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一日(上):平遥古城
(2016年11月7日)
这次去山西,只有目的是参加老同学嫁女儿的婚礼。顺便选几个地方转一转,以弥补至今尚未踏上山西这片土地的缺憾,同学盛情款待,也是预料之中,因此每顿饭都是奔着特色而去,山西的面食名扬天下,自然顿顿都换着花样,在山西会馆吃了许多面点,在五台山吃大铁锅菜,餐餐汾酒相待,酒过数巡,晕晕乎乎间,竟然已报不出吃了多少美食。
从五台山下来,到太原一顿狂饮,又连夜赶到介休与老同学见了面,道了喜,老同学说他将按照当地传统风俗为女儿办婚礼,我看当地婚礼程序之繁杂与讲究,远超我们江南农村的婚礼套路,于是我们干脆让老同学为我们安排车辆和随从,让他安安心心去操劳婚礼,而我们也乐得在附近转悠游玩。
听说平遥古城那是非去不可的,距介休不过30多公里路程,于是一大早就奔平遥而去。一路上,谈谈风土人情,想这山西,那么多名胜古迹,大都可以与陕西、河南相提并论,但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在浙江、在杭州却很少有独立的旅游线路,近几年在中央台搞了个“晋善晋美”的广告,仿仿佛佛间,才略知一二,也许造物主对山西的眷顾,随便往地下一挖,就可以掘出一桶桶乌金,对这一元二元的门票小钱不屑一顾,花在开发旅游的心思用得少了一点,因此旅游的外部环境还是欠缺不少,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好在眼下的当朝头脑们已经认识到这只金饭碗的无限潜力,也千方百计想擦亮这些金名片,并付诸行动,若干年后应该会有大力改善吧!
到了平遥,换乘城内电瓶车,到北门爬上城墙,整个平遥古城便呈现在面前,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井然有序,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两侧店肆林立,黑瓦青砖的大院,轮廓起伏,炊烟袅袅,仿佛回到明清时代。导游介绍说,平遥古城墙最早建于西周时期,几经加固,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外壁砖墙。从城墙下来,驾驶员驾着游览车熟练地穿过窄窄的街巷,来到平遥县衙。据说县衙始建于北魏,定型于明清,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整座县衙主从有序、错落有致、布局合理,颇具规模,我们按中轴线一路转下来,仅从各厅堂的命名和对联,就可以让人处处感受到历代官员勤政为民和公平执法的训导,如亲民堂、勤慎堂等,又如衙门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费心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上联劝导百姓,下联告诫官员。还有大堂联“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道出为官之道仰仗百姓。有一联更为有寓意,说“与百姓有缘才到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下联中的“愧”字上少一点,将这点移到“民”字横上,意谓少一点愧,多一点民心。
参观完县衙,沿古街漫步,店铺林立,各式小吃、土特产琳琅满目,还有许多镖局、药房、票号的展览馆,需凭票参观,我们选择了其中的镖局展览馆和日升昌票号,领略了晋商悠久的历史,印象最深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年间,是中国民族银行也的先驱,日昇昌三字,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念都是“日日升日日”,其业务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以“汇通天下”而著称,还有票汇,在当时就有水印应用。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许多景点来不及游览。但已初步领略到这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县城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相信这座古城的将来会更美好!
在城墙上俯瞰城内,街道井然有序,袅袅炊烟,据说城内还居住约5万居民
城墙
瓮城
城楼
平遥县衙
亲民堂
检察院
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
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
【大仙院对联】
琉璃屋脊
古城老街
从上向下,从下往上读,都是日日升日日,可谓寓意之巧妙
日升昌票号---汇通天下
皇者之气
【水印】仔细看四个角
街边小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