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2018-12-02 15:50:20)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1月28日
    2018年11月28日早上5点40分天还没亮,就在家骑自行车到车陂地铁站坐地铁4号线、8号线、广佛线,7点20分到达魁奇路地铁站,在魁奇路地铁站C出口出来,就在这乘坐227a路,全程约18.8公里,经过26站。上午8点40分到达西樵山北枢纽站(登山大道)站,在登山大道口买了早餐和水后,走出到登山大道口对面的公交车站坐樵10路车,等了大概5分钟就上车出发了。9点多就到了丹灶银丰路口。因不知丹09路公交车相隔时间长不长,在车上是我问了当地人(非常感谢他们),在丹灶银丰路口下车,走路到康有为故居也就10分钟。于是,我就决定走路,走了10几分钟就到了康有为故居(苏村)。在村路口看到有块指示牌,右到西便街(康有为故居),左到东便街(进苏村天后庙),我沿着东便街(进苏村天后庙),沿村道大概走了500米,就到了村前的天后庙。
  注1:在佛山坐车最好用羊城通卡,如2元的车,用钱的话是2元,用羊城通卡就1元4角;我在魁奇路地铁站乘坐227a路到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门是4元,用钱的话是4元,用羊城通刷卡就2元8角。所以在佛山坐车最好用羊城通卡,能为自己节约费用。前次下车到这次上车坐公交车如相隔不到一小时2元车费用羊城通刷卡才0.7元。
  注2:在银丰路口下车,可过对面银丰路口坐丹09路公交车(丹09路公交车是丹灶汽车客运站到康有为故居的线路)到康有为故居总站下车,下车后看到有块指示牌,右到西便街(康有为故居),左到东便街(进苏村天后庙)。
  天后庙看后,就沿着苏村前面的路游览苏村,苏村不大,步行十分钟就到了康有为故居。首先来到康氏宗祠大门,大门上写有“崇礼”两字,门框对联是:诗书世泽长,礼义源流远。因大门紧锁着,进不了。然后转回到了村前路,经黄氏宗祠就到了康有为故居的“大同”门,“大同”门右边有一个古井,古井旁右一块写“黄文轩家塾”石碑。
  景区大门上方写着“大同”二字。是康有为手迹。大门上方还有山水画和诗词。在大门处,可以醒目的看到整个景区的布局是古建筑环绕一个池塘,康有为纪念馆是新建的仿古建筑,典型的岭南风格。康有为故居景区由康有为纪念馆(现在搬到新馆了,这里已关门了)、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楼、松轩、荷塘等主要建筑和景区组成,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镬耳屋”。
  建于1986年的康有为纪念馆现在已没有东西可看了,到搬东新的康有为纪念馆,我去了新的康有为纪念馆想进去看,但门口有块牌写到:内部调试,暂未开放,恕不接待,多谢合作!然后,我进去问那里的工作人员,她们都说不知道什么事候开放给游人参观(这是后话)。
  康有为故居,即康家祖屋,在一条窄巷里,原名“延香老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延香康有为故居古屋采用青砖墙橼木结构,古色古香。古屋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古屋采光足通风好,冬暖夏凉,环境非常舒适。厅中央悬挂一油灯,周围墙壁上是康家家族谱系图、康有为生平照片、图片等,两房分立厅两侧,其中入门右侧房间内有楼梯,直达另一房上方,现两房内各放置一床、桌椅等物品,房间布置得很简单。当年,康有为曾在此结婚。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处清代建筑,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为青砖所筑的“镬耳屋”(因山墙上部状似镬耳而得名),系珠江三角洲民居风格。面积81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中叶。1858年3月19日(咸丰八年二月初五),康有为诞生于此,因此他也被称康南海。至康有为这里已居住康家五代。堪称百年旧宅。在这座老屋里,康有为度过了他一生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饱读中西书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在此撰写了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同书》。
  康有为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村委苏村村。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出生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 
  广场上的铜像康有为身着长衫,手持书卷,似乎正在思索天下大事。还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树,榕树旁就是1895年,康有为中进士,国家奖励“旗匾银”,他在故居前树立的一对旗杆夹。这对旗杆夹至今犹存。
  康有为纪念馆广场一侧树立着康有为的读书塑像,铜像康有为身着长衫,手持书卷,似乎正在思索天下大事,忧国忧民的康有为神情庄重,好像在思觅强国之法。康有为纪念馆前还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树,榕树旁就是表彰康有为1895年,科举考试功绩的旗杆石。康有为中进士,国家奖励“旗匾银”,他在故居前树立的一对旗杆夹。这对旗杆夹至今犹存。麻石旗杆石与周围的环境溶为一体,甚是清幽静谧。
   从旗杆石所书来看,康有为的科举考试并非最优秀的殿试一甲。历史上,这么多科考状元、榜眼、探花,又有几个能让寻常人记得住呢?只是二甲赐进士出身得康有为,在清末波澜壮阔的浪潮中,凭借自己的本事与胆识,倡议并领导变法。虽然“百日维新”最终失败,但他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精彩一笔。由此也可以想到,现代社会的高考制度所考出来的状元,有几个又能在各行各行中执牛耳呢?除了每年高考放榜的新闻热炒,大概也就湮没于历史洪流中,不被人知了。所谓素质教育,又要从何改起?
 康有为纪念馆广场与康氏祠堂隔着一个池塘,从这座九曲桥漫步而过,风景宜人,心情舒畅。三三两两的游客悠闲的漫步在九曲桥上,打发着夏日午后的闲散时光。九曲桥栏杆上门口的对联是:九转回栏终达愿   曲寻幽径乐于间。九曲桥中间是一座古亭--观鱼亭,观鱼亭柱上的对联是:池中花似锦,塘内鲤如龙。观鱼亭前方有一阁楼,传说原为康有为书房,后重建。  
  荷塘边的澹如楼,造型古朴,外形别致。“澹如”意为:恬淡貌。《晋书·王导传》:“及 刘隗 用事, 导 渐见疏远,任真推分,澹如也。”《南史·到溉传》:“ 溉 少有美名,遂不为僕射,人为之恨, 溉 澹如也。”《新唐书·杨绾传》:“﹝ 杨綰 ﹞性沉靖,独处一室,左右图史,凝尘满席,澹如也。”澹如楼柱子上的对联是:澹看世情多变幻,如能修静得优游。
  澹如楼旁边是“松轩”凉亭。“松轩”凉亭的对联是:松竹生风凉枕簟,轩窓留月伴琴书。松青永茂,轩宇重光。
  “松轩”凉亭走过去就到了,重新翻修的康氏宗祠,康氏宗祠,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房子上的双龙戏珠。门匾上的“康氏宗祠”金字,虬武有力。麻石门槛上的这副对联,说明了康氏在南海的江湖地位之显赫。祠堂前的这对石狮子,口含石球,左脚踩着有孔的石球,右脚轻抚着飘逸的带子,实在是雕工精湛,巧夺天工。门前的这一对石狮子,孔武威严,栩栩如生。
 大门贴有门神,秦琼和尉迟恭。这样浮雕似的门神,确实是气派不凡啊。青砖围墙上,美轮美奂的浮雕描述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在祠堂旁边不起眼的小巷,我看到有个石鼎。两条巨龙仿佛就要腾空而起,甚是逼真,里面以前有一条恶狗。
  康氏宗祠正对面墙上有一块石匾刻着:资政大夫康瑞圃公家庙。石匾上面是浮雕:八仙图。
  由于康氏宗祠没有开门,参观不了。故此,唯有在康有为故居所带地的苏村村周围转转,发现这座村子的布局特色是,民居环绕着几座池塘,真是个幽静清雅的古村啊。
  90年代,康有为的堂侄女、香港同胞陈康静瑜慷慨捐款450万元,在康有为故居旁,修建了康氏宗祠,藏书阁,松轩,澹如楼,九曲桥,小湖等,捐献给当地,景区模样大为改观。
  在苏村,鸦片战争后的18年也即1858年,3月1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村苏村一间百年老屋里诞生了一个男童,谁也不曾料到正是这个男童日后对清廷和中国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就是康有为。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生逢清朝国势日衰、西方列强纷侵之时,殚精竭虑向西方寻找救国拯民真理,多次上书光绪皇帝建议变法图强,并与北京、上海等地组织强学会,设学堂,办报馆,宣传变法维新,促成光绪皇帝接受变法主张,推行新政,史称“戊戌变法”,维新运动虽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扼杀而失败,但富国图强的改革思想影响深远,启迪后人。1927年康有为病逝,安葬于青岛,那里也有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康有为故居原名"涎香老屋",座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乡苏村,清代民居建筑,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 镬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为故居称之为“百年旧宅”。 是康有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有“涎香书屋”、“澹如楼”、“七桧园”和康有为中进士时所竖立的旗杆夹石。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主要著作---《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卒年七十。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即“公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广东南海丹灶镇苏村康有为故居游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