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

(2011-06-25 22:10:44)
标签:

黄公望

富春江

《富春山居图》

楷体

台北故宫博物院

分类: 休闲旅游

 

在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

 

一幅画,分隔两岸,引得总理感慨万千,“人何以堪?”

省长出马协调,省委书记出席合璧

号称“画中兰亭”

一张临摹品拍出上千万,真品呢?当然无价!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一幅以描写富春山水的旷世名作

 

黄公望,晚年结庐于富春江边的一个山涧

那肯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否则他不会驻足

去富阳城往北不足五公里,叫白鹤的地方(现政府干脆已将之改名为“黄公望村”)

一个面向富春江,背靠青山的宜居之地

白鹤溪自北向南从村边注入富春江,沿溪驱车约两公里,便是山坞口—庙山坞

 

驻车,天上下着雨,撑起伞步行

踏着竹林间的小道,两边的新篁旧竹,翠绿欲滴,如盖遮阴

雨滴带着竹林的芬芳,沁人心脾

溪流潺潺,陪伴在我们的左右

穿过绵绵竹林,便是原始树林

尽头的山脚叫小洞天,真是别有洞天,东西两侧的小溪在这里汇合,现场的三角台地

就是当年黄公望的结庐处

沿东侧的山径,沿着小溪而上,越来越陡峭

一直通到一座孤山的半山腰

只见一片半圆形的台地,形若八卦,约亩许,沿半圆形筑起一条土堤,堤内古木参天

圆心偏右上侧,一穴古墓据考证是大画家的归宿地

我想也只有这样独具风骨的大师才配在此安息

 

雨,依然在下,烟雨朦胧的富春山水若隐若现,楚楚动人

是富春山水的秀美使画家的作品登峰造极

还是画家使富春山水更具灵感和魅力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黄公望雕像)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庙山竹径)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筲箕泉碑亭与在躲雨的民工,与他们聊天风趣幽默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正中的山的半山腰有黄公望墓,这座山自成一峰,群山环抱,向南就是庙山坞,直通富春江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黄公望结庐处--小洞天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

一支支小山溪,汇流在一起,注入富春江


 

雨中寻觅黄公望的足迹

在黄公望墓的半圆台地俯瞰,庙山坞风光秀美,直通远处的富春江

【链接】《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是黄公望的代表作。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半卷《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原姓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