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2016-11-03 01:19:24)
标签:

瑞士

德国

交通

记录

分类: 足迹印记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从日内瓦机场出来,到法兰克福返回,我们便融入了当地的交通,由于大家所从事的交通工作,于是一路走一路看,谈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一路的交通。一路所见,聊以记录,权作此行收获之一。
 
   一、公路及管理
 
   瑞士德国的公路与国内一样,分为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
   世界上高速公路最早建设的就是德国,1922年为了战争需要就开始建造了,因此具有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们沿途所见的高速公路,大多也为四车道和六车道,分限速和不限速,限速的一般为100-120公里/小时,货运车辆下降一个档次,当然大多数路段是限速的。而从高速公路的设计思路看,当地大多采用路堑式路基设计为主,路面排水采用地下管涵排水,而国内(尤其是江南地区)大多采用路堤式路基设计,路面排水采用地面排水沟为主。这两种设计当然各有利弊,也与地形地貌地质、气候降雨等因素有关,但路堑式设计两侧设为低矮边坡,车辆一旦驶出路基也不至于翻下路堤,从安全上也许更可靠一些。从总体上看,欧洲的高速公路更重视使用功能,而国内建造的高速公路尤其是近期建造的,许多可以称为高大上,如中间隔离带,当地大多采用1.0米左右的简易绿化加单柱护栏,甚至直接采用连续水泥砼护栏,而国内的大多是双道护栏加修建整齐的配色绿化。当地高速公路两侧更注重与地形地貌自然衔接,与大片的草地、田野和森林等沿线环境无缝过渡相协调。而国内的路侧环境基本通过人工绿化与景观来所谓的美化,过度比较生硬,视觉效果也不够大气。途中我们还特地参观了一个高速服务区,与浙江的相比,无论是占地还是规模,都无法相提并论,但都包含了加油、就餐、购物、卫生休息等基本功能,尤其是德国的服务区拥有一个小小的儿童游乐区,这在国内似乎不多见。
   沿途我们还经过一些普通公路,连接干线公路网和城镇,基本都采用两车道,路幅与国内的三级公路相仿,甚至达不到二级公路的标准,但设计理念与高速公路相似,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开挖。在路幅布置上仅有行车道,基本没有露肩和非机动车道。由于当地的村庄大都在公路外约500米以上,很少有穿村路段,这与我国特别是像浙江这种人多地少的国情差别明显,沿途我们所说的路域环境十分良好,通往村庄的村道,对交叉口的设计非常规范,如左转道口,主线上会增加一个车道,专门给左转车辆在交叉口停车让行。普通公路上也会设置交易休息区(点)。对于非机动车通行密集的路段,会在普通公路外侧单独建设宽度3米左右的辅助道路,供行人、非机动车和农牧车辆通行。
       瑞德的公路平整、舒适,加上驾驶者良好的驾驶习惯和严格的交通法规,沿途很少见到交警或协警在指挥交通,更别说什么现场执法。当地的高速公路,货车必须靠右侧车道行驶,货车都是箱式货车,允许拖挂车箱行驶,不准散货运输,公路上就不会有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对小型车辆行驶也有一些严格的规定,如不允许长期占有主车道。由于公路沿线甚至整个国家不允许露土,很少有扬尘产生,因此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包括货车)都相当清洁,加上很少有跑冒滴漏,汽车不容易污染,所以行驶在路上的汽车都亮光光,很清爽!
   在当地开车,道路路面平整、舒适、干净,交通指示简单、清晰、明了,秩序井然,沿路两侧风光秀丽,开车确实是种美好的享受。
 
   二、城市道路交通
 
   这次走过的城市并不多,但即使在乡村小镇,所有的通车道路基本是沥青路面,很少(我记忆中是没有)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街道人行道也用沥青或者青灰色小方块石头按统一的图案铺砌,很少用其他材料。我们开玩笑说,莫非整个欧洲都有这种小方块铺砌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虽然也有车辆行驶在这种块石路面,但噪音很小,走过的路上,没有发现松动的石块,甚至很少有沉降变形的铺砌路面。  
   城市中的交通方式也是多样,有轨电车是见到最多的,三四节车厢连接一起,乘坐平稳,运输量大,靠电力驱动,污染噪音也很小。
  城市里,除了自行车,很少有其他非机动车随意行驶或停放,如助动车、三轮车、小四轮,甚至摩托车,都十分少见,交通秩序和安全也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三、交通、建设与环保
 
   我们一路汽车,除了上少女峰乘齿轮火车,没有体验铁路,但所到之处都能看到铁路的影子,就连林道这样的小村庄也有铁路通达,据说在欧洲旅行可以只靠铁路游遍所有主要城市和景点,可见铁路网路在当地是相当完善,也许欧洲各国不像我国这样幅员辽阔,高大上的高铁我们没有见到,但爬坡能力强大的齿轮火车,早在一个世纪前便已诞生,可见其铁路悠久的历史。
   我们参观了安迈的沥青拌合楼,沿途还见到有些公路和街道在维修,都会将破损路面的沥青废料全部收集起来,集中再生利用。目前他们再生利用料中废料比例已经高达70%,降低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资源的开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一路走来,始终可以感觉到他们对大自然的呵护,譬如取土,他们开挖地下的优质材料用于筑路,又将废弃材料填埋在取土坑,然后复绿。又如政府扶持公路养护企业统一规划,形成系统的沥青加工场地,建筑材料就地开采就地加工就地使用,既减少路用材料的大量运输,节约成本,又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对道路环境的影响。还有利用严格的施工工艺和优良的机械设备,优化路面结构,减少资源的需求。
   当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友好利用,不仅仅在交通领域,在他们的传统建筑,主要结构是石料拱形结构,既坚固又防火,与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有显著的不同,从受力上说是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的区别,木结构建筑抗震能力强,但易霉变、虫蛀和火灾,因此建筑维护难,而石材建筑恰恰相反,因此在欧洲上百年的建筑比比皆是,据说欧洲建筑的平均寿命高达上百年,而国内建筑,自从引入水泥(所谓洋灰),与中国工匠几千年来对木结构的认识相比,无论是对材料性能,施工工艺还是后期养护,都有认知不足,于是国内建筑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年,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的浪费难以计数。另外他们对建筑和生活的认知区别,我们所见的乡村建筑,外墙基本是用砂浆抹面加涂料,基本不采用釉面砖,更别说大理石甚至干挂,外墙颜色采用浅色调(浅灰、淡黄、浅绿、浅蓝等)和白色,隔几年就重新喷涂一下,时时清新。
   无论是公路、铁路,车站、机场等交通设施,他们都会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经济、实用、耐久放在第一位,融合自然,讲究品质,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而不片面追求速度和进度,还是在其他领域,如机械制造、化工冶炼等,甚至第三产业,都会采取同样的科学精神。
   由于途中拍摄很困难,本片图片质量和数量都不尽人意。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蒙特勒游步道的一块交通标志牌,很有意思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蒙特勒的老铁路,除了电气化改造也许没有动过,上世纪中叶建造的桥梁至今还在挑重担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齿轮轨道,听起来新奇,但一百年前就已经铺在少女峰上,并沿用至今
这就是在温根车站,结构较复杂的道岔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瑞士苏黎世的有轨电车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苏黎世古老的火车站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苏黎世著名的金融中心班霍夫大街,只允许有轨电车通行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德国富森的建筑,外墙都用涂料粉刷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瑞士的公路与铁路交叉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瑞士与德国公路的区别,瑞士的护栏与国内的护栏一样是波形钢制护栏
德国的护栏是这种凹型钢制护栏
欧洲的国界没有明显的标志,公路也无缝对接,也许可以通过公路护栏的区别,来辨认在那个国家[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德国公路施工时的取土坑,结束后回填绿化恢复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瑞士的道路维修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德国普通公路的简易休息点匝道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德国普通公路、非机动车道与地形的衔接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德国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停车位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购物区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咖啡吧
 
 

[2016瑞德行(9)]一路行,看瑞士德国的交通

看到高速公路的迷你儿童游乐场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