不能死,我背你回去治伤。”说完,撕下布条替赵勇包扎好伤口,背着他一步一步地朝太和洞走去。
这时,太和洞方向已枪声大作,炮声隆隆,战斗已经打响。赵勇因为流血太多,逐渐进入昏迷状态。他断断续续地说:“我快-----不行了,你---放下我---吧。”清风将赵勇轻轻地放在树荫下草丛里。望着满身鲜血的国军,清风哭了起来。赵勇仍然断断续续地说;“姑娘,我求你---办一件---事,如果我------牺牲了,请你---将我的灵魂带回我家乡---广西----防城----”
我答应你”清风哭着说:“你还有什么未了却的心愿都告诉我,我替你去完成吧”。“可惜---我活了---二十年,仍未----找到----老婆。”赵勇强忍疼痛,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可惜啊。”
清风突然止住哭声,一本正经地说:“国军,你放心吧,我决定嫁给你,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说着,将赵勇紧紧地抱着。赵勇躺在清风的怀抱里,安详地合上了双眼------。
听完清风的叙述,女道长热泪盈眶。决定在太和洞做一场法事,超渡赵勇以及为抗击日军而战死沙场的中国军人的亡灵。同时,同意清风还俗,护送赵勇的骨殖回广西老家安葬。
从此,太和洞“望仙石”一带再也没有“闹鬼”的事发生了。而游人对“挥戈杀敌处”的石刻也吟咏甚多,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太和古洞,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清末,山贼为患。某次,附近村民为避贼患,跑到山上一间不知年月的小庙躲藏。山贼追至,村民情急之间只好向里的神灵祈求保佑。顷刻间风云大作,飞沙走石。吓得山贼狼狈逃窜。之后,风云平静如初,猛兽匿没。村民感恩戴德,开山修庙以答神恩。
(古道石壁上刻着“随缘”,2002年工艺美书师椿然。)
太和古洞并不是一个山洞,而是一个古道观,但是这里最吸引人的不是道观,而是山涧、幽潭、奇石、崖刻。
这里应该是褶皱构造形成的,巨石林立,而且由于历史悠久,有很多清朝的岩刻。
来这里爬山的游客非常多。
一路进去,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路边小溪很多人在玩水,所以带拖鞋去很重要,还有带泳衣的。小孩玩水玩的不想上来!沿途有众多诗文,或刻在石上,或雕于亭台,令登山不会乏味。
战友们在广胜桥合影,溪流中的广胜桥。
顺着溪流,我们一直往上攀爬。溪流旁的石壁或者山涧中的石块上时不时可见刻字,大多数成于光绪年间。诗词,简单的禅语,为此山此水增添了几许文化气息。
当我们越登越高,时而仰视,时而俯视,都能欣赏这条不知源头的溪水之妖娆身姿。
一路沿溪曲折而上,两边山岩竞先探出峭壁以待游人,峭壁上杂草荆棘横陈散乱,期间略有平坦的地方,被镌刻上无数题字。楷、草、棣,皆为清末以来文人骚客踏访太和古洞的感发之词。如“武陵谷”、“洞天一品”、“欲涤无尘”、“护世名山”等等,数不胜数。据说,经过历次山洪暴发,溪谷渐渐变浅,无数刻在溪石间的文人墨迹已被泥沙碎石埋藏,久不见天日。这些充满性灵、诗情的石刻,无疑具有一定的艺术韵味和考古研究、旅游观赏的价值。但沿途而上,很多的游客却未驻足流连,揣摹观赏,匆匆一眼掠过,或根本没有引起注意。
润心亭,联曰:乐善好施怀梓里; 振民育德尚文明。
关于太和古洞,有那么一个神奇的传说。清末,山贼为患。某次,附近村民为避贼患,跑到山上一间不知年月的小庙躲藏。山贼追至,村民情急之间只好向里的神灵祈求保佑。倾刻间风云大作,飞沙走石。吓得山贼狼狈逃窜。之后,风云平静如初,猛兽匿没。村民感恩戴德,开山修庙以答神恩。
转到一处较宽敞的山道,是一长形的山亭,名“观瀑亭”。亭有两联,外柱联曰: 一瀑飞来银汉外;千人仰望玉屏中。
亭内有可供行人坐下歇脚的长条木凳,靠近悬崖一侧的亭柱上的一联是:基固亭幽,琼楼巧缀太和景;
岁月悠悠。太和洞不知不觉已经历了150年的岁月沧桑。前人在沿溪而上的小径旁建筑了许多凉亭,游人每走一段路程,便可坐下憩息一会,细细品味沿途风光,诗意盎然。你看,每一个凉亭都有一个美妙动人的名字:映日亭、惜步亭、听泉亭、涵碧亭、澄心亭、大观亭、自然亭、观瀑亭等。这些亭子风格各异,特色纷呈,令人流连忘返。
相传,观瀑亭的前身叫“瞻瀑亭”,由城里一个大富翁捐资修建。富翁喜欢游山玩水,每逢初一、十五必定带着妾氏上山进香拜佛,中途在“瞻瀑亭”歇憩用膳。
某年重阳节,太和洞秋高气爽,游人如鲫。富翁携带年青貌美的妾氏、丫环、轿夫、护卫等一干人浩浩荡荡而来,来到瞻瀑亭,富翁照例要在凉亭休息一会,边吃果品边观瀑。由于前几天下了一场秋雨,溪水充沛,瞻瀑亭对面的瀑布如万马奔腾,势如破竹,一道白练从山巅呼啸而下,震天动地,叩人心扉。坐在亭里,仍感受到丝丝清润爽朗的气息扑面而来,惬意极了。
今天,观瀑的人特别多,游人在赞叹瀑布之余也赞扬修亭之人,一位读书人打扮的年青人感慨地说:“如今为富不仁的富翁不少,但修建瞻瀑亭的人就不一样了,他肯定是个知书识礼、宅心仁厚的大善人,可惜不识尊颜”。
另一位同行搭讪道:“有头面的人是你见的么?城里的达官贵人你认识多少?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你见过多少?不要感慨了,题首诗感谢修亭之人吧”。
“写,一定写,凡热心桑梓的人,我们都应感激他”。“对啦,修亭之人功德无量,祝他长命百岁富贵千年”。
听着别人的赞美,富翁心里乐滋滋的。他本想立即表明身份,只是觉得过于唐突而没有开口。
那年的重阳节,富翁玩得十分开心,他体会到“济世为怀”的价值,他要让游人知道,这个瞻瀑亭是谁修筑的。于是,富翁回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画师给他绘一幅肖像。然后命人将它悬挂在瞻瀑亭上。
某日深夜,一场狂风雷暴突袭太和洞,造成山泥倾泻,不知哪里飞来一块巨石,不偏不倚击中瞻瀑亭,令凉亭倾刻坍塌。富翁闻报,婉惜不已,立即捐款重修。
又到重阳节,重修后的瞻瀑亭绿瓦飞檐,在太和洞的所有凉亭中,是最漂亮的一座,富翁重绘的肖像又高高挂在凉亭之上。游人更加喜欢瞻瀑亭,这里整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富翁重游太和洞,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来到凉亭前,他根本挤不进去,只好令轿子停在凉亭外一处树荫下,体会做善事后的乐趣。
忽然,凉亭里传出一阵议论声:“哗,新亭比旧亭更加漂亮,更加宽敞,实在感激修亭之人”。“听说修亭之人是个大富翁、大善人、济世为怀、热心公益”。“唉!可惜苍天无眼,好人短命,令大富翁过早离去”。“此话何解?”“你看!遗像也挂出来了,以前的旧亭有挂吗?”
众人默认这种猜测,还有人提议向富翁“遗像”默哀三分钟,众人皆从。见此情景,富翁心里猛一激棱,手里的东西也掉在地下。他已无心上殿进香,下令打道回府。翌日,富翁病倒,卧床不起,久治无效,奄奄一息。太和洞得道高人闻讯,前往探视。见面后递给富翁一个包袱,笑言道:“芸芸众生,渺如尘土,功名利禄,过眼云烟,施主何必介怀?”富翁闻言,打开包袱,突然有如神助,精神一振,竟下床与高人品茗,众人皆奇。
原来,包袱之物是被人称为“遗像”的瞻瀑亭上之肖像。俗语说:心病还需心药治。高人解开了富翁的心头疙瘩,富翁自然百病消褪。后来,富翁将一半家产赠予寺庙和施于善举,九十而终。
许多年过去了,瞻瀑亭在历史长河中未能抵挡风雨的冲刷,早已荡然无全,只留下了一个美妙的传说。
为了复活这个美妙传说,后人在瞻瀑亭旧址上重建了一座凉亭,名曰“观瀑亭”。亭角飞檐,琉璃镶嵌,气宇轩昂。倚亭观瀑,凭栏看山,其乐无穷也。清远一著名诗人的楹联更给这凉亭增添了气势恢宏的意境。“一瀑飞来银汉外,千人仰望玉屏中”。壮哉!观瀑亭!
太和洞周围有多处奇形怪状的石景,如跨坐在大坑底下的“出山蟾蜍入山猪”、蹲立在石壁上的“石鹰”、“五老归洞”、“老人观月”、“子母狮”、“猛虎下山”,藏在路边矮树丛中呈五彩金光的“观音被”、横卧在山颠之上的“石仙高卧”及“石仙桃”、“石莲花”、“石鹦鹉”等。
太和洞址山脚是一片开阔地,地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一景称作“黄巢点兵”。山上景色秀丽,层峦拥抱,带水回环,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怪石嶙峋,泉水潺潺。沿山路直上,可见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溪流,通过高低不平的石坡、石块,形成许多瀑布和大小水潭,水清见底,清凉透心,终年不涸,是天然的游泳池。
太和洞景点有:老人归洞石景、银坑亭、龙池水潭、洞天福地、集贤亭、凤池水潭、挥戈杀敌处、入佳境、中华亭、醒狮、子母狮、广胜桥、润心亭、观瀑亭、玉带泉飞、日月同辉、欲涤无尘、云门石景、有生亭、听泉亭、福德祠、牌坊、洗心池水潭、灯盏漏油水潭、观音阁、天然境摩崖石刻群、镇山灵符石刻、护法殿、太和宝殿、玉皇殿。
(上清)
看天蓝如洗,阳光洒在人们的脸上,人们欢笑着,像极了一幅名画。这是哪呢?没错,这里就是太和古洞。
(云门)
西江月,太和洞回文。
山上更是风景特异,群山拥抱,带水回环,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怪石嶙峋,泉水潺潺。沿山路直上,可见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溪流,通过高低不平的石坡、石块,形成许多瀑布和大小水潭,水潭清流见底,潭水清冽透心,终年不涸。多少来往的人们都会在这里驻步游玩,捧起一股清水,呼的一下泼向脸,清凉感油然而生,如在炎炎夏日来这里相互泼水,感受大自然的独特温度,想必也是另一番趣味。
顺着山路蜿蜒而上,树木环合,青葱茂密,大多树木高耸入云,些许调皮的阳光穿过层层树叶,偏要照到水中,与水中游鱼嬉闹。游鱼便与阳光玩起了躲迷藏,躲在石底下一动不动,但不管游鱼躲在哪块石头下,阳光总能找到它们。或许是玩累了,游鱼在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睡着了。爬累了,在乘凉亭里坐着休息一会,眯着眼睛,风就会跑着过来抚摸着你的脸庞,树影飘荡,鸟儿喳喳地叫个不停,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顿时萌生想在这里过一辈子的想法。
走上一段斜斜的山道,往旁拐入一条小径,往前可见两块巨卧道而峙,其中一块大有乾坤。在平坦的背面刻有形状奇特的符,谓之“镇山灵符”,上面落款是“大清宣统元年……重新”、“太和居士何……”等字样。
桃源仙馆门外柱联: 太和胜景,深妙圆容天下喜; 古洞神仙,慈悲乐善寿仁昌。
太和宝殿正门前有长廊,一头廊门额“洞澈”,有联:钟声唤醒尘迷梦; 书展烟霞草木春。相对的另一廊门上,也有一联: 云生岩壑衣裳润;泉韵幽生道妙心。
玉皇殿内神龛边的楹联是: 金阙圣威,掌十方六道福祥。
到了山顶,向下俯视着,所有景物尽收眼前,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奇妙感觉。游客宛如蚂蚁般大小,密密麻麻的走在山路上。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深感自豪。站在一块石头上,朝着远处大喊一声“大自然你真美!”
时光匆匆,别让快节奏的生活打断了你对大自然的喜爱,偶尔试试慢下来去观望一下远处的风景,你会收获不一样的乐趣。
下山
二十四孝图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