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古道上的广同会馆--广东韶关乐昌市坪石镇老坪石街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17年5月
坪石素有“岭南第一镇,广东的北大门”之美称。坪石镇具有较好的区域优势,是广东省与内地的接合部,是广东与内陆经济、文化联系的最好载体地,又属广东、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历史上,坪石曾经是三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承接着人流、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镇内的老街仍然保留着完整的历代的商会会馆。从区域上看,坪石镇的存在与发展不但可以起到辐射粤北的作用,更可以沟通、促进三省的经济、文化联系和社会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外来经商者日益增多,坪石出现了以乡谊结合的各种行会、商帮活动和组织。最早为经营农副产品的湖南帮,接着是以经营药材为主的江西帮。在坪石的商业人口渗杂中,这些都是纯属商人的集团组织。人们为了维护同乡、同行的友谊和利益,沟通行情,参加商业竞争,纷纷加入行会。清代只设盐院管理盐业,而没有专门管理商业的机构,商业全赖商人团体自己管理。因此,清康熙末年,在坪石已逐步出现了有组织、有章程的各种同乡会馆。
这些会馆,在坪石曾为各地商人解决联络住宿和保护商人利益起过一定的作用。比如:坪石当地商人的昌源会馆与楚南会馆曾经发生过一次矛盾纠纷,主要是解决摊派款项不公平事宜,曾一度把事情闹到乐昌县衙,请求县衙解决。据记载,在老坪石的繁盛时期,当地建筑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会馆”就有三家:广同会馆、江西会馆、楚南会馆,这些会馆在当地除处理商务,维护侨居当地的本土商家权益外,还参与当地的重大宗教,民俗节庆活动,如广同会馆,每年三月三即举办一个“抢炮头”节庆项目,当一挂长长的鞭炮快爆完时,会有一个大“炮头”炸开,能枪到这个“炮头”飞出的一团吉祥物者,不管是何等身份都可获会馆借出一笔不菲的免息款项去经商。目前现存的只有“广同会馆”一家,其他几家会馆亦不复存在。
广同会馆位于广东省韶关乐昌市坪石镇老坪石街,“会馆”之名始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坐南明北偏东40度,砖、石、木结构。所资料记载:会馆原由门廊、门厅、大厅、正房、厢房、回廊、戏楼和天井等部分组成。戏楼为伸出式舞台,吊顶挑悬空中,台口无立柱,不设边幕,其门、窗、梁、枋均精雕细刻凤凰牡丹、蝙蝠蟠桃等图案,整个戏楼宛如一座雕刻艺术的殿堂。还有硬山顶,“镬耳”山墙,博古脊饰,瓜柱台梁式梁架,雕刻精美,属于典型岭南“广府”地区建筑,是一处都市中同乡或同业进行商贸活动、联谊交友的场所,“文革”年代惨遭灾顶之难,只有屋顶依旧鲜艳翠绿的琉璃瓦及架在墙壁和石柱之间,悬空的石雕梁(该雕梁至今被用泥巴糊满,也许是“文革”年代,当地民众为保护文物的无奈之举)和大门两边前置的青石雕花台阶,提醒人们这并非一般民宅,唯一能确认其身份的。1981年,会馆失火,馆内文物古迹焚毁贻尽,仅存外壳空墙。清末民初,广同会馆历任会长为梁继帮、梁浩生、周贵朝等。2004年12月由乐昌市文化局登记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2010年经乐昌市人民政府批准,由乐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乐昌市博物馆对广同会馆实施原址提升重建原保护。会馆重建复原为门廊、门厅。面阔三间10.4米,通进深7.89米,通高8.7米,面积82平方米。广同会馆体现了粤北地区的建筑风格,保留了丰富的历史讯息和基本的历史岁月,对研究中国会馆的建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广同会馆大门上方“广同会馆”四个稳建的浮雕黑色楷书大字(落款:道光岁次丙午年重建)以及两边:“坤殿鼎新坪石北”,“帝居高拱穗城东”行书对联依然顽强地诉说她曾经的辉煌。经考证,这副对联出自道光壬午(1822)探花罗文俊先生晚年休假在家中时的作品(注:广同会馆的落款是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
罗文俊(1789-1850)字泰瞻,号萝村,今南海南庄罗园村人。与罗格孔继勋(癸巳翰林)同读书于名儒冯国倚(丹灶人)、黄培芳(中山人)门下。嘉庆已卯科(1819)中举人,道光壬午科(1822)参加殿试后,阅卷大臣拟罗文俊为第七名呈上道光皇帝御览,道光阅卷后拔为第三名,钦点探花及第。后与吴川状元林召棠(癸末(1823)科状元)一起返粤时,省城万人空巷一睹才子风貌,并受到两广总督阮元宴请,阮元诗云:“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见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初授受翰林院编修。1832年以记名御史用。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侍读学士,通政司副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职。晚年乞病归里。
罗文俊曾历任陕甘、山东、山西、浙江学政(教育厅厅长);又数任乡试、武科会试考官,门生满天下。最著名者为宰相李鸿章、李鸿藻、闽浙总督李鹤年、贵州巡抚曾璧光、状元章鋆等。李鸿章题《萝村夫子大人壬寅小像》云:“瘴海冥冥始罢兵,从臣裘马趣山程。平生揽辔澄清志,书史难摹我眼明。游宴欧门感夙缘,当时年少尽华颠。胡床坐腊婆娑老,喜读公孙述祖篇。”李鸿藻撰《绿萝书屋遗集》序云:“甲辰岁,公典京兆试,鸿藻闱卷实公所拔,识榜后,谒公于虎坊桥第,期许甚殷。”看他们师生之谊非浅。
民国总统徐世昌曾云:“萝村工于馆阁应制辞赋,传诗不多,绝句最擅风调。”罗文俊诗书皆精,著有《绿萝书屋遗集》。
罗文俊喜鉴赏,建有“三十六螺山馆”,金石字画无所不藏。对于兰花更为喜爱,赏兰更有心得,曾云:“余乡穷僻无园林之胜足供游览,花卉不恒见而于兰花尤难得。自求书者多载兰以来,遂得百数十器。瓷斗文石,参差竹荫榕下,风露既酣箭叶怒发,清和时节万花纷披如雪。遇晨旭未上清风徐来,徒倚其间挹花露华。以程君房,墨试蕉白大研,墨光蓝翠绿浮动,窗外芭蕉新展如碧玉。以澄心堂纸临兰亭一过,生香活色萦绕笔端鼻观间。一时心目清凉,骨节开朗,如餐霞吸露。置身阆风瑶圃,不复知有人间事,亦陶征君所谓欲界之仙都也。”广东欣赏兰花的文字记载,罗文俊还是粤海赏兰第一人。
现在的广同会馆2017年5月拍的
前几年的广同会馆
老坪石街旧街,江边的房子现在都拆了,听说准备恢复旧貌从建旅游一条街。
老坪石街在江边的旧房已经全部拆完。听说准备恢复旧貌从建旅游一条街。下面图片是2017年1月拍的,正在修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