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暖暖尚萝卜猪刨汤漆树坪羌寨 |
分类: 吃、喝、游 |
已签约新浪美食独家博客,请各位亲们不要随意转载我的博文及图片。谢谢~~~
如果用人与人交往的方式来讲,来贵州的第一天我才算与这个城市结识了,而第二天我则完完全全被这个地方的人和美食所俘获,彻彻底底的爱上了他们。贵州行的第二天我们的主要安排逛两个古寨,一个是位于怒溪镇河口村的黄岩古寨,一个是桃映镇匀都村漆树坪羌寨,这两个古寨都在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在黄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地的人。我们去的时候黄岩正在修缮村里的路,一进村就看到一个大叔赶着骡子运送修路用的砂石,当时我看骡子自顾自的在前面爬坡,而大叔慢悠悠的跟在后面,就自言自语的说了句:“它还会认路呢?”刚好走过来的大叔估计是被我这个奇怪的关注点给逗乐了,笑眯眯的说:“走的次数多了,它自然就记住这些路了。”
后来在村子中逛着逛着又遇上了这位大叔,我就赶紧抓拍了两张,大叔看我对骡子的好奇心那么重,就停下来说他们家骡子很温顺,如果我乐意的话可以自己牵着骡子拍张照片留念。(后来我就果真这么做了,照片去微博翻,我就不在游记里吓人了。)在城市中见惯了人与人的互相戒备,在这样一个古朴的村落里,遇到这样一个敞开心扉鼓励鼓励你体验当地民风的人真的让我对这个地方的好感倍增。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岩里面一位在晾晒烤烟的老人,在我的默默的注视下,他有条不紊的将自己的烤烟挂起来,留足空间通风,任凭时间和风雨在他和这个村落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依旧不急不缓,做着自己固守了大半辈子的事,与时间温柔的相处着。
漆树坪羌寨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当地的美食萝卜猪。据说萝卜猪是因其形似萝卜而得名,萝卜猪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间放养的,平时吃得也多是米糠、青草、玉米、南瓜藤等粗粮,所以其肉质细嫩,吃起来更加的美味。当天晚上羌寨村长的弟弟亲自下厨给我们烧了各种以萝卜猪作为主料的菜,最后我们三个小伙伴一致认为那道红烧萝卜猪是最美味的,香而不腻,猪皮的部位有些QQ焦焦的,不枉我们翻了两座山过来吃它。另外一道用萝卜猪的猪血、猪杂等配上秘制酸汤大锅炖煮而成的就是贵州地区有名的刨汤了,简单点说其实很像是酸汤猪杂火锅,猪血嫩的duang~duang~的,别具风味。
吃完晚饭,站在院子中遥望远处寨子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忍不住想到那句“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门游走真的不仅仅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时也会增加一些细腻温暖的小情怀呢。
此次行程路线如图,括弧里是当地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标线代表大致的方向,不代表实际路线。
交通方式:
北京首都机场T2 CZ3994 06:20——09:10
铜仁凤凰机场
铜仁凤凰机场 CZ3993 21:50——00:40
北京首都机场T2
住宿:
佛光大酒店(梵净山脚下)
行程安排:(本篇游记记录的是Day2的行程)
Day1:北京首都机场T2——铜仁凤凰机场T2——江口县城(牛肉粉)——地落湖水库——封神墥——民和镇晚餐——酒店休息。
Day2:江口县城(豆浆粉&油粑粑)——怒溪镇河口村黄岩古寨——怒溪镇午餐——桃映镇匀都村漆树坪羌寨——酒店休息。
Day3:早餐(梵净山脚下小吃店)——梵净山景区——午餐(米豆腐)——云舍(晚餐)——铜仁凤凰机场返京。
特别提醒:
1)此次行程所游览的古寨目前尚处于没开发过的原生态状态,路况不是特别好,想自驾去的朋友务必选择越野车,或是和我们一样在当地包车,还省了路问路的麻烦。
2)山区蚊虫毒性比较大,务必带好防蚊虫药水。
▲在去吃早餐的路上看到炸油粑粑的摊子,一人来一个摆个造型。
▲摆摊的阿姨说还可以往油粑粑里面塞醡海椒做馅,我上火冒痘最终还是忍住了。
▲昨天吃了盘子粉,今天吃另外一种豆浆粉。豆浆粉里面的粉是大米和绿豆制成的,和盘子粉的爽滑不同口感比较扎实,配上香葱、老豆腐、炸荷包蛋和肉丁,可以干拌也可以把旁边那碗豆浆倒进去吃汤粉。
▲拌好的粉,看看像不像面筋呢?真的很好吃,就是这一份量太大,吃完不好消化。店名我记得叫做“唐记豆浆粉”,在江口县,具体地址没记住。
黄岩位于怒溪镇西北角,始建于明代,现有50户267人,90%以上都姓孟,均属土家族,属于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整个村落依山而建,溪流环绕,呈组团状分布,主要包括古井、造纸坊、土家筒子屋、溪流、古树、石磨等环境要素。黄岩方圆1.5公里内还分布着沈家洞(凉风洞)、千年神龟石、犀牛石、大峡谷、情人谷、黄龙洞等多处可开发利用景点,同时还保存着傩堂戏、金钱杆、造纸、哭嫁哭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去的时候村子里正在修缮道路,一进村子就看到这样一头驼着修路用的砂石的骡子。
▲它就这样自顾自驼着东西往前,主人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好奇的问了下才知道骡子竟然也认路的。
▲又是一栋上百年的老屋,岁月和风雨就这样在屋墙上留下了它的痕迹。
▲房子结构一角,这色调,怎么看怎么喜欢。
▲门牌号,当时就这样随意拍了一张,回家看到当时拍的人像特想给那些有一面之缘的老乡寄过去,但快递到不了,普通信件怕丢,挂号信没有收件人姓名怎么办?
▲历经百年历史的窗户,时间铸就的不完整的美,颜色美的不要不要的。
▲窗户上的雕花,我觉得我爸肯定会喜欢这里,各种木质建筑、雕花。
▲超级乖的小黑狗,主人说他叫“四眼”,我觉得此时小黑的内心戏是“眉毛长得抢戏,怪我咯?”
▲看到这座二层木质小楼的时候大家都在咔嚓咔嚓拍玉米,只有我在想象二楼有个漂亮的姑娘准备往下抛绣球(内心忍不住的给自己加戏~~)。
▲又见熏烤烟的房子。
▲这家应该很久没有住人了吧?一层各种木柴、木板。
▲出来晾晒烤烟的老人。
▲一条条的挂好,相互间要保留足够的空间通风。
▲老人就这样不急不缓,做着自己固守了大半辈子的事,与时间温柔的相处着。
▲回头再看一下刚刚走过的路。
▲好巧又碰到大叔。
▲大叔看我又在拍他,就邀请我去牵一下骡子,说它很温顺,然后我就牵着骡子留念了一张,想看的去我微博翻,就不放在游记里吓人了。
▲认识这是什么吗?同行的小伙伴科普说这种植物叫“小刀红”,红色花朵可以用来染指甲,毛茸茸小骨朵可以剥开戴在耳朵上做耳环。
▲从小因为怕疼不敢打耳洞,让哲姐帮忙给带了三只“天然耳环”臭美下(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
▲这种看起来好像小西瓜的植物超可怕,叶子和枝干上不仅有大刺,还有很小的细细的毛刺,我拍照不小心碰到了叶子,然后胳膊就起了一串的包,刺刺、麻麻的,特别难受,涂了驴子的药膏直到旁晚才消退。
▲返回怒溪镇吃午饭,炒笋干,吱扭吱扭的,特别有嚼劲,是腊肉之外我最爱吃的一道菜。
▲凉拌黄瓜。
▲酸辣土豆丝,辣椒好,炒出来的土豆丝也超级下饭。
▲炒腊肉,香的留油,有些后悔没在当地买些烟熏腊肉回来。
▲土鸡汤,特别的香浓,肉质也非常的细嫩。
▲红红火火的粉蒸肉,据说是加了红曲粉在里面。吃饱喝足,出发去漆树坪羌寨,据说那里的萝卜猪和刨汤超级好吃。
桃映镇匀都村漆树坪羌寨位于桃映镇东北部,位于黔东名山梵净山东麓海拔1200米的香炉山上。羌寨现在有75户,289人,漆树坪羌寨是贵州省内唯一的羌族聚居村寨,至今仍保持古朴独特的羌族风俗,羌寨的羌历年和沙郎舞、皮鼓舞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桃映镇是江口地区萝卜猪最集中的养殖基地,来了自然不能错过羌寨中的特色萝卜猪刨汤了。
▲在羌寨村口看到的景色,远处好似有一处梯田呢?
▲近处刚刚收割过的水稻田。
▲寨子入口有一棵百年历史的古树,树上还有一个代表了羌寨图腾的羊形图案。
▲漆树坪羌文化陈列馆的门口同样悬挂了羊的头颅。
▲听说我们从北京远道而来,羌寨里的村长还特意穿了羌族特有的服饰过来,给我们讲解羌文化陈列室里面的各种农耕、狩猎、祭祀时的用具。
▲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人和他家的大黄狗。有没有发现右边屋旁边的那些树皮?是用来代替瓦片遮风避雨的。
▲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的狗狗,你还能看到它吗?
▲偷拍一张路边唠家常的老奶奶
▲墙上随意生长的花朵。
▲咦,这里怎么有两个重叠的尖尖的屋顶呢?
▲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院子里还晾晒着山竹笋,但家里没人。中间是堂屋,两边是起居室,两侧厢房分别是女儿的阁楼、厨房和牛圈、马棚等。
▲窗户上工匠一刀一刀雕刻出的图案,据说雕刻这样一个图案需要四个月的时间,而这件古屋一共有这样的六扇窗户,完成这么一副完成的作品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呢。
▲村民说这种果子叫桐子,百科搜索同类植物又名油桐、桐子树、油桐树,用桐子榨取的油叫做桐油,不可食用。羌寨里面的建筑大多为木制结构,将桐油刷在木头表面,防腐、防水、防蚁虫,上图窗户上的木刻雕花就是刷了桐油的。
▲这几个漂亮的果子叫茶子,百科搜索同类型植物又名油茶、茶子树、油茶树,用茶子榨取油叫茶子油,可食用,据说茶子油的维生素E含量是橄榄油的2倍,营养价值极高。
▲错落有致的竹制小凳子,我坐了下有靠背的很舒服。
▲这户人家的窗户图案就是羌族羊图腾。
▲晚餐来村长的弟弟家蹭饭,一进门负责添火烧饭的大叔就说看我好眼熟,问我是不是之前来过,好和蔼的一个人。
▲村长的弟弟亲自下厨给我们做铜仁特色的刨汤和红烧萝卜猪。从厨房的小窗望去就是远处连绵不绝的绿色,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的菜肯定特好吃。
▲等晚餐的时间在院子里溜达,村长介绍说这就是茶子树,开的花还真和茶花有几分相似呢。
▲茶子不仅可以榨取可食用的茶子油,油渣还可用来洗头,可以去屑,还可以滋养乌黑秀发,不过具体操作方法比较复杂。另外一个比较简单的用途是将油渣做鱼饵钓鱼用,据说鱼儿都爱吃这个东西。
▲看样子应该是豆腐,因为红烧的萝卜猪太好吃,好像根本没顾上吃这道菜。
▲其实这是一盘炒蘑菇,本地特有的蘑菇,颜色为紫红色,乍一看还以为是鸡胗肉(我是有多爱吃肉~~~)。
▲每餐必备的炒辣椒,同样是海柿子和辣椒的组合,酸甜辣三种味道的组合,比较香,非常下饭。
▲爆炒猪肝,补血、补铁,女生要多吃点。
▲我研究了半天这个到底炒的是什么瓜,后来在厨房看到了主人刚从后院摘的小南瓜才明白过来,在众菜皆辣我独清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吃了几口解辣。
▲今天的重点菜了,红烧萝卜猪,那叫一个香啊,一边编辑文章一边对着图片流口水,而且猪皮位置有点QQ焦焦的,太好吃!据大厨介绍萝卜猪是因为体型形似萝卜而得名,萝卜猪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山间放养的,平时吃得也多是米糠、青草、玉米、南瓜藤等粗粮,所以其肉质细嫩,吃起来更加的美味。
▲金灿灿的锅巴饭,突然有些饿了。
▲猪肝有了,红烧萝卜猪有了,猪血、猪杂等提前处理至断生,用秘制酸汤大锅炖煮就成了贵州地区有名的刨汤了。其实很像是酸汤猪杂火锅,猪血嫩的duang~duang~的。
▲南瓜藤和南瓜花做的汤,清香好喝,我和哲姐后来干脆一碗一碗的盛了吃。
▲吃完晚饭,站在院子中遥望远处寨子里冒出的袅袅炊烟,忍不住想到那句“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门游走真的不仅仅开阔自己的视野,有时也会增加一些细腻温暖的小情怀呢。
预告,明天将去到风景如画的梵净山,不仅有你们一直提醒我吃的米豆腐,还近距离揭秘在贵州吃的那些粉到底长什么样子,敬请期待!
打今儿起,我也是有公众号的人了!扫描二维码或搜索nns_0625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