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海战博物馆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0月5日
威远炮台对于我要说不知看过多少次,那时去海上值勤巡逻都要经过威远炮台、虎门大桥,而且有时我们的艇也会靠在威远炮台不远的珠江边的码头,这时我们散步都要到威远炮台走走,所以对威远炮台地形太熟了。
还在前2月,冯战友就微信与我说,东莞战友邀请我们去东莞聚聚。那是我答应了去的,后来因我有事去不了了,我说不去了。10月4日广州有个战友嫁女,我们又在一起喝酒,在喝酒时又叫我一起去,然后我推掉我的事,就答应和他们一起去东莞聚会,就约好地点集合。
10月5日早上7点钟,我到约好的地方等,7点10分他们开车来了,于是,我们几个战友就前往虎门镇,到虎门镇后,与那的战友汇合后就前往威远炮台。
这一天我们参观了威远炮台、海战博物馆就到虎门镇吃中午饭,饭后到东莞市鸦片战争博物馆参观后,就开车到东莞厚街老战友家聚会。吃饭、喝酒、唱歌、叙旧到深夜,第二天才返回广州,在此,非常感谢东莞的战友热情丰盛的款待。
威远炮台游后就来到了海战博物馆。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三个馆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
海战博物馆内部为环绕结构,既美观大气,又便于人们参观。馆内分《鸦片战争海战陈列》、《虎门海战》半景画是该馆的基本陈列,前者形象地表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及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后者以写实的绘画、逼真的地面塑形,与现代声、光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1841年2月26日虎门海战的悲壮场面。海战陈列在形式设计上注重营造海战氛围,如英军舰造型与清炮台造型对垒,其间用虎门海口的沙盘相连接,海战特色跃然突显,具有真实强烈的感染力。宽阔的虎门海战半景画是军事博物馆画家们的集体智慧结晶,以写实的手法,逼真地对地面形势和数千余人物形象塑形,并加入立体音响效果和解说,把150多年前的虎门保卫战中,关天培、陈连升率中国军民抵御外侮、誓死捍卫祖国每寸土地的民族精神的恢宏悲壮场面传送给观众,使人们犹如跨过时空,亲临历史的现场。禁毒展览馆是全国禁毒三大教育基地之一,通过图片、文字、实物、雕塑以及辅以空间造型,使毒品的危害让人们观之有切肤之痛。
当我走入馆内,望着那些历史足迹,深深的震撼了我。它把我带进了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民族英雄与英国殖民者抗争的战场。在那里有刺杀、有流血、有死亡、还有痛不欲生,一幕幕、一点一滴地灌入到我的脑海。在不平等条约的展厅里,我看到了中国第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清政府又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多份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凝视着那一份份不平等条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我们懂得了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走富国强兵之路,就必须让东方巨龙尽快腾飞,唯此才可告慰于喋血虎门炮台和将士,才无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