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佛教四大丛林之光孝寺游记
李灶生
2018年9月12日
我在前十几年就想写一下广州佛教四大丛林的游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每个寺都去过好几次,一直没写成,现在确实想写了,如用以前拍的相片来做游记,自己觉得不好。恰好这次有战友叫我下午去一个小区拍旧楼改装电梯的录像,于是我就想到不如今天上上去把广州佛教四大丛林拍完吧。
2018年9月12日早上就出发了,于上午9点钟到达华林寺。广州“四大丛林”包括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光孝寺有慧能大师的心动,六榕寺有东坡居士的遗迹,华林寺有达摩祖师的佛祖西来意。都是庄严佛土。而海幢寺的复建,更是一大功德。
华林寺出来,上午10点30分来到海幢寺。海幢寺出来就坐公交车到六榕寺,上午11点40分来到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是免费不用买门票的,六榕寺平时是5元门票,在门口有块牌写到:今天是今天是六祖菩萨忌诞免票开放日。六榕寺出来于午12点20分来到光孝寺,光孝寺售票处那有块牌写到:今日免票。原来也是今天是六祖菩萨忌诞免票开放日。平时是5元门票。
六祖诞传灯法会。农历八月初一至初三,阳历9月10日至12日,为报祖师法乳常存之恩,举行传灯法会,讽诵《六祖坛经》。法会设有消灾、祈福大小牌位,超度先祖亡灵牌位,初三晚传智慧平安灯。9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广州光孝寺举行诵经传灯法会,纪念六祖圆寂1294周年,祈求世界和谐。
9月10日,即农历八月初一日,是地藏菩萨圣诞日。9月12日,八月初三,是禅宗六祖大师的圆寂日。六祖即惠能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六祖圆寂后,其弟子法海汇编成书《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为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为经的,惠能大师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光孝寺位于广州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一入寺门,清幽静寂,古乐焚音,让人远离凡尘之感!光孝寺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岭南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规模宏大的寺院。有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说明了光孝寺悠久的历史。
走进山门,(寺院的大门叫山门或三门。因寺庙多居山林之间,故有山门之说。而三门则象征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门,或信、解、行三者。)第一进是天王殿供奉着弥勒佛,笑嘻嘻地迎接着虔诚的香客和随喜的游客。我顿时想起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想起了一句话,人是未来佛。我这个未来佛也对弥勒佛笑了笑,我要像他那样每天都笑嘻嘻的多好啊。可是我难得一笑,曾经过的是“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的生活,烙印根深蒂固了。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他们跟弥勒佛正好相反,威严地看着往来的游人。
走过天王殿就看到一座有金顶的大殿,这就是大雄宝殿也就是正殿。大雄是佛之德号,寺院供奉佛陀尊像的殿堂就叫这个名。大殿里供奉华严三圣,就是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祖和菩萨法相庄严,似乎正在思考着如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大业吧。虔诚的香客们跪拜着,嘴里念念有词。我不知道人们求什么,是求财,还是求平安。我也学着人家的样子跪拜了,但我心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求。我觉得求得太多是不是贪念太重了,这可是佛不允许的。我读过《了凡四训》,相信立命之学,也就是说人的富贵贫贱,长寿短命都是天注定的,要想改变就得做无量的善事,不然神仙也给不了你任何东西。
光孝寺第二重殿大雄宝殿。大殿为东晋隆安五年
(401年)昙摩耶舍始建,历代均有重修。唐代重修时保持了唐宋的建筑艺术,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中所仅见的。清顺治十一年
(1654年)由5开间扩至7开间。现面阔7间35.36、进深6间24.80、高13.6米,重檐9脊殿顶,为岭南最雄伟巍峨的大殿。殿前宏敞的月台上,一对花岗石法幢分立左右,7级塔式。全殿坐落在1.4米高石台基上,绕以石栏杆,殿后整列为南宋年间的撮项云栱单勾栏,望柱头饰雄健的石狮。
殿内原存的佛像早于51年被毁,现在殿里供奉的三大佛像是新
铸造的,中为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的stupa与巴利文见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浮屠就是佛塔,是音译过来的。
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佛教中,七层的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建造七层塔是很大的功德,而做善事,救人于危难,即为最大的功德,以此来警恶扬善,普度众生!
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幢高2.19米,八面刻有小楷书《大悲咒》,字迹依稀难读,有款识二字;其左曰:“同经略副使将仕郎前守辰州都督府医博士庐江郡何宥则敬为”;其右曰:“亡兄节度随军文林郎守康州司马宥选造。”东面又有款一行:“宝历二年岁次丙午十二月一日法性寺住持天德兼薄涧寺大德僧钦造书”。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绝对年代可考者。
此幢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下有八角形幢座,座下还有方形基座,四周刻有威武的力士浮雕,幢身顶上宝盖下于檐枋与角梁相交处刻出一跳华拱作为承托,其姿彩典雅,为广东经幢所仅见。
伽蓝殿和鼓楼,1992年依唐宋风格重建。地藏殿和钟楼
相传地藏王是掌管地府的菩萨,掌管着一个人的生和死,还有死后的轮回。毕竟凡尘俗世的人,能成仙成佛上得天庭的不多,相比那个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似乎这个地藏王和我们才是息息相关的呢。
光孝寺的第三重宝殿--汉白玉卧佛殿
释迦涅槃相,重五吨、长约三点五米,材质为缅甸白玉。寺内大殿的建筑,因为是砖木结构,历代都有重修,难以以最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的话,那么请看看这两座铸造于南汉年间,距今1050年的铁塔吧!你会很是为了我们祖先的铸铁技术惊叹的!
这两座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两座铁塔。其中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比东铁塔早建4年。该塔是南汉皇帝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东塔铸于五代南汉开宝八年(967),以南汉主刘鋹的名字铸造,四方形,共七层,塔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初成时全身贴金,有“涂金千佛塔”之称。西铁塔在三十年代因台风塌屋压坏了四层,剩下三层。
光孝寺的第三重宝殿--六祖殿,六祖殿最初建立于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现在的大殿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两殿多处仿大殿做法。屋檐斗拱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体现了中国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
六祖惠能(638—713年),号大鉴禅师,祖籍河北,俗姓卢,生于广东新兴。幼丧父,粥薪事母,偶闻他人诵《金刚经》心有所悟,遂萌出家之志,投湖北黄梅五祖座下求法。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五祖弘忍大师印可,亲传衣钵,回岭南后,遇印宗法师于菩提树下出家,受具足戒。他创立的禅宗南派为汉传佛教很大的一个宗派,传播于日本、朝鲜等国,后又传播于欧美。“师肉身不坏,归停曹溪,迄今仍存。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这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菩提树,全国的菩提树都是从光孝寺这棵母树上移植过去的。菩提树种下一百七十年后,六祖慧能在树下偶闻他人讼《金刚经》而悟道,成就一代禅宗!可惜菩提母树在清嘉庆三年
(1798年)枯死,寺院即时往南华宝林寺取孙枝一株种回。现在我们所见的菩提树,就是当年在南华宝林寺移植过来的。
说菩提树须先说菩提,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修成菩提是佛教徒的最终理想。菩提树即荜钵罗树,原产于印度,后随佛教一起传入我国。该树为常绿乔木,叶卵形,前端细长,茎干黄白,花隐于花托中,花托略作球形,果实扁圆形,采集后,可用作念珠。落叶经处理后,可在其上画佛像用作书签或纪念品。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印度一个叫“迦耶”的小村庄的一颗树下坐禅悟道成佛。因此就将这种树唤作菩提树,被佛教徒视为吉祥树。
菩提树下有瘗发塔,瘗者,埋葬也,瘗发,即葬先人指甲、头发的坟墓。六祖受戒后,住持僧法才随即把六祖头发瘗藏树下。上盖8面7层发塔。现发塔平曲作八角形,7级高7.8米,以石基灰沙砖筑成,仿楼阁式塔,各面设佛龛佛像,粉墙上隐起红色
木兼 柱、角柱、柬额,柱头坐方栌斗承梁尖而无普柏枋,斗欹下内幽页
下施皿板。素身瓦面弧度优美,上作八角攒尖顶。颇有唐风,有人认为基本为原构。但塔形秀丽,基座为红色砂岩。未见其它唐代建筑用此种石料,又有人认为是南宋时重建而保留早期特点。崇帧九年(1636年)、1954和1977年均曾修葺。来这的人都要绕塔三圈,绕塔三圈,便等于做了一次功德。
菩提树对面,瘗发塔西有古诃子树一株。三国时吴国的虞翻得罪了孙权被谪从南海居于此地,时多植树,虞翻死后,宅舍为寺。南朝宋永平初元年(四O二年)梵僧求那跋陀罗三藏到此传教;说此树西方叫诃梨勒果,可作药用。满园诃树故可称诃林,现仅存一株,是千古遗珍。此树原产地为印度,古可谓中印交流之证物,更显珍贵。
光孝寺的洗钵泉又称达摩井。菩提达摩,意译作道法,为我国禅宗初祖,西天第二十八祖,南天竺香至国国王第三子,从般若多罗学道,四十年之后受衣钵。梁武帝普通元年,师泛海至广州,驻本寺弘法,为取清泉,在此开凿水井一口,用以洗钵,故称洗钵泉。达摩后来北上,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最后成为中国禅宗初祖。现为寺内古迹之一。
在古寺内还有放生池,为信众放生之所。
光孝寺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岭南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规模宏大的寺院。有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说明了光孝寺悠久的历史。
走进山门,(寺院的大门叫山门或三门。因寺庙多居山林之间,故有山门之说。而三门则象征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门,或信、解、行三者。)第一进是天王殿供奉着弥勒佛,笑嘻嘻地迎接着虔诚的香客和随喜的游客。我顿时想起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想起了一句话,人是未来佛。我这个未来佛也对弥勒佛笑了笑,我要像他那样每天都笑嘻嘻的多好啊。可是我难得一笑,曾经过的是“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的生活,烙印根深蒂固了。弥勒佛两边是四大天王,佛教中的护法神,他们跟弥勒佛正好相反,威严地看着往来的游人。
过天王殿就看到一座有金顶的大殿,这就是大雄宝殿也就是正殿。大雄是佛之德号,寺院供奉佛陀尊像的殿堂就叫这个名。大殿里供奉华严三圣,就是释迦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祖和菩萨法相庄严,似乎正在思考着如何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大业吧。虔诚的香客们跪拜着,嘴里念念有词。我不知道人们求什么,是求财,还是求平安。我也学着人家的样子跪拜了,但我心里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求。我觉得求得太多是不是贪念太重了,这可是佛不允许的。我读过《了凡四训》,相信立命之学,也就是说人的富贵贫贱,长寿短命都是天注定的,要想改变就得做无量的善事,不然神仙也给不了你任何东西。
关于慧能六祖,最出名的莫过于他的那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事,何处惹尘埃。另外六祖到法性寺(即光孝寺)遇二僧论风幡之动,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当时的住持闻其出言不凡,知其来历,为其在菩提树下剃度受戒。为纪念六祖在此剃度出家,建了一座瘗发塔,表明六祖和光孝寺的殊胜因缘。一副空相的僧人也要攀龙附凤呢,就不要怪红尘中凡夫俗子削尖脑袋往上钻了。
众多的寺院是佛教文化的圣地,渗透着佛的教育,这些佛子们在晨钟暮鼓中诵经念佛,阐述着无边的佛法。在众多的偈语中,我最想听到的是,因果报应的故事,希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光孝寺在我的旅程中,又增添了一朵佛教的花絮。今天我把广州“四大丛林”,包括光孝寺、六榕寺、华林寺和海幢寺都参拜了,也学到了很多佛教知识。十几年的心愿完成了--广州“四大丛林”游记写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