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妃江徒步,感受幽谷丹崖传奇
(2018年4月29日)
四年前的那次韩妃江独行,除了沿途的山、水和风景,沿途村民的那份真、善和乡音,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以至于每年春来时,就会萌发重走的冲动。对于新昌的照片丹崖地貌和韩妃江,也常常在驴友间说起,乃至去年发帖组队,无奈天公不作美,活动取消。虽然这次天气预报是阵雨,且雨量中到大,清晨起来,虽天色有些阴沉,但还是毅然出发了。
任胡岭-大岩岗-里白岩,一路古道相伴
大巴奔波三个半小时,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来到任胡岭的岭上,眼看一队驴友高举“游侠客”旗帜,鱼贯而上,于是我们便下车尾随同行。任胡岭村坐落在一个山谷中,而村口依山而上的路口,就是通往大岩岗和里白岩的古道,如今除了局段新砌的水泥台阶,许多还是早先的弹石路面,基本完好,也更有些古韵。大概半个小时,便抵观音殿。观音殿背靠巨崖,称大岩岗。过观音殿,沿山脊而下,便可抵里白岩村,这段路因上香需要,香客集资建了台阶路,并刻“富祥岭”。白岩村一带位于台地上,一马平川,于悬崖之上,崖下山谷,称十里幽谷。
里白岩-倒脱靴-石门坑-韩妃江,神奇的丹霞地貌
从里白岩村村口的观景台边,依古道而下,山道越来越陡峭,此时山涧传来"隆隆”水声,透过树丛林,一条白练隐约可见,再往下,山越陡,路逾险,抵山涧,空谷传声,溪水穿过一个个葫芦状的洞窟,形成一个个瀑布飞泻而下,落入一泓碧潭。
复翻上山涧十来米,转过山口,但见峡谷中冲天而起一座蘑菇般巨岩,远远望去,活脱脱一只到置的长筒靴,靴底朝天,故取名倒脱靴,其形秀美,恰如三寸金莲所着,莫非仙女遗落,呵呵,想远喽。大家纷纷凹造型与之合影,更有美女仰天抬腿提靴与之pk,还在此38人大合影。
继续沿陡峭的山路下探,来到谷底,可谓别有洞天,三面悬崖,壁立千仞,一面开口,形成石门,中有飞瀑,姿态婀娜,如雪舞,似珠玉落盘,谷内卧石横陈,溪水穿行其间,清澈见底。已是正午时分,掬一抔清泉,洗去一路风尘,分享午餐的同时,听流水潺潺,与清风为伴,暖暖的阳光从洞顶洒下,此情此景,唯有此地!
半小时后,我们重整行囊,从石门出,沿山道而下,约2公里,便到石门坑村。石门坑,依旧保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斑驳的泥墙,青灰的小瓦,木制的门窗,唯一现代的建筑便是从山顶蜿蜒而下的水泥公路,唯一现代的印记便是写在墙上的手机号码,而村民的淳朴依旧,搭一个简易的木棚,手工茶、笋干、小京生、土豆腐、土蜂蜜,依次排开,价廉物美,小吃店,开水免费,可惜我们到倒脱靴时已是十二点多,部分驴友已饥肠辘辘,遂就地用餐,不然到这里,一碗热落落的炒年糕或汤米粉落肚,一定畅快无比!
过石门坑村,沿石门溪而出,古道蜿蜒,古桥卧溪,溪谷两侧危崖壁立,典型的丹崖地貌,火山凝灰岩垂直和横向过渡地壳运动,雨淋、风蚀和重力作用,形成千姿百态的岩崖台地,溪中一块块形态各异孤立巨大的岩石,对应着崖壁上塌落的痕迹。而利用溪中巨石作为桥墩,架上石板而成的桥梁,在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被我称作是桥梁的经典之作。
韩妃江溯溪而上,寻觅那段凄美故事的发生地
相传隋炀帝被宇文化所杀,其子杨桐继位后又被王世充废杀。桐小儿杨白携韩妃南逃,迷路与此,时已黄昏,乡人云“前面还有三十六渡,渡渡要脱裤”,韩妃心力不济,深感前途未卜,便投江而死,此乃韩妃江之由来。今日天气预报说有阵雨,原计划顺溪而下到千丈幽谷,担忧山洪季节涉溪风险,便决定溯溪而上,也为去一探韩妃庙的神秘色彩。
韩妃江二十里幽溪,两岸青山,千岩竞秀,绿树婆娑,山花烂漫,丹崖赤壁,奇岩怪石,行在江边,走路便是观景,景随步移,一步一景,同行的驴友说拿起相机,随便一按便是美片。其中被称作通天饭甄的巨岩,也是一座山,景色独绝,饭甄朝天,高耸入云,依水而立,崖壁刻痕道道,如木板块块,眼前的巨崖、碧波,还有沙洲上的芳草萋萋,让人流连忘返。
逆水而上,过下洲村去韩丰村,一路水泥马路,只是难觅当年古道,这可苦了驴友们,不时有问,到了没?我说不知道。遥想当年韩妃,风餐露宿,饥肠辘辘,前途茫茫,后有追兵,何等的无助!途中,倒觉得如果能下雨,一来水色空濛间,景色也许会更美,也许更能体会那凄风苦雨的那段历史故事。
到韩丰村,已近五点,杭绍台高铁穿村而过,铁手正在肆意拆去村庄,灰尘漫天,虽然江边的韩妃庙和山崖下的金岩殿依旧,大家已无心流连,我与阿鲁两人也只是匆匆转过一圈,算到此一游。
通天饭甄
金岩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