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2014-04-24 09:02:17)
标签:

浙江兰溪

诸葛村

八卦

锺池

古迹

分类: 探古访幽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这是挂在兰溪诸葛八卦村口的导游示意图

诸葛村属浙江省兰溪市(隶属金华市)诸葛镇,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称高隆,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 为后汉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后裔,南宋末年诸葛亮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公迁居此地后,今有第四十三至五十五代共4000多人居住村中,诸葛村以其\"原汁原味\"的神秘文化与文物古迹而闻名。现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及厅堂有200多处。诸葛村村落布局十分奇巧罕见,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壮观,结构精巧别致,空中轮廓优美,为纪念先祖诸葛亮而按九宫八卦阵图式精心设计构建的。     (摘自网络)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第一个景点:丞相祠堂门口,欢声笑语,游客在玩踩水车

(我玩了下,悟出一个要领,要把双臂挂在水车上的横杠上,

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然后双脚踩踏板就行,水就哗哗地提出来啦~~~哈哈哈!就当热身吧!)

   丞相祠堂是兰溪诸葛氏的总祠。门庭、廊庑和供奉诸葛亮神主的享堂,组成一个“口”字形,在它的正中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正方形的中庭,从而组成一个“回”字,用于举行祭祈仪式。作为祭祈大厅的中堂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脊高十米,四根直径50厘米的松木、柏木、桐木、椿木,暗合松、柏、同、春的祝福。四十四根青石方柱使祭祖大堂显得庄严肃穆。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古柏圆弧状组成的树冠和白墙黑瓦的古民居,构成一幅端庄古朴的画面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屋脊,在白墙绿树烘托下,恍惚有了音乐的旋律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锺池,是八卦村的中心

一半陆地,一半水塘,奇妙的是,这个钟池从高处看竟然是一个太极阴阳鱼的形状

在八个山包的中央腹地,挖了一个水塘,取名锺池。

背依山包,面朝锺池,村落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地铺陈建造,在山包与山包之间留出八条小巷,

形成从锺池向外辐射的内八卦。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锺池沿岸的大公堂为江南唯一的武侯公纪念建筑物

现存大公堂格局为三开间五进,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门庭高翘,结构雄伟。

正门的"圣旨"匾额,

和中额枋上悬挂着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的横匾显示出诸葛氏族的显赫和威严。

大门两侧的粉墙上楷书斗大的"忠"、"武"两个黑字,

"武"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皇帝的谥号,"忠"则是亘古以来百姓对诸葛亮一致的评价。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锺池的水中和岸上各有一口水井,暗合阴阳中的鱼眼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村内一条普普通通的弄堂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村内水塘众多,其中环绕上塘沿岸四周,店铺林立,

茶馆酒馆,各种风味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所以,这里也号称古商业街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几位老人在老宅门口闲聊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鲜花与古宅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诸葛村的诸葛亮后人们继承了诸葛亮"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的耕读传家精神,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在岁月的变迁中,孕育出了浓郁的乡土耕读文化,成为文人辈出,科第蝉联的名门望族。

同时诸葛亮后裔遵从先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族训,

他们悬壶济人,精心经营中医药业,种植四季花草,珍稀药材,所制良药,畅销大江南北。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雍睦堂

 


[影记2014-03]兰溪诸葛村:迷宫一样的古村落

▲古牌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弛,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本文中楷体部分和备注部分为网络摘抄引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