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2015-04-27 08:26:00)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教皇和宗教人物

但丁头像

耶稣祖先人物

分类: 绘画雕塑及花卉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前文提到,教皇宫拉斐尔室共有四个大厅,第一个大厅是教皇日常在此签署文件的办公地点,故名签字大厅(Stanza della Segnature)。拉斐尔根据大厅的形状在其四壁上绘以四幅壁画:《圣礼之争》、《雅典学院》、《帕尔纳斯山》和《三德图》。四幅画体现当时社会崇尚的“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律和道德”四种学问与当时人们所认为的组成宇宙的四要素:空气、水、火和土互相呼应,其中心目的是想将古代的文明与基督教的教义和谐地表现出来。在大厅的顶部还绘有笔者前一博文所介绍的天顶画。

天顶画中神学女神像下方的壁画是《圣礼之争》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又译为《圣体辩论》、《圣典辩论》等,主要描述教会领袖在举行隆重的教会仪式,也是表现对基督教教义的崇敬和维护。2009年是该画绘制500周年,梵蒂冈发行了三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以资纪念(题图)。小型张全画是一个半圆形的庞大构图,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和人间的区别。上方表现的是天上的神明,下方表现的是人间对神明的崇敬和对教义的理解和讨论。天上和人间均排列成弧形,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

下图是画作的上半部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上半部画面可分成三部分:中央部分体现基督教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论的教义,圣子耶稣在中间,上方是圣父上帝,其下有一只鸽子代表圣灵。居于半圆屏风之中的耶稣,凌驾于整个圣礼场面之上,他脱去上身,袒露身体展示自己的伤处。耶稣的右边是圣母玛利亚,右边是拿十字架的施洗约翰(注1)。

下图是小型张的邮票部分,从中可见圣父、圣子和圣灵。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在圣父两旁各有三位天使在空中飞翔,天使姿态轻盈,容貌娇美,绘之既能促进画面均衡匀称,又能增加画面的美观程度。

下图是左边的三位天使(柬埔寨小型张,1983年)。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上半部左右部分分别是耶稣的十二使徒和耶稣祖先,使徒和祖先交替出现。

下图是画面上半部左边图像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画面上半部右边图像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安圭拉1983年发行的邮票中,有四枚介绍这些具体人物,头上顶有光环的是使徒,头上无光环的耶稣的祖先。

下图是(自左至右)上部左边的彼得和亚当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左边的约翰和大卫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右边的摩西(摩西应非耶稣祖先)和马太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右边的亚伯拉罕和保罗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云层下方表现的是人间景象,画面上绘有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包括教皇、圣徒、主教、红衣主教以及教父们,他们似乎正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并展开对圣体的学术研究

下图是画作下半部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可以把下半部画面分为三部分来看:画面中部、右部和左部。


中部:

中部的中央是祭坛,祭坛上摆着圣餐盒图,拉斐尔以之作为整个画作的中心和消失点,从而把天上和人间的动律结合起来。

下图是梵蒂冈1968年发行的圣餐盒邮票。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与邮票同时发行的极限片。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祭坛两边分别坐着四位教父,他们分别是:哲罗姆、格利戈里一世、阿甫罗西和奥古斯丁3),他们曾在4-6世纪时为基督教教义的确立、圣经经文的订正以及使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做出重要贡献被尊为“西方四大圣师”。尽管他们相互之间并未谋面,但拉斐尔还是把他们画在一起,像是在聚会共同讨论问题一般。

下图是小型张邮票部分的下半部,四大圣师分坐在祭坛两旁。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面是网上下载的比较大一些的相同图案,从中可以更清楚一些地观看人物。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祭坛右边(画面左边)身着红衣未戴帽在埋头沉思的是格利戈里,坐在他身边身着华贵服饰的是阿甫罗西。在他身旁站着一个身着蓝色衣袍、背向观众、形象气势雄壮的人。

祭坛左边(画面右边)两位穿着袈裟的是哲罗姆和奥古斯丁。哲罗姆抬头仰望上天,奥古斯丁则侧身而坐,好像在对坐在台阶上的青年讲解什么问题。


下面三枚邮票上有取自《圣礼之争》壁画上的四大圣师图像:

下图是梵蒂冈1987年发行的纪念奥古斯丁接受洗礼1600周年邮票之一,邮票图案取自《圣礼之争》,图中左三是哲罗姆,左四是奥古斯丁。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梵蒂冈2009年发行的三枚邮票之一,左三是哲罗姆。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梵蒂冈2009年发行的三枚邮票之一,图中左一是奥古斯丁,左三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网上下载的画作画面下半部右边人物图,最左边的是奥古斯丁,稍右一点的分别是两位教皇,前面的是尤里乌斯二世,从而实现了教皇对壁画的要求之一“在壁画上应出现有现任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形象”,后面的是西克图斯四世,西克图斯神情沉着、自信,昂首向祭坛走去,他身后是《神曲》的作者但丁,但丁身后面向祭坛方向、身着黑袍的人是萨伏那罗拉(注4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从网上下载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图像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马耳他1965年发行的纪念但丁诞生700周年邮票,图案选自《圣礼之争》上的但丁画像。注意,拉斐尔在《帕纳苏斯山》画中,还绘制了一幅与此幅稍有不同但丁头像,在以后的博文中将有介绍,请留意。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网上下载的萨伏那罗拉肖像。萨伏那罗拉曾被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判处火刑,拉斐尔将之绘入画中,说明拉斐尔的大胆过人之处。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画作下半部左侧画面,画面左端有一秃顶老人靠着栏杆看书,他是拉斐尔的老师布拉曼特,旁边的人也在凑着观看,老人似乎是向他们解释书中内容,另一青年人,用手势表示请他去往中间祭坛,很多人也都在走向中央,有一人正在跪着祈祷。画面上还绘以优美的风景作陪衬。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下图是梵蒂冈2009年发行的邮票之一,图案是布拉曼特。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圣礼之争》是拉斐尔为教皇宫四个大厅所绘的16幅壁画的第一幅,是当时人们看待拉斐尔绘画才能的试金石。拉斐尔果然不孚众望,以他超人的才智和精湛的画技,绘出这幅佳作来。在整个画面上,天上人间,层次分明;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神态虽各异,却能互相呼应。人物以圣子耶稣为中心,事物经圣餐盒相连接,以靓丽的画笔展示了基督教的神圣和教义,至今仍然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作品之一。


1: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圣经》人物,劝人悔罪,为人施洗。曾在约旦河畔为耶稣进行洗礼,被称为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是圣母马利亚曾去拜望过的以利沙伯之子,幼年时经常以稍大一些的儿童形象与耶稣共同出现在拉斐尔的圣母画中,应与十二使徒中的约翰相区别。

邮票中有很多施洗约翰的形象,下图是拉斐尔的名画《草地上的圣母》(尼加拉瓜,1983年),图中两个儿童分别是耶稣和施洗约翰。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2:十二使徒亦称十二门徒。据《圣经·新约》记载为耶稣从诸门徒中所特选,计为彼得、安德烈、雅各(长)、约翰、腓力、巴多罗买、多马、马太、雅各(幼)、达太、西门和加略人犹大。犹大出卖耶稣后自缢,由彼得倡议,选出马提亚补缺。

3:“西方四大圣师”:哲罗姆、格里高利一世、阿甫罗西和奥古斯丁四人均为公元四至六世纪时对基督教有过重要贡献的基督教学者和教父:被尊为西方四大圣师。

哲罗姆(Hieronymus,约342-420),英语Jerome的音译。古代基督教圣经学家、拉丁教父。公元385-405年间根据《圣经》拉丁文旧译本编订成新译本(其中部分由其重译),被命名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y I,约540-604,590- 604在位)以一致欢呼的方式当选教皇。曾发扬教会礼义生活,整理拉丁圣乐,创制公众礼拜仪式。

阿甫罗西(Ambrosius339-397)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曾任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顾问,使狄奥多西于392年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鼓吹教权主义,为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教权至上提供理论根据。

下图是意大利画家皮尔·萨基Pier Francesco Sacchi1516年所绘的《西方四大圣师画像》,图中自左至右分别为奥古斯丁、格里高利一世、阿甫罗西和哲罗姆

237-2拉斐尔壁画之二:圣礼之争


4:萨伏那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意大利宗教改革家,布道时抨击教皇和教会的腐败,1491年领导佛罗伦萨人民起义,赶走美第奇家族,恢复共和。后被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以异端罪判以火刑处死。

编写说明:

1. 笔者曾于2011228日发布过一篇类似内容的博文,当时所附之图除全图外,均从网上下载。这次发布时对内容和文字作了重要的修改,并基本上使用邮票图案。
2. 本文内容系参照吴泽义先生等编著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一书170-171页文字加配邮票图案或网上图画编写而成,有些文字直接摘自该文。如摘录文字有误或编写过程中因对原文理解有误而出现错误,文责概由笔者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