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2012-12-28 11:03:59)
标签:

杂谈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典 故】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出处文莹《湘山野录》

  释: 古汉语的文言虚词,借为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用 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教人半懂不懂的。”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十八回:“之乎者也,满口不绝,弄得迂腐腾腾,毫无实学经济。”   【近义词】 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 的了吗呢   【歇后语】 孔夫子讲学 之乎者也 

比如南方方言中“真滴呀”实际上就是文言的“真之也”。另外例如“于是咯”就是文言中的“于是乎”,“进切呀”就是文言中“进之也”。之乎者也是很重要的语法提示词,虽然因为汉字本字读音变了,也须根据汉字现代音用其他字来代替,有时即使方言口语中有读这个字没有写出来,这绝非不讲实际的做法,而是因为没有语法提示词,人们是无法交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郑和d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