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大连岭古道
徽州与杭州交界处,横亘着天目、白际、怀玉山脉,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先人开辟出了一条条山路,或简陋,或精致,或蜿蜒,或曲折。如今它已渐渐失去交通的主要功能,成为户外爱好者的乐园。大连岭古道作为休龙古道的一部分,除了当地林业和狩猎者有所涉足外,大部分来访者是户外活动、探寻历史、摄影旅游的爱好者。
周日(11月4日),我随富春论坛的38位驴友一起体验了这段历史悠久,号称“江南第一岭”上的古道。据报名帖,古道始建于西晋或元末明初,历史悠久,最高处1300余米,大连岭呈南北走向,有上二十里,横二十里,下二十里的“六十里连岭”的说法。
早六点从富阳到淳安县浪川乡的连岭村,已近十点。蔚蓝的天空下,山峦叠嶂,路口的石牌上“红色古道大连岭”红色大字鲜艳突目,大伙欢呼合影后,一行人便整装出发。
古道的石级,依坡而建,一开始便陡峭曲折,艳阳高照下,不久额头的汗水流淌下来了。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自然风光,用相机记录行程,一边还可以看看路边的标志和石板上刻着的地名故事。约20分钟,一堵普通岩壁,第一个怪怪的地名点叫“郎跺脚”,曰:古遂昌山区娶亲有背新娘一俗,途中可接力转背但不可落地,否则新娘可悔婚。相传古徽州石门有一石匠貌陋,自恃蛮力独背新娘于此稍歇,新娘忿而回,郎悔而跺脚,故名。既而过三里亭,五里亭两座新修的凉亭,过“枫树底”,又上至“断檵木”,已是11时40分。一路上行,海拔已逾千米,至此古道一直在连岭村的村后的山坡上来回曲折上行,俯瞰山村一会在我们的左手边一会儿又在右手边,但始终在视线范围内,而过了这个立有“断檵木”石碑的山岗,古道似乎平展蜿蜒而去。一路上来,沿线这一个个地名也都有一个个民间故事,让我们驻足停留,边喘气边阅读,真爽!
此后,石砌古道沿山湾蜿蜒而上,坡度也较平坦,从树缝林间放眼望去,蔚蓝的天空下,山峦起伏,青黛如烟,有山村隐约坐落山间。我们的脚步也明显放快,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凉爽,汗水也渐渐收起。路随峰转,山林间,过了一弯又一弯,落叶树已越来越多,植物林带的变化越来越明显,从翠绿到缤纷到枯黄,我们也越来越接近山巅。12:40,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啸天龙,海拔已是1300余米,路旁有碑云:相传西晋后,大连岭行者日众,柴草没膝,不堪其苦,徽睦二府有高僧志修此道,托钵化缘不谋而合,一日不期于此相遇,为事半功倍相拥大笑,长啸化龙而去,后人志之,称啸天龙。眼前只见一方山洼平地,有断壁残垣,或许是朱元璋率军的军事要塞,千军万马在此驻足休整,还是山农开荒植树造林的居所遗址?早先到达的驴友已席地用餐,一丝寒意袭来,赶紧穿上冲锋衣,先填饱肚子再说。
用完餐,沿古道继续前行探路,向导说,以山岭为界,向东属浙江,向西乃安徽界,低矮的松树和山楂是山岭主要植物,山楂树上挂满了红红的山果,伸手可及。登顶环顾,但见山峦连绵起伏,千岛湖依稀可望,唯黄山难以分辨。
从原路返回,此时山岚逾清,和煦的阳光下,秋色宜人,约两小时,抵山脚,乘车回。
纵观全线,古道完好,坡度适宜,山峦起伏,视野开阔,更有一路的人文典故、地名趣事以及战争故事不愧为“江南第一岭”,也不失为一条经典的古道供游人分享。
五里亭窗外
俯瞰连岭村
断檵木处

啸天龙

啸天龙

安徽侧

安徽侧

游龙般的山脊线
回来路上俯瞰

归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