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上周末的台风过后,气温骤升到了三十开外,本周末,雷暴天气又如期而至,但昆虫户外一贯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照常推出了出汗排毒的登山活动--五云岭大回环。
沿壶源溪而上,至湖源乡新三村与诸暨交界处有一条岭叫五云岭,山脚的村称五岭脚村。此处深山邃谷,峰迴水复,林密苔滑,今天又是暴雨过后,氤氲中山林如洗,一行人蜿蜒进入山涧,欢乐便一路沿溪飘荡。
雨后的溪水特别大,也特别清冽。溪水漫过碇步,我们只有在石碇加块垫石,跳过对岸。
溪水穿过乱石,卷起堆堆雪。
古道石级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但湿滑无比。
古道陡峭,一路上行,直达山岭。
山岭的交界处叫五云岭,海拔714米,建有座小庙,横跨两地。
从诸暨侧下山,不久便是一条水泥林道,在悠悠的竹林里。
由水泥路上山岗,看到诸暨侧,也是群山巍峨,看上去山形奇特,网上一番收索估计称“裹马右尖”。大家稍作休整,左转沿土路山脊一路穿行,两侧草深林密,但因有人料理,路况良好。
去年秋天,我曾跟随登山俱乐部从常绿镇的黄岭翻越深坞林场到达这个山岗的岔口。按计划今天的路线是五云岭--茶叶岭--簸蓝圈--五云岭下,但我总觉得今天的线路方向存在问题,虽几次告知领队,但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也只得跟队前行。
经过一段连绵起伏的山脊线,来到了这座风光秀丽的林场---诸暨深林林场地界。
还有那熟悉的农家乐山庄,可惜哪位热情的山庄老板不在,铁将军管门。我告知领队这里确实已是诸暨林场,翻岭下山到富阳侧已是黄岭村。可又找不到去茶叶岭的路,所以领队最后痛苦拍板,考虑天气原因,为了大家的安全,原路返回!
有了那一眼满满的绿,就算折返,也让我觉得不虚此行了。
返回的路,一路穿行。最困难的是五云岭下山的古道,湿滑无比,可谓步步惊心,挥汗如雨,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的含义,也难怪这批天不怕都不怕的驴友一听说原路返回,心里就直打鼓了。
路线示意图
【本博部分图片来自手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