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普鲁士王后路易丝

标签:
雕塑王后 |
分类: 历史及历史人物 |




母亲的姐夫是英国兼汉诺威王国国王乔治三世(图6)。
路易丝出生后不久,父亲被英王任命为汉诺威总督。路易丝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好几个未成年的儿女,其中路易丝和妹妹弗里德莉卡最小,也最为亲近。两年后姨母成为继母,善待她们如己出,不料继母也在一年后去世,父亲将她们姊妹俩她交给外祖母抚育培养,并请一位教师专门教授法语和礼仪。此后,路易丝能说流利的法语,但德语几乎忘却。一次,在9岁时,她有机会在宫廷里听到席勒朗读他的剧作《堂·卡洛斯》的第一幕,极大地激发了她对德国文学特别是席勒作品的热爱,接之而来的是喜爱歌德、赫德尔以及莎士比亚和古希腊的悲剧等作品。
1793年,外祖母带领两个孩子到法兰克福(奥德河的)去看望侄女婿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这时路易丝已经长大成为一位“气质高雅”、“蓝色大眼睛”的年轻貌美姑娘。路易丝的伯父、当时的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公爵希望强化与普鲁士的关系,经过安排,路易丝与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威廉见面。23岁的王储,对如此美貌迷人的姑娘当然一见钟情,立刻希望能娶得路易丝。同时,妹妹也获得王储弟弟查理王子的青睐。两个家族决定于1793年4月24日在Darmstadt举行双订婚仪式。同年12月24日,路易丝与普鲁士王储在柏林王宫(图7)举行结婚典礼,两天后妹妹亦在同处与查理成婚。

结婚后,路易丝来到柏林。外出时,她往往打破预定行程,趋与市民接触,如在一次途中,她停下车来,俯身拥抱一个小女孩,并与她亲吻。她的举止受到柏林市民的欢迎,一位作家写道:“这些日子,随着天使般的公主到来,城市里弥漫着高尚行为的光辉,人们都期望见到她,而她又是如此的仁慈善良,使得人人都感受到祝福”。
国王腓特烈·威廉觉得这两个儿媳妇实在是太美、太可爱了,就请雕塑家沙多前来为她们雕制这座双人组雕(制作于1795-1797年间),为人们留下了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作品。
路易丝和腓特烈选择了在波茨坦的郊外帕莱茨宫(Paretz Palace)居住。在这里,他们远离闹市,朝夕相处,时而朗读莎士比亚和歌德的诗句,时而在花园里散步吟歌,极得其乐。有时,他们也住在柏林的“太子宫”(即柏林施普雷河畔的美景宫,图8),便于看望国王。
1797年,腓特烈·威廉二世去世,王储继位,是为腓特烈·威廉三世,路易斯也就成为普鲁士王后。他们首先巡游了普鲁士东部(当时东普鲁士是普鲁士的一块飞地,与其他部分相隔绝),接触人民,了解民情。所到之处,路易丝普遍受到欢迎,人们还把她的一举一动作为时髦,例如带着围巾,防止感冒。
腓特烈·威廉三世是一个安于和平稳定的国君,路易丝也和大臣们接触,帮助夫君处理朝政。
1806年,拿破仑进军普鲁士,路易丝是主战派,她打扮成“阿玛宗人”(图9)模样参与战争。在耶拿之役普军战败后,路易丝仍然带领游击队在乡林深处与法军斗争。拿破仑进入柏林,掠夺大批文物,包括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马车雕塑”(图10),令路易丝非常痛心。
1807年6月俄法弗里德之战,俄军仓皇败退,6月25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斯条约》,在讨论和约内容时,为了国家利益,怀孕中的路易丝还是参与了谈判,向拿破仑表示善意,但最终条约规定普鲁士需要割让大片土地、赔款一亿法郎,权益受到极大伤害。
在这一阶段岁月中,路易丝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很大伤害,1810年7月19日,路易丝在去施特雷利茨看望父亲时,病逝于丈夫怀中,年仅34岁。
路易丝被安葬于柏林夏洛蒂堡宫(图11)后花园中,园中立有她的胸像,普鲁士雕塑家劳赫在她的陵墓上塑造了她的卧像。

年轻的路易丝带着遗憾离开了她的祖国和人民,三年后,拿破仑被德、英、俄联军击溃于滑铁卢,德国丧失的土地、被掠夺的文物后来一律物归原主,路易丝如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于九泉之下矣!
普鲁士人民以及后来的德国人民对这位姿态优雅而心地善良、亲近人民并忧国忧民的王后一直保持着怀念和敬仰的心情,《公主们》雕像如此受欢迎就是一个明证。德国发行的历史女名人普票一共有31位,其中只有两位是王后,路易丝就是其中之一(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