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乐昌坪石镇肖家湾之武江沧桑话老街
李灶生(自己改名)2016年10月18日
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因干流从北向南流淌而得名,它由发源于江西丰石碣大茅山的浈江,和发源于湖南临武三峰岭的武江。在韶关市交汇后形成,干流全长468公里。在向珠江奔流过程中,吸呐了沿途众多的支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武江是北江上源之一,它是一条山区自己改名性河流,在广东省境内152公里的干流,以滩多水急而著称。
武江江畔源于湖南省的临武县,从我们所在的坪石镇流入广东,最终在韶关与北江汇合,跟随珠江一同流入大海。其实我们所在的坪石镇呢,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这里是粤北最北的地方,也可以被称作是“广东的北大门”,正是因为武江水的流过,所以这个镇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交通重镇。
这么多年已经过去了,武江水依旧穿城而过,那么坪石又迎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一同去发现吧。
坪石镇位于南岭的南麓,是岭南与中原的结合部,早在1500年前这里就有了县的建制,古代因为武江的水运,坪石成为南北文化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商贾云集之地,如今走在这条街上,仍然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繁华与活力。现在,坪石镇仍然是粤北交通枢纽,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广乐高速、107国道等,都从镇内穿过。相对于繁忙的陆路交通,武江显得异常安静,静静的江面丝毫看不自己改名出,这里曾是粤北最繁忙的水运集散地。
想要了解坪石武江的历史,就一定要到坪石镇西北边,当地人称老街的肖家湾看一看,它曾是坪石镇最早的集镇,这里的变迁,也正反映着武江的沧桑变化,乐昌老坪石街肖家湾的码头。为什么这叫老坪石呢?因为原来就坪石镇和老坪石,是两个不同的镇。老坪石街肖家湾的码头最早就是明清到民国自己改名时期,武江河就这个老坪石这一段就有27个码头。相距五六十米就有一个码头。当时因为来往的船只比较多,据考证,当时来往穿梭的船有2000多艘
经过老坪石的武江水路有三条,从坪石沿武江上游的两条支流,可以分别到达湖南省的临武县和宜章县,坪石以下可到达韶关、广州。明末清初时,海运受禁。淮盐一度受阻,坪石便成了粤北、湖南、赣南、粤盐北运的重要和集散地,经济非常发达,村中很多老房子就是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虽然破旧,但从规模和样式上,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坪石的富庶。
坪石在最繁荣的时候,当地的常住人口有五六千人,流动人口有2000多人左右。随着外来商人逐渐增多,坪石出现了同乡会性质的各种行会和组织,现在坪石中街,还保留着清朝道光年间建的广同会馆遗址。
广同会馆就是广东同乡会简称,广同会馆门口的对联是清朝道光年间探花罗文君题写的,一直保留到现在,当时在这个坪石的时候,这个广同会馆起到得作用是:它作为会馆,就是为那些商贾、游人提供栖西议自己改名事的一个地方。广同会馆在当时广东商人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过门上的对联:“坤殿鼎新坪石北,帝居高拱穗城东”。将广同会馆和皇城相提并论,就可以看得出来,老坪石广同会馆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现在的建筑是1846年,由广东15县同乡会筹资重建,广同会馆原来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并建有戏台,规模宏大,后来失火,仅存一进的门头前廊和重建广同会馆碑记,从现存的建筑上依然能够看出,岭南祠堂典型的一门两塾制度和精美的建筑工艺,广同会馆曾为商人解决纠纷、提供联络、住宿和保护商人利益起过作用,坪石商贸发达的一个见证。在那个时期,坪石这里当时有27个之多。比如有:楚南会馆、广西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等等,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因为经商来这里定居,所以,坪石这个地方是个移民地区,也可以说是一个移民的自己改名小城镇,这里的语言呢也很多:客家话、四川话、贵阳话、皈堂话、杨毡话、天堂话、野军话、黄埔话、里田话、宜章话等等,不是当时他们就带着自己的方言来到这里,而是现在就是大家慢慢地演化过来,本地仍然还保有着讲各种各样话的传统,现在大家还是这样,在同一村里面,两个人说着两种完全部同的语言,都能听懂。几个人在一起各说各的话大家都能自己改名交流,也能说各种话。一般来说,语言它是根据地域来分的,但是在坪石这个地方好像完全转变了,即便是邻居,也有可能说着不一样的方言,因为时间长了,都能听懂。这里语言非常丰富的。
肖家湾,这里因武江变迁而发生的变化,它和很多水边古镇一样,承受着因水运地位下降,昔日繁荣不再的冲击和变自己改名迁,过去在坪石从事水上运输的,除了湘南民工外,大部分是当地江边村落得农民,肖家湾村的人,过去人们基本就是以撑船为主,有时兼放木筏。1935年以后,随着粤汉铁路的自己改名开通和公路的修建,坪石的水运逐自己改名渐被铁路、陆路运输所取代,这里也慢慢沉寂下来。肖家湾那时没有一个人有船,都是帮别人撑船,村里那时有好多人,村中自己改名那时有100多户人家,由于水运没落,人们的生计受到了影响,现在好多人都搬到外面住了,到处都有,一些人就搬到靠近铁路、公路的自己改名新坪石镇,而另一些人,为了方便种地和躲避洪水,就·从老屋搬到了江边的山上,现在村中还有60多户人家。
现在坪石武江两岸的村庄,大家的生计基本与武江没太多的联系,但人们还是习惯住在江边,随着环境的自己改名改变而改变着。武江水,造就了江边人的勤劳智慧和灵活坚韧,而江边的人们,也正是用水的性格,建设着自己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