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10-19 23:51:51)
标签:

贵州

锦屏

隆里古城

印象

分类: 足迹印记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 锦屏印象
 
   
 9月16日,随区优秀科技人员疗养团,人生第一次搭高铁,从杭州出发六个多小时后到达黔东南州的三穗站,也是第一次真正踏上贵州的土地。而后走天黄高速去锦屏,公路沿山岭展线,遇堑架桥,逢山凿洞,汽车疾驰在山巅。车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波澜壮阔,“十万大山”真是名不虚传,令人震撼。导游说,锦屏因其境内青山似绣,秀丽如屏而得名,居住苗、侗、汉等19个民族。境内资源丰富,被誉为“杉木之乡”、“水电之乡”和“舞龙之乡”,传统的10余万份民间林业契约文书,在生态保护上树立了世界性的典范。
锦屏夜景
 
 
到锦屏已近黄昏,入住锦屏地理位置最好的酒店,进入房间,窗外俯瞰,清水江一桥飞跨,华灯初上,对岸的城区依江而建,此时刚进入黄昏模式,在雨雾罩下,灯影朦胧。
用完餐,走出宾馆,已是灯火璀璨,走在大桥上,看三江交汇处,长桥卧波,高耸的文书楼,流光溢彩,与勾勒在街道公园上的霓虹灯相得益彰,桥下江水滔滔,波光倒映,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耳目一新。
 
 
跨过清水桥,依沿江而建的江岸公园前行,处处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影影绰绰间,风格与江南不同。走下江堤许多级台阶,江风吹拂,流水湍急,有种感觉江水一定特别清澈,特别清凉,想象着这里的江鱼也应该特别特别鲜吧?!以至于在锦屏的日子里,顿顿问餐厅要上清水鱼。忽然几点雨点袭来,于是赶紧加快脚步,躲进风雨桥,这风雨桥,供人们躲风避雨,也与江南的廊桥有异曲同工之妙。风雨桥由石拱桥和木制风雨廊组成,桥脊梁上“双龙抢珠”、“丹凤朝阳”雕塑造型在灯光照射下栩栩如生,犹如腾空飞跃,
飞檐流丹,翘角凌云,长廊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民族风情彩画。因一天舟车劳顿,无意细细观赏,匆匆走过,还是感觉别有韵味。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隆里古城
   
根据安排,次日去隆里古城。导游的口才很好,一路向我们介绍着隆里古城和苗侗文化,说隆里的居民,与锦屏别处不同,以汉族为主,多为明代屯兵的后裔,其祖先来自中原江南的江苏、安徽、江西等省,流传下来的文化也以汉文化为主,糅杂当地苗、侗文化元素。
   
汽车行驶了约一个小时,导游说山下便是隆里古城,透过车窗,但见隆里古城建在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交通,四周群山环抱,宛如江南小镇。车停游客中心,游客似乎很少,没走几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翘角飞檐古城楼,“叮叮当当”的风铃声从空中飘来,城门上“青阳门”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青阳门是东门,又名戍门,门上建有三层高戍楼,当年是官员、军队等进城之门,取“紫气东来”之意。进入城门,恍然间如踏入一条远古的时光隧道,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徽派建筑民居,家家户户挂满灯笼,清一色的山墙翘角凌空,镶嵌彩色花纹框边,或花鸟虫鱼,或山水人物,灵动自若,栩栩如生。
 
 千户所衙门位于古城中心,从城隍庙进,可见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的地方,后人在其内建立龙标书院,从观音庙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戏台。往南称“蜈蚣街”,宽八九米的鹅卵石铺就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头朝观音堂,脚朝下南门口,两旁院落鳞次栉比,
外八字的大门挂有屋主籍贯身份的匾额,如“关西第”、“科甲第”“书香第”等,南门称“正阳门”。从南门到西门,街巷纵横交错,建筑整齐和谐,古寺、古庙、古井、古宅众多,无奈同行者步履匆匆,天空中还下着雨,来不及细细品味。西门称迎恩门,西门和南门都是两层戍楼外,还设置两道城门,城门间设90度转角,似“瓮城”,据说隆里人称这种结构叫“勒马回头”。

   
一转眼同行者不见踪影,七拐八弯,紧紧赶上,终于在北门才看到他们的背影。古语中“北”、“败”音相近意可互通,无疑犯了兵家大忌。故北门常年闭门不开,并在楼上供奉菩萨,祈求平安。从北门到东门,是一段城墙,城壁上设“天灯座”。

   
匆匆游览完隆里古城,城门设置虚虚实实,让人感到“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虽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保存依旧完好,每街每巷,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隆里古城就像一本书,一本读不尽看不完的书。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登高锦屏
 
  
中午从隆里古城返回,下午自由安排,在宾馆休息了会,就去闲逛锦屏县城。锦屏县城处三江镇,是清水江、亮江和小江等三江交汇的地方。站在清水江大桥上,但见清水江从脚下穿城而过,使三江镇形成3条河谷地带,横跨亮江和小江上的两座石拱桥,建有侗族风格的风雨桥,
似长虹卧波将两江四岸连接起来,高耸的文书楼巍峨耸立,远处青山连绵,云雾缭绕,一派和谐景象。只是新建的高楼,现代气派,与全国一个模板,缺乏民族特色元素,难以跳出千城一面的现象。

   
过了桥,沿S202盘山公路而上,山坡很陡,吸引我眼球的倒是依山而建的一幢幢木制吊脚楼,这些木屋或两层或三层,错落有致地建在山坡上,石级很窄很陡也很悠长,曲曲折折地将家家户户连接起来,显得特别和谐,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这些先民留下的建筑,有的无人居住,有些歪斜破旧,有的却还有居民居住。眼前这片木楼群,仿佛是从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似乎一开口就能呼吸到生命的气息,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暖暖的温度。

   
走到山顶,天空又飘起雨丝,便赶紧下山,途中见路旁树立着一块“地质灾害警示牌”,也许有朝一日这片木楼将会消失,毕竟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但锦屏又有什么能让我们感觉与众不同?看着山下土洋混杂的街道,即将新建的高楼以及混凝土仿古建筑,锦屏这方水土将以什么来唤起乡愁,将以怎么样的面貌让我们这样的外来者留下深刻印象?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还是现代气派的现代建筑?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2018-贵州行(一)]锦屏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