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西樵山游记38奎光楼
李灶生
2018年12月
奎光楼供奉中国古代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该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高15米。当时西樵文气不景、科举难中,于是西樵简村28户人家共同出资于白云洞修建奎光楼和字祖庙,字祖庙其前身为云溪书院。自此,西樵文运畅通、科举昌盛,仅上金瓯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进士、举人。据史料记载,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又出了60多名进士。
奎光楼为进出白云洞的通道。楼内供奉魁星神,魁星一手捧斗、一手执笔,据说用笔点上谁的姓名,谁就能高中状元。经多次重。
奎光楼。在我国古代的书院、学府中,楼、阁、塔、亭一类建筑常以“奎光”取名。史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两位领导都是管科举的。
奎光楼北面,“万里云衢 万忙一息存千里
勇涌三湖达九衢”公元二千年岁次庚辰孟秋古联重刻。奎光楼南侧,可见“奎光楼”三字。以及对联一副:“凤翔千仞
志气凌霄汉
文光射斗牛”。奎光映翠,会龙湖畔湖光辉映,林木葱郁,亭台院榭,宁静清幽的气色扑面而来。奎光楼边上,还树立了一块魁星踢斗石碑。碑文如下“魁星者,北斗之首也,传说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其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一脚向后翘起如踢斗状,故曰魁星踢斗。意为其高举文笔点中应试人的姓名,则应试人高中。仔细看的话,幅图中的人物(即魁星),其实都是由“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八个字组成。这是古代读书人的常被要求的人生信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