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石阜镇严坞-天子岗-白鹤峰-堂梓下-彰坞
(2013年3月16日)
油菜花开时节,记挂天子岗脚下梯田上层层油菜花,决定随富春论坛重走一回天子岗。与上次线路略有不同,这次是从严坞[HB80m]上山,到天子岗[HB600m],接着冲顶白鹤峰[HB818m],然后往堂梓上[HB255m]方向下撤,看山下的那片油菜花至彰坞[HB80m]。
9:00
车到严坞,村民一听我们要登天子岗,热情地纷纷地为我们指路,让我们着实小感动了一下,“人间自有真情在啊”!村口的油菜花,在一树树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和绿油油的菜叶衬映下,显得更加娇嫩鲜艳,水粉画般的美丽冻人!穿过几片油菜田, 我们21人队伍开始从村后一条陡峭、湿滑,毛石堆砌的山路上山,一会儿呼吸渐渐急促,汗水便渗出额头。而路旁的山花,红的,黄的,白的,东一簇西一丛,在树林里无声地绽放,树枝嫩芽似剪,一个踏踏实实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浓浓的春意包围了我们,我们一路也享受着这一份美好!
天子岗,是一条横亘数百米长的山岗,海拔在630米左右,一个充满故事传说的地方。而号称天子岗,必定与帝王相关联,那就是东吴大帝--孙权。据说孙权的祖母就葬在山岗上的一块坪地上,此处风水极好,乃成就孙权的三分天下!11:00
我们就来到的这个地方,窄窄的山岗旁,一块平坦的洼地,据说就是当年的墓地,此地背靠白鹤峰,两侧是低矮的山冈,正面除以小山包外直通山下的富春江,我不懂风水,看看在陡峭的上岗上,有这么一片坪地,也算几分神奇吧!
在天子岗短暂盘桓,我们11人一鼓作气,11:50冲上海拔800余米的山顶,山顶上灌木丛生,很难看到山下风光。在山顶休息午餐后,陆续沿原路下撤。在半途过岔口,直达堂梓上村。
堂梓上是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坐落在山腰的一片平地上,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虽有些许破落,百姓还是安居乐业,村下是层层梯田,种满了油菜。眼下真是油菜花盛开时节,金黄的菜花也一层层地铺满山脚,一条古道弯弯曲曲地依山而下,将金黄分割成东西两半。我们沿古道而下,过凉亭,视觉得到充分的享受。
到山脚沿公路出,直达彰坞村,路旁尽是满畈的金黄。
【线路自评】(强度五星,以本地最高峰杏梅尖,拔高约千米为基准,兼顾难度)
【强度指数】★★★★
【风景指数】★★★★
【人文指数】★★★
【推荐指数】★★★★
---------------------------------------------图文分割线-------------------------------------------

△严坞村口,公路旁景色
△严坞村一老宅,考究的大门和水井

△严坞村后的一片花田
△登山途中
△山花烂漫,春上枝头[左上:白鹃梅]
△左:踏勘风水宝地 右:天子岗
△登山途中观光
△登白鹤峰途中,回首天子岗风光
△远眺白鹤峰
△堂梓上村后的桃花
△堂梓上村村貌
△堂梓山的油菜花(一)
△堂梓山的油菜花(二)
△堂梓山的油菜花(三)
△回首看看,线路就在眼前

--------------------------------------------------------------------------------------------------
【链接】
东汉年间,今富阳瓜桥埠有一瓜农,名叫孙钟,是个有名的孝子。有个夏季,一天门口来了个白胡须足有三尺长的老头,柱这拐杖,要向孙钟买瓜解渴,这可难住了孙钟,为啥呢?
只因这年大旱不雨孙钟的三亩瓜晒死了两亩半,而这半亩瓜,虽经日夜挑水,却还是黄了焉了头,唯一的一蓬瓜长的特别旺盛。哪知这若大的一蓬瓜竟只活了一个西瓜。今天这个脚盆大的瓜,刚好摘来孝敬一直卧床不起的母亲。这老头早不来晚不来,恰恰这个时候来。孙钟生来心地善良,见这老头老太龙钟,面黄肌瘦,也实在不忍心回报,无奈瓜只一个,怎么办呢?
于是他跪在娘的床前,说了自己的难处,请娘决定。孙母听了忙说:“儿呀,你孝顺别家的老人,就同孝顺我一样啊。这样吧,你把瓜一份为三,一份孝敬天地,一份留给我,一份就给老爷爷吧!”
白胡须老人吃了孙钟的那块瓜,顿时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说:“我看你家老夫人危在旦夕,不知仙游之后,墓地可曾选好?”孙钟说:“家境贫寒,这事还没定处。”老人说:“你想万代诸侯,还是想一朝天子?”孙钟笑笑了笑说:“我哪能这样妄想呢!”老人呼呼一笑说:“有两块地,一是凤凰山,出万代诸侯;二是乌石山,出一朝天子。你自己选吧!”孙钟想了想说:“那就万代诸侯吧。”老人听了扶着胡须点点头说:“这样吧,你在想想,等老夫人行殡那天,如果到凤凰山,我就派两个红衣少女来接;要是到乌石山,我就派两个白衣童子来接。”老人说完,就一下不见了。
第七天,孙母病故,孙钟照老人的指点,行殡那天,就起了个黑早,迎着红点,一路抬着老人的棺木寻踪而来,行至今日凤鸣地界,遇一河,刚上桥,恰好月亮升起,于是他们把这桥叫做月亮桥。
过了月亮桥,来到大源溪边,一山耸峙,抬柩的人喊:“来呀,柱一柱!”于是八根搭柱一齐落地。小息时,他们把这地方叫作珠山。
过了珠山,又到一地,孙钟突然想起,万代诸侯服人管,一朝天子管别人,心里万分懊悔,连说:“悔呀,悔呀!”正在这时,一眼看到左后方的山腰里有两个白点,极目一望,正是两个白衣童子,于是忙喊:“回杠,回杠!”送丧队伍就直奔乌石山而来。事后,他们把这抬着棺木往回走的地方叫悔丧,后来又叫作悔岗。
从悔岗往回走,来到个三面环山的坞里,孙钟东张西望,好大一会,才又看见白衣童子立于高岗之上,因孙钟这一张望,就把这地方叫作樟坞。
从樟坞往上抬,过山涧,爬陡坡,翻山越岭,好不容易上了一块小山坪,抬头一看,迎面却是悬崖峭壁,哪还抬得上去?费尽力气左拐右弯寻求上路,可依旧寸步难行,这时,抬柩的人发起喊来:“堂勿劳了!(吃不消)”没办法,只得停下棺木,正在这一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天昏地暗,雷霆打造,暴雨倾盆,人们争先恐后地躲进旁边的一个山洞。驀地云开雨收,人们出洞一看,那孙母的棺木早已影踪全无,抬头一看,只见两只白鹤抬着那棺木飞在空中,悠悠地飘向山岗,于是大家追踪而上,及至上岗,孙母的坟莹早已筑好。这是岗上的一凹地,四围象个场面郭,尽管朝北,却什么风都吹不到。岗踞高临下,群山朝首,狮角守门,真个是气象万千,八面威风。
后来,孙钟生,孙坚生孙策、孙权,孙权还开创了东吴霸业。当他做了吴国帝之后追念前情,就下旨称孙母葬着的山岗为“天子岗”山峰为“白鹤峰”。所经“月亮桥”“”柱山”悔岗““樟坞”,一律称“月亮桥”“珠山”“翙岗”“彰坞”,以取吉祥之意,那个“堂勿牢”的小山坪,因孙母的棺木曾在那里停放过,而帝后的棺木称梓官,孙权就以山坪为厅堂,郑重命名“堂梓上”,并派一个姓郑的人在那里建房庐墓,直到现在,这常年云僚绕的高山上,堂梓上还一直住着姓郑的人呢!
霸气雄千古,江声日夜流。从那时起,千百年来的清明节,来天子岗寻古探幽,顷怀凭吊的南京、上海、苏杭的人们络绎不绝,瞻岗上大旱涸的两只“龙眼”,游奇幻莫测的那个“仙隐洞”,寻明后主的隐室“天香寺”,找清光绪年间建造的“小蓬莱仙境”以及“朱买臣庙”等等遗迹。
天子岗成了历代人们着迷,遐想翩翩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