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白虎嶂游记
2012年3月30日
我们在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关村塘湾村游览出来后,是下午2点20分,朋友就说,还那么早,我们还想去那玩呢。我想了一下。就说现在去黄圃白虎嶂游玩会不会迟了一点,朋友说不会的,够时间玩。
这样我就打电话给庆云镇的时代数码摄影,叫他一起跟我们去,我想他去过那的,有他带路就少走弯路。他高兴的答应了。接着我就说黄圃中学的退休老师欧汉辉。写了一本《芦溪拾遗》就讲了白虎嶂的传说。我一讲到欧汉辉老师,我朋友就说,他是我的姑丈呀,于是他就打电话给他姑丈欧汉辉老师。
我们就这样决定后,为了赶路就在坪石镇吃个快餐开车前往黄圃镇,另一朋友因有事就不跟我俩去了。我俩于下午4点到达黄圃镇塘村。欧汉辉老师和他儿子及时代数码摄影已早就在这等我们了。不好意思让他们久等了。
我们会合后就开车向白虎嶂进发。不到20分钟我们就到了白虎嶂山下的合殿村,把这停在合殿村,我们就徒步上山。上山的路很好走,10几分钟我们就上到了山顶。
欧汉辉老师一路走,就一直不停的把白虎嶂的传说和山形结构、地里位置讲给我们听。他说:黄圃“三白虎”,指的是白虎嶂(又称白虎岭)、白虎砦和白虎仙。
白虎嶂,是黄圃镇塘村东南方向的一座山峰的名字。它与香炉峰(在乐昌市北部,黄圃、庆云、白石三镇交界处,海拔869.1米,由于山形似香炉,故得名。)对峙,互为犄角,是塘村的军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白虎嶂和香炉峰是黄圃地域最高的两座山峰,距离塘村2.5公里多,山脚下分别有白富岭和合殿村。
白虎砦,是在白虎嶂山顶上所建的一道石墙。它始建于唐朝末期,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由康护公领导塘村乡人为防御流寇盗贼、保护乡人的生命财产而建的。该砦长约300米,宽约2米,高约4米,将白虎嶂山顶东、西、南三面都围了起来,其中还设有石砦门。白虎砦石砦门,高2.9米,面宽1.32米,厚1.7米。由于石砦建在白虎嶂顶,故乡人叫这道石砦为“白虎砦”。
白虎仙,是为了纪念康护公的功德而建的一间祠庙。古代时,东边岭上的绅士、仁人、信士们,经常要参加位于塘村街尾的七公庙的祭祀活动,那时交通不便,来回都要爬山,由于路途遥远且极不好走,来回极其困难,很不方便,这样东边岭的人士提议在白虎嶂上建造一间祠庙,由于它建造在白虎砦内,所以取名为“白虎仙”。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康公”是尊称,“康公”姓康名护,他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乡人都尊称他为“康护七公”。由于塘村是康公的出生之地,所以他把塘村称为“故里”。
唐末之际,由于朝廷腐败,造成社会动乱、盗贼滋生、流寇横行,乡人生活不得安宁,妻离子散,甚至背井离乡,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康公在连州做刺史,对自己出生之地念念不忘,想去见见自己的父老乡亲,当他来到塘村时,看到社会如此之乱,心感痛心,于是坐镇下来,亲自组织乡勇,领导乡人,平息土匪、盗贼、流寇,建立石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生活从此得到安定。
由于康公给乡人立下了巨大功绩,加之他的武功高强、谋略高明、文才武略,乡人称呼他为“七公大王”,并立为“本坊福主”。在塘村,不仅修建两间庙宇来纪念他,(在塘村街尾右侧,建有“七公庙”,黄圃乡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都会在七公庙举行祭祀活动,以表示乡人对康公的怀念,七公庙被毁后,乡人就到“白虎仙”进行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规模没以往这么大。)而且还在每家每户的神榜内首行写着“本坊福主康护七公大王”,以便天天都能够纪念他,可见乡人对康公的感恩戴德之深广。
另有一说,当时有一当官者,见到塘村社会混乱,盗贼四起,就写奏章报与皇帝,说这里没一个好人,全是强盗流寇,要求朝廷派兵清剿……。康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内心极不服气,并深感不安,于是火速赶回故里。当康公回到塘村后,告知乡人晚上睡觉时不要关大门,屋外照样晒东西,天天如此,当朝廷派兵来清剿时,兵马队伍到达庆云五里冲下马了(庆云镇下马岐村由此得名),进到村中,看到各家各户都敞开大门在睡觉,外晒衣物到处都有,周边村庄的民众生活一切正常,全是一片太平景象,见不到半点盗窃迹象,带队将领下令“太平盛世,奏章不实,搬师回朝。”如此,乡人免遭杀戮。所以乡人非常感恩康公,为他立祠以祭祀,隆重的纪念他,尊称他为“福主”,以示乡人的一片感恩之情.
到广东省乐昌市黄圃镇白虎嶂游玩线路是:
白虎嶂和香炉峰是黄圃地域最高的两座山峰,距离2.5公里多,山脚下分别有白富岭和合殿村。
1、坐车:坐火车和汽车到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在坪石镇坐黄圃镇、朱家拗、白石镇公交车,票价都是8元到黄圃镇下车。下车后租车到合殿村。车价与车主商讨。
2、开车:到黄圃镇后,走X328再走Y715。大约走10多分钟。整条路都是水泥路,很好走的。
3、徒步:到黄圃镇后走另一条小路到白富岭上白虎嶂。小路很近的。(问当地人都知道的)
合殿村。



欧汉辉老师


与欧汉辉老师合影。

远处山下是黄圃镇。

远处的公路是我们进来走的路。

欧汉辉老师


不可移动文物通告。你们上山这个要拍哟。

巨石里面是岩石洞,这房子还没建的时候,里面很宽敞的。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助教谭伟伦为白虎仙提“祭神如神在”。你们上山这个要拍哟。

为了纪念康护公的功德而建的一间祠庙

欧汉辉老师带我们到白虎嶂山顶上所建一道石墙看。这一道石墙,它始建于唐朝末期,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由康护公领导塘村乡人为防御流寇盗贼、保护乡人的生命财产而建的。该砦长约300米,宽约2米,高约4米,将白虎嶂山顶东、西、南三面都围了起来,其中还设有石砦门。由于石砦建在白虎嶂顶,故乡人叫这道石砦为“白虎砦”。


白虎砦石砦门,高2.9米,面宽1.32米,厚1.7米。


在石砦门与欧汉辉老师合影。


远处的那座山峰的就是香炉峰(在乐昌市北部,黄圃、庆云、白石三镇交界处,海拔869.1米,由于山形似香炉,故得名。),也是塘村的军事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白虎嶂和香炉峰是黄圃地域最高的两座山峰,距离塘村2.5公里多。香炉峰山顶四周也是建了和白虎嶂一样的石墙。我们来到白虎嶂山顶就下起了大雨,我当时很想到对面的香炉峰看看,但雨下得好大,加上天快黑了,而且时间也不早了,就放弃去香炉峰,等下次有机会再去吧,不过真感到有点遗憾。

下山到白虎仙的路,在图中有房子的后面及房子的树下,是有个很大的岩洞。

欧汉辉老师说:在这个石头下有个岩洞,据说这里是康护成仙的地方,肉体还在里面。后来当地人为了求子,常来这里拜祭和取水,来的人多了,这样不好,就把这岩洞给封了。这几年,欧汉辉老师想把这岩洞打开。但遭到附近村民的反对,就只好作罢。

欧汉辉老师介绍说:这条石龙是白虎砦的一个景点,这条龙的尾巴直到上顶,非常壮观。这条龙也叫“生”龙。在龙的左面有个石虎。是活的虎,也是个下山虎。所以这个景点就叫“生龙活虎”。


在白虎砦的半山腰,有个地佛天洞。旁边黄色的岩浆干涸后千奇百怪,一直沿伸到山顶。

你们看,山洞象啥?你说象啥就是啥。


山中的云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