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乌石山,勇者前行
(2018年4月1日)
站在突兀险峻乌黑的山崖上,俯瞰脚下金黄的田园风光,会是怎样的感受?正值油菜花季,行走龙游乌石山的最佳时机到了。于是请秋老发群英帖,特警示,恐高者勿报,穿防滑登山鞋,禁高跟鞋。眼看气温飙升,大有入夏之感,山脊线路无水源,又提示多带水。又请秋老带上绳索备用。
4月1日,37位驴友乘大巴来到建德龙游交界乌石山下,前方公路被路障所阻,只容小车通行,下车打听,说前面不到一里就可到乌石寺的古道口,便弃车步行。路旁,金黄的菜花摇曳,,蓝天下,山峦蜿蜒起伏,犹如怒吼巨狮,山坡上,一簇簇、一丛丛鲜艳的杜鹃花,星星点点染红了裸露的山坡。
通往乌石寺的上香古道,看来有些年头,岁月的沧桑印在一级级蜿蜒的石板台阶上。据说乌石寺建于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又名招庆寺,是一个历史悠久和相当规模的古刹,坐落在古道尽头的半山腰,竹木掩映间,背依巨崖,“山如削铁,悬瀑千仞”,禅音缭绕。我们无意请香拜佛,便匆匆穿寺而过,从后山一条野路而上。不久就到第一道“石塌皮”,数十米的巨岩面,虽然有些艰难,但因岩面粗糙,轻松通过。经过一段丛林,来到第二道“石塌皮”,比第一道更陡更高,驴友童心一马当先,拉起绳索,大家撅起屁股,四肢落地,把祖先留下的“猿猴”本能,淋漓尽致,有驴友笑喊“看,今天可以评选最美屁股了”,嬉笑间,一个个艰难的爬上崖顶,已是气喘如牛,脸色微变。脚下这是火山岩堆积而成岩石,亿万年来大自然神工鬼斧雕琢,形成一道道悬崖峭壁,一座座巨石嶙峋。
登上崖顶,一簇簇,一丛丛杜鹃花,点缀在漫山满岗灌木林里,红的似火,紫的如霞,在这样的山脊上前行,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山脊绵延起伏,两边是青山叠嶂,危崖耸立,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来时的车上,以及一路提醒大家“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一步一个脚印”,翻过几座山岗,最险的一段便呈现在眼前,宽不过盈尺,犹如“鲫鱼背”,两侧崖壁深渊,几乎人人都屏住呼吸,靠屁股着地(包括我自己),挪动向前,不容一丝疏忽,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看着所有队友安全通过,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
又翻过N座山岗,自然不在话下,终于可以下山了。也到验证“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时刻,除了陡峭的山路,更可恨的是一路的小石子,一不小心会让你人仰马翻,还有浮土,让你无处落脚,可谓步步惊心,而半山腰那几座高大的悬崖,站在崖顶,领略山风的吹拂,俯瞰山下金黄的田园风光,应该是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
来到山脚,是一个叫东山的小山村,走了一个环线,全程约10公里,用时约5小时。到过安徽的龙须山,三门的隐龙山,今天的线路绝不亚于那样的惊险,而沿途的景色,尤其是在这样的季节,一路山花烂漫,乌石山环线似乎更胜一筹,因此被驴友称为“浙江最美山脊线”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去乌石山,也许给平庸的生活带来一点惊险和刺激,排除一个个艰难险阻,眼前便是旖旎的前程,勇敢和坚强的迸发,也许真的可以让我们勇往直前。当度过一个个难关,以及一个个小插曲,作为组织者,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问“值得吗?”,扪心自问,真的很想与大家分享这样的美好,但万一呢?还是让我引用网上一位九华山驴友沈陌在乌石山游记中的一段话,“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最美的事,是与你一起看山、看水、看风景里的你和我。。。”
鲜花与石崖,刚与柔,红与黑,相得益彰
查驴行攻略时,每次看到这段路,脚底就有异样的感觉
而当它呈现在我面前时,收起相机,调整呼吸,绝没有退路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鲫鱼背上,驴友接踵而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