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芳村醉观公园游记
李灶生
2017年6月
醉观公园是芳村清末八大名园之一,也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大名园中硕果仅存的,园内环境清幽,是典型岭南园林风格。保存下来的醉观园1984改建为醉观公园,是芳村唯一的正规综合性公园。每天有附近的数千名居民在公园中晨运、清闲。2008年4月,芳村区原位于隧道口附近的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的故居小蓬仙馆,成功地在醉观公园完成异地重建,并将重建后的小蓬仙馆办成康有为纪念馆,进一步增强醉观公园的文化氛围。
小蓬仙馆原来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东,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重建,为水磨青砖的三进建筑,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园,曲径清幽,亭台山石,风景秀丽。光绪年间,仙馆被改名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兴办学堂。建国后,曾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馆所占用。1958年,这里成为炼钢场所,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但仍可窥其建筑水平之高。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隶书,苍劲有力,两座侧门的门楣上方书有“清镜”和“平砥”字样。前殿山墙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开富贵”图,均为砖刻,线条清晰,刻工精细。檐下一块长约10米、宽40厘米的长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图案20余组,极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艺术品。仙馆中种有白兰,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誉。
小蓬仙馆是何人所建,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道教羽士集资兴建。一说是康有为的祖父所建。尚有一说是曾任两广总督的叶铭琛奉父命所建。据有关部门和人士近几年的考证,小蓬仙馆应是康有为的祖父所建,以仙馆为名乃是当时的一种风气,以示高雅脱俗。清同治六年(1867)左右,年幼的康有为曾在此读过书。小蓬仙馆现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广州市内部控制文物保护单位。
福荫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历200余年,只因“娇小玲珑”,所处又非通衢大道,因而鲜为人知,今仍旧在芳村醉观花园内基本保持原貌。原在福荫院旁,现福荫院已拆,福荫桥从旧址迁进醉观花园内。
福荫桥又名“六松园古石桥”,2005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单位。六松园又名东园,是著名的十三行行商潘振承的次子潘有为所建。他是乾隆年间的进士,六松园是1770年潘有为置办赴京上任前为父亲修建的颐养天年的园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