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2014-21]走运去,看看流淌千年的运河

标签:
大运河拱宸桥富义仓香积寺徒步 |
分类: 足迹印记 |
我们从龙翔桥沿延安路步行到武林门,过天桥,来到武林门码头,码头在运河边的长廊候船。客船除了游船,还有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定时航班,就像公交车一样,到站靠岸。因为不会像公交车一样堵车,有好多上班族选用这种交通方式。
这是新建的码头大门。
过码头,跨运河到西湖文化中心。桥面中间平铺运河的地图雕塑,桥梁栏杆用玻璃制作,玻璃上刻有世界各地运河的线路图,透过朦朦胧胧的玻璃,运河就在眼前。
记得三十年前,我从武林门码头乘船到苏州游玩,从傍晚六点到第二天六点,整整十二个小时。
那时的运河码头,臭气熏天,河水发黑,
后来通过实施沟通钱塘江,引西湖水等工程,
眼前虽然运河水还浑浊,空气中带有一些异味,但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今运河边建起的游步道,当年沿运河而建的破旧低矮民房已经被草坪、绿化带和新楼住宅区代替。
运河申遗,除了浩瀚的工程,蔓延千余公里的运河水,散落运河两岸的古迹文化遗存,应该是最有力的理由。
富义仓,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国家、省级文保单位,与北京“南新仓”,曾是运河沿岸著名的天下粮仓之一。建于清光绪年间,三间院落,三排仓库,占地8000平方。
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名“香积寺”。元末毁于战火。它曾是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当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是杭嘉湖一带佛教信徒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地位。
香积寺石塔:省级文保单位。香积寺门口有东西两石塔,西塔仅存,塔身雕刻之精美,新建东塔无法比拟。
北新关,原为码头。遗迹。
大兜弄,整修一新,古色古香,店铺门口的装饰典雅,精致。
一栋栋高楼从运河两岸拔地而起,毕竟人居也很重要。
拱宸桥: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网络)
人过桥上,匆忙中,各奔东西,
船行桥下,转眼间,分赴南北。
唯有古桥,风雨中,巍然屹立,荏时光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