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月和山,收拾一路美好
(2018年1月14日)
明朝长沙太守洪钧“和山不墨千秋画、湘水无弦万古琴”抱联中的“和山”,就是指月和山,也因为当年明朝进士方廉在山顶择屋鸡鸣读书,让月和山闻名十里湘溪。第一次登上月和山,正是黄叶飘零的季节,记得那次从湘溪石岭脚沿山坞到考坎坞,然后穿越竹林直上月和山,左转下山到和山村,还看了当年洪太守手植的乌榔树,转眼已有八个年头。
这次再次组织登月和山,想走不一样的路,事前与湘溪的书记联系,规划出从湘溪石岭,沿山脊上月和山,然后右转下山到永昌青何村的新线路。
三九寒冬季节,38位驴友迎着寒风在湘溪新村下车,在高大的石岭牌楼旁的游步道上山。游步道依山脊而建,翻过石岭,便是原生态的土路了。平缓的山岗绵延起伏,落叶铺满路面,走在上面软软的,“沙沙”作响,脚感特别好,两侧低矮的灌木被当地村民收拾得干干净净,阳光透过树隙,留下斑驳的光影,这样的路,这样的阳光和空气,是驴友们的最爱。拽杖而行,渐渐汗湿后背,翻过月和山主峰,海拔不过473米,来到老山顶,一座破败的老月和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山墙大都已经坍塌,断垣残壁,木屋架苦苦支撑着半爿屋顶,十来尊菩萨被东倒西歪的木料和蜘蛛网覆盖,可谓“自身难保”,山门也靠几根枯木硬撑,此番景象,令人唏嘘不已!这样一个清幽之所在,翠竹摇曳,想当年方廉曾筑室于此,秉烛夜读,借月咏诗,也造就了他如清风明月般清廉,虚心向上的为官之道。
在老月和殿的坪地上喝酒聊天后,沿新辟的林道继续前行,约百米,便是月和山垭口,林道分叉,左边豁然可见新月和殿,景象自然好了不少,两殿规模相似,不同的是老殿朝永昌青何,供奉玄帝,新殿面朝和山村,供奉观音。站在新殿山门,但见远山逶迤,脚下湘溪蜿蜒,青山绿水间,村舍俨然,错落有致。
从垭口左转,一行人顺着曲曲折折的林道而下,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有些刺眼,洒在身上颇有阳春三月的感觉。林道的开挖,也敞开了沿途的风光,远山如黛,层峦叠嶂,山脚青山如螺,竹林似毯,青何村就散落在一道道山弯里;林道上,野草枯黄,一路到也轻松。
到山脚的产坞自然村,沿着宽阔簇新的柏油路而出,路旁是齐刷刷绿油油的早竹林,年末年初,当人们将鲜嫩的油焖笋端上餐桌,也是这里村民大把大把数钱的时候,想想也是开兴的,约2公里,到民政自然村。在村口,见到周末回家喝上梁酒的同事小许,询问她如何去日新桥,她说很近的,左转沿溪约七八百米路,并热情地送我们到路口。村口的溪叫永昌溪,我们逆流而上,清澈的溪水潺潺而下,转过一个弯,远远望去,一座三孔石拱桥横卧溪上,碧水倒映,青山环抱,古韵十足。旧时,此桥是新登、临安两县间必经通道,也是如今富阳临安两区的交界桥,两地也都将此桥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完日新桥,大巴已经在14省道两区交界处等我们,今天的行程全长约12公里,拔高约600米,强度适中,风和日丽,一路好心情。
线路起点--新登镇湘溪石门岭
石门岭游步道
翻山越岭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色,总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几眼
叉起腰,有种指点江山的味道
大气磅礴,空灵透彻,从心底里呼出一口气
用得着这样的姿势吗?
一排排电塔,在这里仿佛成了一个个音符
你看!你看!那蓝蓝的天!
来点小刺激!
老月和殿,沧桑感油然而生
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新月和殿
新殿前,即使那飞渡的电线,有些杂乱,也挡不住你的美
(山脚的和山村)
下山了
永昌的风光,丝毫不差
山脚的青何村
林道
在这里,可以看到月和山的侧影(最高点就是)
苍翠掩映间的小山村
青何村道
沿着永昌溪,去访古桥
我看桥上的人
桥上的人,看我
日新亭
(部分图片来自驴友,部分图片手机拍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