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居,号称神仙居住的地方。车过仙居,两侧群山连绵,而这里的山形与江南丘陵浑然不同,山岗平展展地延伸,四周却是直立而下的悬崖,在地质学上应该称“台地”地貌吧?!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也可以形象地描述这里地形特点。

【车上拍摄】
连日暴雨过后,太阳一露脸,气温猛地飙升到35°左右,人们立马感到酷暑难耐了。七月一日,计划中的仙居公盂之行将如期进行,预示着这次驴行,一定会非同寻常。
早六点,三十多人的毅行队伍集结完毕,大巴便按既定线路出发,从杭千、绕城南、杭金衢,最后上诸永,一路高速狂奔到横店,遇前方封道,被迫下高速,大巴沿东阳至仙居窄小弯曲的省道隅隅而行,直到十二时四十五分,才辗转到达起点,比计划整整推迟三个小时。此时大家已是饥肠辘辘,但车窗外的一路怡人风景,还是让一车人意犹未尽。

【车上拍摄】
午后的太阳,发出刺眼的白光,树梢直直地挺立着,纹丝不动,空气中的热浪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一会儿,汗水便从额头流淌下来、渗透背脊后面的衣衫。
幸亏向导为我们安排了一条溯溪的小道上山,清澈透亮的潺潺溪水,一路陪伴在我们左右,滋润我们的心田,带给我们清凉和慰藉。还有浓密的树荫和竹林,为我们遮挡了烈日的暴晒,即使这样,山沟里闷热的环境,还是让我们汗流浃背,举步维艰。

在没有遮挡的石板路上上行,不久,便会挥汗如雨

抬头看看蓝蓝的天,不知何处是公盂?

这是一段艰难的穿越,几百米茅草丛中的路,长长的叶片像锋利的小刀,时不时划向你的脸庞,
老到的驴友带着可以放下帽檐的帽子,还是很艰难地走过这段小路。

中间一段沿溪小道,是我们最大的享受,渴了,可以就地喝一口山泉水;
热了,也可以掬一把溪水,洗去流淌的汗水;累了,可以坐在溪边树荫下的溪石上稍息片刻。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艰难攀登,终于到达公盂村。大家欢呼雀跃,一位新驴友说,这是泪水都要掉下来了。还有一位十二岁的小驴,终于被她妈妈连骗带哄,牵扯到了山顶,脸上也终于露出胜利的微笑。
环顾四周,大家无不为这里得天独厚的秀丽景色赞叹不已!
这个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村,坐落在一片平台上,三面青山巍峨,远处公盂山壁立而起,气势雄浑;横亘绵延的公盂山下,盆地正中,就是村庄,是一群保存完好、整齐有序、呈四合院式的瓦房;村子周边,又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梯田里一行行碧绿的水稻正在茁壮成长,难怪这里被驴友成为“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领队告诉我们,现在还不是到公盂的最佳时节,一是梯田油菜花开时节,山上杜鹃盛开,此时更佳,还有就是稻米成熟时,金黄的稻穗像波浪翻滚,山上黄叶飘落,此二佳,我想象着这样的美景,思绪万千。想这里的人们,几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子子孙孙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桃花源一般的生活,如今年轻人都出去为生计奔波,唯有十几位老人在这里坚守家园。今天我们来到这里,给这里带来片刻的喧闹,但我们毕竟是过客,宁静安逸总是这里的主旋律。


来自省内外的驴友队伍,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队旗

公盂岩。我下次再来,一定要爬上去一睹秀美风光

如果雨雾缭绕,那一定是另一番美景,也许更有诗意

轻轻地推开任何一扇窗门,眼前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好客的山里人家,为我们端上热水,搬出座椅,邀我们好好休息一下

下公盂,如果炊烟升起,会是这样的景象?
短暂休整后,我们沿公盂村的主干道返回。一米多宽的石阶路绵延而下,路旁的野杨梅已经很少见到。
杨梅,是仙居的传统特产,名闻遐迩。眼前盛产的季节已过,我们也着急赶路,只在一棵杨梅树下短暂停留,吃一颗聊以安慰。

仙居杨梅

尝一粒,满口甘甜,暑气全消

下山了
这注定是一次不平常的旅程,归途中,诸永高速仍在封闭中,上台金高速绕道金华,到金华互通杭州方向,却因交通事故封道,下高速一路折腾,至晚十一时多才回到家,用时还是六个半小时。
虽然一路颠簸,大家很累,但公盂美景却一定会久久留在心中,而公盂顶也没有到达,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回再去这个地方,静静地感受她的美丽和宁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