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凉风吹拂 蝉儿鸣唱

(2013-07-15 07:46:31)
标签:

里黄弹

水竹坞

石梯

湖源

野猫坞口

分类: 走遍富春

 

常绿里黄弹--水竹坞--石梯--野猫岭--湖源野猫坞口

(2013年7月14日)

    今年的第一个台风“苏力”,一路横扫台湾和台湾海峡,直扑福建向西而去。杭州仅受外围影响,昨晚前半夜刮了一阵风,落了一阵雨,便月高风清,星光闪烁了。

    早晨刺眼的阳光依旧白花花地洒向大地,但“苏力”还是让暑气大打折扣,空气变得凉爽许多。

    这注定是一个驴友快乐的周末,38位驴友齐聚西站,开赴常绿山区。把车窗打开,清凉的风吹进车厢,让每一位驴友脸上露出快乐惬意的表情。

    按计划来到里黄弹村。蓝天下,村口两棵高大的千年古树又一次迎接我们的到来···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这两棵千年古树,已是里黄弹村的标志

村民爱护她们,为她们加装了围栏,开辟为村口公园,即使是公路,也为她们变窄

蓝天白云,天然氧吧般的空气,凉凉的,甜甜的,透入驴友们的心田

大呼过瘾~ ~ ~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有很多条线路可以到石梯村,今天我们的计划是从水竹坞上山的线路

这是一次探路,因为队伍中没有一人走过,况且即使原来有路,也未必能通行

穿过里黄弹,沿林区水泥路缓缓抬升

然后在水竹坞的岔路口左转,进入山路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头路难辨方向,等领队探路,一切行动听指挥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路迹越来越模糊,透过竹林,到可以看到双峰尖连绵的山冈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从丛林里劈出一条路,强行登顶,看到另一侧的风光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下山,终于找到通往石梯村的山路,山路两旁是竹林和茶园

一路走来,清风送爽,听!知了鸣唱,“知-知--”声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石梯村,是一个只有三四十户农户的高山村

一条清澈的小溪沿村而过,看,溪水里野鱼成群结队,悠闲地游来游去

这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更体现村民自觉的保护意识

引得我们啧啧称赞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从村中的岔路,不久就可以到达野猫岭,这是一条古道,两端连接湖源和常绿

先民们就是从这里走亲访友,足迹早已无踪,青石苔藓斑驳

岭上是一座古老的小庙--四洲庙,门口的条石供行人休整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一路从绿油油的竹林里下山,路旁清泉潺潺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快到山脚,对面是连绵的岩崖

危然耸立,绵延百米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也许这样的岩崖,常有野猫出没,故名之“野猫坞”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山脚便是湖源乡的野猫坞口,散落着几户农居

粉墙黛瓦,古朴端庄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屋后,竹浪翻滚,危岩耸立

村前,溪水潺潺,瓜果飘香

 


【行走2013-27】野猫岭:竹林深处 <wbr>凉风吹拂 <wbr>蝉儿鸣唱
在溪边休息一会儿,洗去一路汗水

沿公路出,是李家,进是钟塔

----------------------------------------------------------------------------------------------

【自评指数】(五星最高)

【强度指数】★★    【风景指数】★★★☆    【人文指数】★★★   【推荐指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