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3莎拉与穆夏(下)穆夏其他画作邮票赏析

标签:
招贴画新艺术画派芭蕾舞剧宝石杂谈 |
分类: 绘画雕塑及花卉 |
(三)穆夏的其他画作邮票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8)捷克画家。出生于摩拉维亚Ivancice小镇。童年时曾是一座教堂里唱诗班的成员,深为教堂内美妙的艺术所感染,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
1879年,穆夏去维也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位伯爵,他后来的长期赞助人,使他有机会先后在慕尼黑艺术学院和巴黎朱利安学院学习。
1888年穆哈来到欧洲艺术之都巴黎,与当时的象征主义画家们接近,走向“新艺术”之路。1889年失去赞助,他那时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画家,只能依靠为书籍和报刊绘作插图勉强生活。
1892年穆夏开始设计海报,接受订单。
1894年底与莎拉·贝恩哈特合作,签订6年合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见前文《268-2莎拉与穆夏(中)穆夏为莎拉绘的7幅招贴画》)。
1896年,穆夏设计了第一套装饰招贴画“四季”,这是一种装饰有边饰、印于丝绸或硬板纸上的大型招贴画,具有东方色彩,用来悬挂在墙壁或屏幕上,深受欢迎。穆夏先后创作了多套这样招贴画(详情见后)。
1897年起,穆夏逐渐举办起作品展览会,并开始与巴黎珠宝商Georges Fouquet合作,创作了多幅广告画,向深度发展。
1902年穆夏回到祖国,访问故乡摩拉维亚和布拉格,从那时起,他决心绘制一套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表现斯拉夫人民历史的爱国史诗系列作品。
1906年穆夏旅居美国,与在巴黎结识的同乡摩拉维亚姑娘玛丽亚结婚。在一次音乐会上受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感染,决心返回祖国,并于1910年成行。
从1911年起,穆夏开始致力于创作20幅的大型组画《斯拉夫人史诗》,历经18年,费尽心血,终于在1928年完成。穆夏将这批珍贵作品,无偿献给祖国。
1920年,捷克获得独立,穆夏为国家设计钞票、邮票。
1938年,捷克为纳粹德国吞并,穆夏由于信仰爱国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而被捕。穆夏这时已年老力衰,于1939年7月14日因肺炎病逝于狱中。穆夏的最后一幅作品是《斯拉夫人统一之誓言》。
装饰性招贴画
穆夏从1892年起,陆续绘制了四幅一组的条幅画,作为室内外装饰或招贴画之用,每个条幅上均以一位妙龄女郎为主图,配以相应的内容。笔者收集到的邮票有四季系列(1896)、艺术系列(1898)、宝石系列(1900)和星月系列(1902)。现将其简介于后,为了行文方便起见,文中将这些妙龄女郎分别称为“姑娘”、“女郎”或“女神”,实际上并无区别。
“四季”系列(1896年)
下图是密克罗尼西亚2014年发行的纪念穆夏逝世75周年小型张,图中自左至右分别是“秋姑娘”、“春姑娘”、“夏姑娘”和“冬姑娘”。
春姑娘一头美发,身着白色半透明衣裙,立于花卉盛开的树下,头上戴着从花树上摘下来的花朵花环,手执一支里拉琴,琴弦上栖息着三只琴鸟(图左二)。
夏姑娘是一个激情性感,满头佩戴着红罂粟花的浅黑色女郎,她靠在葡萄架上,双脚沐浴在水洼里,感到满足、安详。湛蓝色的天空更令人欣慰(图左三)。
秋姑娘幽默顽皮,她头戴菊花花冠,长长的红褐色美发披在肩上,坐在富丽的秋花花毯上,从丰产的葡萄藤上采摘葡萄(图左一)。
冬姑娘站立在白雪覆盖的矮丛林旁,为躲避严寒,她从头到脚都裹在浅绿色的斗篷里,手中还在温暖一只小鸟,让另外三只小鸟羡慕不已(图左四)。
艺术系列(1898年)
“艺术”系列组画包括舞蹈、绘画、诗歌和音乐四个画面,是穆夏在莎拉·贝恩哈特事业达到最高潮时绘制赠送给她的。在绘制这组画时,穆夏以一天中特定时间时的自然美景来表现,富有诗意,可心怡人,捷克斯洛伐克于1969年发行一套邮票,其中有此组画三枚:
舞蹈(1K,TANEZ):清晨,微风轻拂,落叶飘零,舞蹈女神翩翩起舞(下图);
绘画(30h,MALIRSTVI):昼日,美丽彩虹,层层围圈,绘画女神手执红花,启发画思(下图);
诗歌(POAZIA):旁晚,夕阳西下,余晖犹存,一颗亮星,闪烁太空,诗歌女神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在深思(下图,网上图);
音乐(60h,HUDBA):初夜,一轮明月,恰上树梢,夜莺争鸣,音乐女神坐在枝头,抚耳聆听(下图)。
“宝石”系列(1900年)
在“宝石”系列中,每个条幅的上部主图是一位代表宝石的妙龄少女,下部是一束盛开的花卉,其颜色与宝石相对应。每一条幅中,包括衣袍、发饰、光环,甚至少女眼睛都会令人想起相应的宝石。
四种宝石分别是(网上图,自左至右):红宝石(Ruby)和紫水晶(Amethyst)、祖母绿(Emerald)和黄水晶(Topaz)。
黄水晶女郎用平涂的色彩,下面的缎花属花朵用粗线条的轮廓表达,显示出此画日本的印画相通(下图右)。
祖母绿女郎被绘成神秘而带有威胁性的模样,她倚在兽首装饰的安乐椅扶手上。这是穆夏自己的安乐椅,曾数次在画面上出现(下图左)。
红宝石女郎摆出一股挑逗性姿态,玩弄她手中的红宝石,色调以表示爱情和热情的红色为主(下图左)。
紫水晶女郎则举起左臂往后侍弄头发,右肘指向观众(下图右)。
“星月”系列(1902年)
“星月”系列条幅与夜晚有关,画面基调阴暗深沉,配以适当的光照。少女们穿着美丽的衣裙,衣料上刻画着漂亮的花纹图样,让丝绸织品展示出更为灿烂的光泽。
亮光照射在裸露着的“晓星女神”额头,从下面透过来的晨光,强化了这一效应,她不得不用右手挡住光线。
“昏星女神”转过脸去,以躲避从中心射过来的亮光,在条幅底端布满了深红色的余晖,和其他女神不同的是她的部分身躯伸展到画框之外。
“北极星女神”也在躲避来自画中央的明亮光照的反响余光。
“月亮女神”则以手掩口,似在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或是表达她感到诧异之情。
捷克艺术系列邮票中有三枚穆夏作品,它们是《海辛特公主》(1968年)、《斯拉夫人的故乡》(1999年)和《布鲁奈特姑娘》(2000年)。
《海辛特公主》:捷克作曲家奈德巴尔(Oskar Nedbal,1874-1930)1911年创作一出芭蕾舞剧《海辛特公主》,在布拉格捷克国家剧院首演,由芭蕾舞女演员赛德拉斯科娃(Andula Sedláčková)主演。舞剧讲述一位农村铁匠梦到自己的女儿成为海辛特公主、后被巫师诱引拐走的故事。同年穆夏为该剧创作了一幅招贴画(下图)。
《斯拉夫人在故乡》(The slaves in their homeland)(局部)(图)
《斯拉夫人在故乡》是穆夏20幅大型组画《斯拉夫人史诗》中的第一幅画。全画画面是:
在4至6世纪,斯拉夫人主要生活在农业和沼泽地区。因为没有军队来保护他们,他们的土地一次又一次地被侵略。在这幅画中,你可以看到一对夫妇藏在灌木丛中,因为他们的村庄被烧毁了。他们的眼睛非常脆弱,似乎向观众求助。在作品的上角,您可以看到三个浮动的数字。最大的数字,一个牧师,伸出双手。他身边的两个人代表着战争与和平(此段文字及下面图片系根据织围脖的姑姑网友提出的资料改写和改制的)。
(下图)。
《布鲁奈特姑娘》(下图)1897年作。
奥地利2010年发行穆夏的作品《十二星座》邮票(下图)。
《十二星座》是1896年穆夏与巴黎出版商Champenois合作后的第一幅作品,作为公司室内日历之用。画中,穆夏将十二个星座的符号装饰在圣象环圈中,环内是一幅戴着珍珠玛瑙头饰的美人头像。这幅画立即引起了《写作》(La Plume)杂志主编的注意,决定用为1897年的挂历。后来这种方式成为穆夏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其他邮票:
捷克在邮票发行70周年之际,发行了一枚小型张,图案是穆夏设计的捷克第一枚邮票,画面是“布拉格城堡”的远景,边纸上有两幅相同的穆夏头像(下图)。
下图是斯洛伐克2010年发行的纪念穆夏诞生150周年邮票。
下图是马里2011年发行的穆夏设计的广告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