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2016-03-24 08:26:43)
标签:

浙江天台

国清寺

隋塔

隋梅

古寺

分类: 探古访幽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出停车场,进入景区,远远便可见一座古塔,或隐或现
这就是传说中的隋塔了
山涧一条清澈的山溪蜿蜒而出,不惊不喧
弯弯曲曲的田垄里,是满畈碧绿的草子田,地头几丛紫荆花,迎风摇曳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一道低矮的山梁上,古老的香樟、参天的古松林和路廊构成中国山水的要素
见证着沧桑岁月和世事变迁
这段山梁,成就了国清寺的四面环山独特地形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进入南大门,浓荫蔽日,古木参天,连绵玄黄的围墙
有一种“幽然”的感觉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过寒拾亭,跨丰干桥,迎面是“隋代古刹”的照壁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一行到此水西流”,一个关于唐代大数学家一行的故事,后人立碑记之

 一行因穷大衍。自此访求师资,不远数千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日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导达耶?’既除一算,又谓曰:‘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授其术焉。而门水旧东流,忽改为西流矣。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国清讲寺,何为讲寺?
记得灵隐、天童、径山统称禅寺,此处称讲寺,大概是讲经说法,研究佛理的地方
也就是佛学院,研究所的意思吧?!
从照壁转过,国清寺山门朝东,与众不同,称奇特之一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导游说这棵隋梅,相传是国清寺开山祖师灌顶手植
旁有天台同盟会会员陈钟祺、画家赖少其等所书的“隋梅”碑记及跋语
“文革”中,隋梅濒临死亡,经过寺僧精心呵护,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满枝头
人们都说古树也通灵性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从这里看出去,梅亭、隋梅和隋塔成一轴线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这就是说法之所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去年的一场严寒,许多香樟受冻,春风回暖,树叶纷纷落下
师傅前面清扫,身后又飘满落叶,想必又得回身清扫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鱼乐国

[影记2016.3.19]国清寺:寺成国清天台宗源





【国清寺】与其他名刹相比,位于浙江天台县天台山麓的国清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

  从自然景观来看,国内大部分古刹均选址于三面环山的谷地(如宁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而国清寺却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环境之中。出城关三五里,先见“雁塔高排出青嶂”,高达59.3米的隋塔忽隐忽现,直到国清寺“南大门”木鱼山下,才窥塔身全貌。而国清寺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转过寒拾亭,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古刹山门不知开于何处。等过丰干桥,向东数步,方见古刹山门。原来国清寺山门一反常规,朝东开而不朝南开。进山门转直弯,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进弥勒殿,国清奇观“到眼宛如展画屏”。这就是国清寺匠心独运的建筑布局的“起、承、转、合”。

  除了自然景观外,国清寺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清寺已成为名扬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